自称中国人后代的韩国总统,建交前经常隔海远眺,期盼能来华祭祖

文/格瓦拉同志

作为与中国隔海相望的邻国,韩国在历史上曾长期是中原王朝的领土或藩属,不仅在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深受中国的影响,而且还与中国保持着极为特殊且亲密的关系。然而现代韩国建立后,由于种种原因长期和中国维持着互不承认的状态,直到1992年才建立起外交关系。

作为中韩建交的设计者和见证人之一,时任韩国总统卢泰愚经常公开宣称自己是中国人的后裔,家族的根远在中国,并且在建交之前经常隔海远眺大陆,希望能尽早实现来华祭祖的夙愿。那么,一个华裔是如何成为韩国总统的呢?一切,还要从韩国卢姓的起源说起。

图片

卢姓始祖高傒的塑像

卢姓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属于姜姓的分支,是西周开国元勋、齐国首位国君姜尚(姜太公)的后代。依据史料的记载,卢姓始祖是姜氏齐国的上卿高傒,姜尚的第11代孙,因辅佐齐桓公称霸有功,得以获封食邑卢城(今山东省长清县卢庄村),后世子孙遂以封邑为姓。

等到田氏代齐后,卢氏族人为避免遭到迫害,便大批迁往燕、秦等国,其中有一支在范阳(今河北省定兴县境内)聚居、繁衍,最终形成一个异常显赫的家族-范阳卢氏。虽然秦汉年间的博士卢敖被认为是范阳卢氏的始祖,但真正让这个家族名扬天下的,却是东汉末年的大儒卢植

图片

卢植是刘备的老师,堪称汉末第一完人

卢植年轻时便以性格刚毅、品德高尚而著称,曾拜大儒马融、陈球为师,而弟子中成就最高者,当属蜀汉昭烈帝刘备。卢植无论是在官场、战场还是文坛都极有成就,但真正让他名扬天下的事件,则是在朝堂上痛骂国贼董卓篡权蠹国。正因如此,天下士人皆以卢植为楷模,甚至于连曹操都称赞他“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见《后汉书·卷六十四》)。

卢植的后代中担任显官者很多,而出于对他高尚人格的敬仰,魏晋之后的范阳卢氏成员,便全都自称是他的苗裔。范阳卢氏在唐朝时依旧很兴盛,直到唐朝末年大动乱时才遭遇重创,其中有不少成员分散到各地避难,有甚者还流亡海外。其中的一支,以翰林学士、上护军卢穗为首,从山东半岛坐船东渡,逃往新罗避难,并在当地繁衍、生息,由此成为韩国卢姓人群的来源。

图片

作为韩国首任华裔总统,卢泰愚(右一)极受朴正熙器重

卢穗家族迁居朝半岛后,受到新罗王室的热烈欢迎,家族成员被派往各地做官,由是卢姓在光州、交河、安隶、平壤等地开枝散叶,逐渐形成一个遍布半岛的姓氏(以上内容详见《卢氏三陵坛志》)。依据数据统计,卢姓在韩国约有20万人,虽然人数远不及金、朴、李三大姓,但成功人士却很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两位华裔总统-卢泰愚(交河卢氏)、卢武铉(光州卢氏)。

卢泰愚出身于韩国大邱一个农民家庭,青年时期投身军旅,曾经赴美深造,回国后历任军界要职,并深得总统朴正熙的青睐,官至第9步兵师师长。朴正熙在1979年遇刺后,卢泰愚追随同窗、保安司令官全斗焕发动政变,成功地篡夺政权。事后,全斗焕出任总统,卢泰愚则被指定为“接班人”,在屡任要职后,于1987年底当选为韩国第6任、第13届总统。

图片

卢泰愚在任时,实现中韩邦交正常化

作为韩国历史上首位民选总统,卢泰愚执政5年间(1988-1993年)实施了一系列具有深远意义的改革,并在任内完成与中国、苏联的建交工作,外交成绩非常耀眼。卢泰愚卸任后官司缠身,最终因叛乱、受贿等罪名,在1997年4月被判入狱17年、罚款2628亿韩元。然而卢泰愚服刑还不满1年,便被时任总统金大中特赦,由此出狱并过上平静的生活。

作为范阳卢氏的后裔,卢泰愚对自己的身份认同感很强烈,曾不止一次地声称自己是中国人的后代,家族的根在中国山东。由于在建交前无法来华祭祖,卢泰愚便经常来到韩国的西海岸,隔海远眺中国大陆,迫切希望有一天能亲自到祖源地寻根、祭祖。正是在这种强烈愿望的驱使下,卢泰愚在任内顶住重重压力,毅然决然地跟中国建交,结束两国此前数十年没有邦交的尴尬。

图片

卢泰愚带领妻子到山东寻根、祭祖

在中韩建交的当年,卢泰愚便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但由于行程紧凑,最终无法实现到山东寻根、祭祖的夙愿。等到卸任后,卢泰愚因为官司缠身,紧接着又有牢狱之灾,以故“寻根祭祖梦”亦是迟迟无法实现。直到2000年,卢泰愚才得以携带妻子、女儿再度访华,并到山东省长清县卢庄村寻根祭祖,此时,他才终于实现多年的夙愿。

资料来源:《姓氏考略》、《后汉书》、《卢氏三陵坛志》、《卢泰愚回忆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