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丰收 兴产业 谋发展”系列报道(二)彝良县下“竹”功夫 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

图片

图片图片

图片

近年来,彝良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依托自身独特的生态资源,下“竹”功夫,大力发展竹产业,为助农增收赋能。

图片

彝良县境内山峦起伏,竹类资源丰富,竹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有竹类植物30种,其中方竹、筇竹、毛竹分布较广。当前,彝良秋笋正陆续进入采收季,走进彝良县小草坝、牛街、龙海等种竹乡镇,随处可见笋农正忙着采笋、商贩正忙着收笋的热闹景象。

图片

彝良县牛街镇三合村猪稠岩小组的种植大户王发贵从1998年开始种竹子,从此便与竹笋结缘。经过几年的发展,王发贵转包农户的土地和荒山来种植竹笋。如今,连上自己的土地,王发贵的竹笋种植面积达500多亩,预计今年实现收入50万左右。

图片


彝良县牛街镇三合村猪稠岩小组村民王发贵:品质上我们也要提升,产值增起来了,数量有了,口感好了,让我们中国每一个省份、每个地区都吃到我们这种新鲜的品质,让我们这个东西发扬光大。

图片

近年来,为培育壮大竹产业,彝良县依托资源优势,把竹产业作为“4+N”高原特色农业的重要支撑进行培育,在小草坝、龙安、牛街、龙海等乡镇大面积种植竹子,从提升规模化、组织化、品牌化程度入手,在确保项目区内群众收入不减的情况下,对原有管理比较粗放、产量较低、效益不高的竹产业基地开展低效竹林改造,并逐步完善产业道路、管护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减少投入、提高产出,实现竹农增收、竹业增效。同时,为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彝良县积极招商引资,加大与龙头企业的合作,引进巴食川珍、嵩源山野菜等企业进行竹产品精深加工,助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图片

巴食川珍农业发展(彝良)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中权

“彝良这里方竹笋是很出名的,在全国数量都是算最多的,所以我们就把竹笋生产的这部分从成都迁移到了彝良,目前我们每年的收入大概在1个亿,在全国各地有1300多家经销商。我们现在正好在做绿色食品和有机的产品,也专门在做新的工厂,想把整个昭通彝良的方竹笋向全国,按高品质的竹笋推广出去,在三年之内把它做到5到6个亿产值,产量大概会是在3万吨。

图片

在位于彝良县小草坝镇大桥村的彝良县嵩源山野菜食品有限公司竹笋加工车间,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忙着对竹笋进行切片、装袋、封口、装运,整个车间一片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公司总经理母前斌告诉记者,近段时间工厂每天收购竹笋10000斤左右,当天全部完成加工包装,主要销往四川、上海、东三省等地,公司今年计划收购加工秋笋 5000吨,预计实现销售额1亿元左右。为了不断提升竹笋的产量、产值,目前公司正在新建厂房。

图片

彝良县嵩源山野菜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母前斌:我们现在主要是原料、半成品、成品,我们都在做,形成了竹笋产业的一条龙,我们预计在2025年投资5000万左右新建厂房,预计年产值要达到两个亿左右,计划生产竹笋1.5万吨。



图片

竹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不仅拉动地方经济发展,还提供了就业岗位,满足群众就近就业需求,带动群众增收。

图片



彝良县小草坝镇大桥村村民万昌群

“现在在这个厂里面来做事情,又可以照顾小孩又可以照顾老人,收入还可以,还挺稳定的,一个月可以找到4000左右。

在竹产业发展过程中,彝良县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发展思路,依托当地丰富的竹资源,加大与龙头企业的合作力度,深化竹资源的加工利用,支持竹笋企业扩能增产,同时整合资金建设竹笋加工厂,纵向延伸竹产业链,横向扩充竹产业功能,不断发展壮大竹产业。

图片

彝良县林业和草原局林产业服务中心主任黎芸榜

“彝良县截至目前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101.1万亩,投产面积达到了75万亩,现在正是我们秋笋的采收时节,今年全县预计采笋能够达到18.1万吨,产值可达到21.72亿元。下步我县将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导向,积极培育企业和精深加工,到2025年我们将实现竹产业的种植产值25亿元以上,使之成为我县强县富民的农业支柱产业之一。


来源|昭通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杨芳 安德立、彝良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彭洪 

审核|杨宇航

编辑|杨超烨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