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共生主题挑战 1-1】挑战解读、组队、AI 工具概览

第一期主题:可玩性

第一周任务:
1. 初步了解可玩性
2. 了解可能用到的 AI 工具
3. 组建队伍,创作小组队名、LOGO、故事和队歌


   

本期主题:可玩性

娜娜老师用五个小例子,带你感受什么是可玩性。

旅途太无聊?一个贴着手绘怪兽的透明卡,能让你遇见很多故事。

图片

把橡皮小人套到铅笔上,随时随地能开启一场足球赛。

图片

一个小小切割器让早餐变身俄罗斯方块。

图片

为自己喜爱的足球队投票的同时,也清洁了沙滩上的烟头。

图片

等红灯的无聊时光,不如到旁边的小黑屋里跳个舞吧。动作会被捕捉后出现在信号灯上,为等待平添了许多乐趣。

图片

图片

有伙伴担心有些作品看起来投入好大不像是学生能搞定的。这点其实不用担心。挑战最终成果可以有三种形式:
产品类,如游戏、实用工具等,电脑手机上的或实物的都行;
宣传类,如绘本、视频、文章等;
活动类,如一个展览、一场话剧表演等。

考虑到时间有限,作品的完成度不高完全没问题。我们鼓励 MVP(最小可行产品),手工做的实物或简化版的程序,都很好。有潜力的作品,可以在挑战后继续花时间将它一点点完善,孵化成真正的产品。(这正是超脑 AI 少年创业孵化器相信、并且在做的。)
此外,过程本身也非常重要。最后一周成果展示,包含的将不只是最终结果,还会有每个环节的中间产物。


   

本周任务:组队

可玩性到底是什么?我们如何去发现不够可玩的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这些,就留给后几周的挑战。目前我们只需要对此有初步的了解即可。本周的真正任务是:组队。

图片

组队,难道不是人凑齐后五分钟就能搞定的事吗?

其实没那么简单。一个好的队伍,需要有队名、故事、LOGO 和队歌。大嘴详细介绍了每一个元素的作用、产生原则和步骤,都是在蜂窝的营地活动践行多年得来的经验。

队名
我从没有见过别的什么活动,能像蜂窝的营地那样,有那么多脑洞大开的队名。起初我问大嘴是不是应该展示一些例子,让大家有个概念——队名原来还可以这么取。大嘴说不需要:按着下面的产生过程,总会得到最适合你自己小队的队名。

图片

其中头脑风暴有三个原则:1)数量比质量更重要;2)不评价自己,不评价别人;3)一个好点子可能激发另一个好点子。

故事
小队要有故事,而且还是疯狂的离奇的不切实际的故事。
为什么?试着体会一遍吧,你会找到你的答案。

图片

LOGO

设计一款自己小队的 LOGO,压个徽章、做几张贴纸,还真是挺酷的。

图片

以下是钓源村夏令营时,“村里的 ai 规则怪谈实习玩家队”为自己设计的徽章。人与 AI 来回沟通不断迭代,得出村庄建筑+游戏手柄+恐怖眼睛的徽章,非常贴切。

图片

队歌
队歌是 AI 音乐工具兴起后的新事物。暂时还没有推荐的产生方法,大家可以多多尝试再来分享经验。

图片


   

把 AI 融入到挑战中

人机共生主题挑战不是 AI 创作比赛。我们不是在学习某种特定的 AI 技能,不是一定要用 AI 创作成果并且按成果的酷炫来进行评奖。我们更推崇的是——把 AI 的使用融入到挑战的全过程中。

例如,每周提交任务时常会需要截图,电脑上如何更方便地截图,如何方便地复制粘贴(很多孩子不知道快捷键的用法),还有低龄孩子需要的语音输入功能如何添加……这些不起眼的小问题,都可以通过 AI 搜索找到答案。

再比如,组建队伍后玩什么破冰游戏,可以让 AI 出主意;人数太少的队伍要头脑风暴起队名、想小队故事,这些也可以让 AI 作为队友参与进来。

即便是画 LOGO、生成队歌,也不应该只局限在 AI 生图或 AI 音乐工具内。问问 AI LOGO 设计有哪些风格流派,把你们讨论小队故事的过程扔给大模型让它提炼歌词……这些都是值得做的尝试。

正如我在发起挑战的文章里说的,用“小镇做题家”的方式培训 AI 是“纸上得来终觉浅”,我们更需要有随时随地与 AI 协作的意识。有了这样的意识,用即梦画 logo 或用海绵音乐写歌,才是真正主动的创造,而非乖学生的答题。


   

参与挑战

从本周开始,每周三晚八点是直播发布本周任务,晚九点是教研探讨。所有小组可以自行安排学习和创作的的时间。

本周的两项任务:
1. (每组提交一份)和 AI 一起完成小组队名、故事、LOGO 和队歌的创作
2. (每人可提交多份)分享你的 AI 使用经验,例如用 AI 搞定或没搞定的事,你的夸夸或吐槽

活动适合所有具备基础电子设备使用能力的人参与。目前已知的参与者最小幼儿园,但高中、大学和成年人也不少;有班级、学校社团、小区同伴、一家三四口等多种组队形式;有乡村小学也有海外友人。

期待一起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