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燕窝小市及周边市场 | 温故

1948年的中秋节给我的童年留下终生难忘的记忆。那年,我刚好7周岁。夜幕降临,家族的长辈正在深庭大院里祭月,八仙桌上摆满了贡品——圆圆的月饼、自家院里刚摘下来的笑口常开的大石榴,还有时令新鲜水果。忽然,天空中不断传出吱吱声,接着一道道刺眼的亮光向西北方向划去,父辈几人窃窃私语……

当时我们大院里早已挖好了地窖。从地面往地下挖了足有2米多深,从东屋门前一直向西,到西屋门前约有8米多长。西口是土台阶的斜坡,东口竖有木梯便于上下,这是为了地下通风和采光。炮声隆隆,密集的枪声迫使我们躲在地下洞穴里,白天偶尔上来晒晒太阳。尽管如此,全家人天天缩在潮湿的地下,身上痒得难受,孩子身上长了水痘。八天八夜的激战,解放军攻克了离宽厚所街很近的东护城河城墙一带,1948年9月26日,济南获得解放。

济南解放初期,东城墙上的碉堡已成废墟,高高的城墙好似黄土堆,附近的孩子蹿上蹿下玩得欢,城墙也已断壁残垣,后来在此建成了现在的解放阁。南门一带城墙也只留了个空洞似的城门楼子。出南门向东,过一个石板搭起的小桥,那一带叫东燕窝,是老百姓自发聚集的“东燕窝小市”。这个民间集市不同寻常,大到木材、桌椅板凳旧家具,小到锅碗瓢盆、估衣等旧货、针头线脑,样样俱全。最吸引文人墨客的文房四宝区域,总是人头攒动络绎不绝,更有远道而来的行家里手来这里淘宝捡漏。曾做过小学校长的家父也常常带着少年的我来这里熏陶。有一次,家父相中了一套楷书四扇屏,多次与摊主讨价还价,最终买了下来。回家后爱不释手,悬挂在室内最显眼处。待我长大后,才知道这是晚清著名书画家松小梦的真迹。直到“文革”时,被“破四旧”毁于一旦。

伴随着南门一带的拆迁,这儿的路两侧都搭建了大席棚式样的小店。自1962年秋,我在位于正觉寺街的济南二中任教,这附近是每天的必经之路。靠近司里街的卖早点的大棚成了很多上班族的光顾之处,一碗豆浆、两根热油条组成了既快捷又实惠的早餐,要想换换口味,可以买碗豆腐脑加上一个炸鸡蛋包。比我更热衷这里的,有二中同事南康德老师,也有家住枣园火神庙街的任曾培老师一家,任夫人谭老师任教于三合街小学,夫妻双双带着子女来用餐,他们一家几口单独一桌,孩子匆匆吃完背着书包赶去上学,留下父母买单。此情此景,记忆犹新。

后来,商业大棚也拆除了,此处的空场地越来越多,有一处成为济南说书人刘延广的说书地,《三国演义》《七侠五义》,吸引了众多痴迷的听书人,形成天天必来、场场必听的热闹景象。还有小打小闹的耍猴的、摔跤的、卖药的也频繁登场凑热闹。偶尔也有外地的马戏团,拉起帐篷就开场。在通往正觉寺街的后帝馆街一带成了旧货市场,拆下来的旧门窗,有老式花格棱子的,也有玻璃的,破门板、旧床柜堆在一起,直到南门一带大规模兴建时才渐渐消失。

时光飞逝,整整一个甲子年后,耄耋之年的我,在泉城广场游览,聆听音乐喷泉之声,站立桥边,眺望护城河的游船过往,眼前美景胜似江南,脑海里却浮现出曾经的景象,感慨系之。

作者:张机 编辑:徐征 校对:杨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