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昌江看振兴|绿水青山铺就发展“新路子”

人民网记者 毛雷

编者按:近年来,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跑好乡村振兴“接力赛”,全力抓好各项措施落实,写好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大文章,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近日,人民网记者走进昌江,用镜头和笔触,记录这里的振兴图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这并非只是一句口号。

近年来,昌江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走出了一条以生态振兴推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从偏远的乡村到繁华的渔港,昌江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故事和鲜活的案例,展示了生态振兴的丰硕成果。

生态引领,乡村振兴焕发新活力

走进昌江王下乡,仿佛进入了一个世外桃源。这里四周被原始森林和群山环抱,森林覆盖率高达98%,是南渡江的发源地,也是海南长臂猿等珍稀动物的栖息地。然而,过去的王下乡却是一个贫困落后的地方,交通闭塞,信息不畅,群众生活十分艰苦。

近年来,王下乡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资源和黎族特色文化优势,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2019年,王下乡启动了“黎花里”文旅项目,通过打造“流动的黎族文化博物馆”,将黎族的传统村落、船形屋、黎锦等文化元素融入旅游开发中,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郁的黎族文化氛围。

浪论村是王下乡“黎花里”文旅项目的一个缩影。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小村庄,如今已成为网红旅游打卡点。村民们纷纷开起了民宿、农家乐,售卖黎族特色手工艺品和农产品,收入大幅增加。村民符阿妹笑着说:“现在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多亏了这‘黎花里’项目。”

浪论村的华丽转身,是王下乡生态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王下乡通过抓好顶层设计、强化要素保障、导入优质产业等一系列措施,成功打造出了“中国第一黎乡”的文旅品牌。2022年,全乡人均纯收入超过2万元,与2018年相比实现翻番。如今的王下乡,已经成为昌江乃至海南省的一张靓丽名片。

科技助力,农业绿色转型显成效

在昌江叉河镇红阳村,地瓜种植户们正忙着在地里忙碌着。他们或施肥、或除草、或修剪枝叶,一派繁忙的景象。红阳村是一个地瓜种植大村,过去由于缺乏科学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地瓜产量一直不高。近年来,在县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红阳村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有效提高了地瓜的产量和品质。

然而,红阳村并没有止步于此。他们依托地瓜种植基地,举办了地瓜节等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品尝和购买地瓜。地瓜节期间,游客们不仅可以品尝到新鲜的地瓜,还可以参与地瓜趣味竞赛、教育研学等活动,体验农耕文化的魅力。红阳村的地瓜产业因此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红阳村的地瓜节只是昌江农业绿色转型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昌江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农业新技术,有效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同时,昌江还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如芒果、荔枝、龙眼等热带水果种植以及林下经济等,进一步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

无塑渔港,守护蓝色家园的生动实践

昌江昌化港是华南四大渔场之一,海洋资源丰富。然而,随着海洋开发利用力度的不断加大,海洋塑料垃圾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为了守护这片蓝色家园,昌化镇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号召,打造了“无塑渔港”。

在昌化港,渔民们自发组织起来,成立了海上环卫队,定期对海域进行清理。他们驾驶着小船在海上穿梭,用网兜打捞漂浮的垃圾,然后将其分类处理。同时,昌化镇还通过加强宣传动员、组织群众参与等方式,提高了渔民对海洋环境保护的认识。如今,昌化港的海域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海洋生物多样性也得到了有效保护。

渔民钟祥彬是海上环卫队的一员。他告诉记者:“以前我们捕鱼时经常会捞到塑料袋等垃圾,现在海上的垃圾明显少了。我们渔民也要为保护海洋环境出一份力。”

除了海上环卫队外,昌化镇还创新性地推出了“渔民-渔船-渔港-塑料回收利用”社会治理体系。渔民们在捕鱼的同时,将打捞到的塑料垃圾带回港口处理,然后由专门的回收企业进行回收利用。这一举措不仅减少了海洋塑料垃圾污染,还为渔民们增加了一份收入。

村务专员,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在昌江的乡村振兴事业中,有一支特殊的队伍——村务专员。他们是一支由高校毕业生组成的青年队伍,平均年龄不到30岁,却已经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石碌镇山竹沟村的村务专员小林就是其中的一员。他毕业于海南大学农学专业,毕业后放弃了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决然地回到了家乡。在山竹沟村,他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村民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如香水菠萝种植等。同时,他还积极协助村“两委”干部开展村务工作,为村民解决实际问题。在他的带动下,山竹沟村的香水菠萝产业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了村里的支柱产业。

像小林这样的村务专员在昌江还有很多。他们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为乡村振兴贡献着力量。据统计,目前昌江共有96名村务专员,他们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和后备力量。

从王下乡的“黎花里”文旅项目到红阳村的地瓜节;从昌化港的无塑之旅到村务专员的青春奉献;昌江的生态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如今,昌江已经成为一个生态环境优美、产业发展兴旺、人民群众幸福的地方。

未来,昌江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不动摇,积极探索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新路径,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昌江人民的幸福靠山。

相关新闻:

走进昌江看振兴 | 做好“特”字文章 结出振兴硕果

走进昌江看振兴|大抓基层党组织乡村振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