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银研究|资本市场深度】美国商业银行存款产品实践对养老储蓄产品创设的启示

■ 引言。通常中老年群体倾向于以定期存款作为财富保值手段。而商业银行在净息差压缩的压力下,也需要稳定的负债资金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但市场上养老特色储蓄产品供给非常有限,显示出某种程度的供需错配。过去一些创新存款产品因风险问题被监管机构叫停。在供需双方都有需求的情况下,设计既合规又能满足居民养老需求和银行稳定负债需求的储蓄产品,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 存款产品概况、特征和创新过程中的问题。目前存款产品的特点有:(1)期限仍是决定利率的主要因素。(2)通过增加可转让等方式提高定存的流动性。(3)存款理财化,如结构性存款。(4)利用金融科技提高存款产品的便利性。2015年后央行取消了存款利率的行政限制,推动利率市场化,叠加受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产品冲击,出现存款产品创新潮。然而,当时的存款创新主要依靠价格竞争,也并没有带来客户粘性的增强。监管出于避免打价格战、避免造成储户认知混乱、避免银行负债端结构恶化引发深层次风险的考虑,指出不规范的存款要求整改。
■ 美国商业银行存款产品创设思路。美国的存款账户体现出基于客户关系层级的利率定价策略。(1)共性特征有:存款利率并非完全随着期限的上升而增加。客户与银行的关系是定期存款利率定价的重要参考依据。存款产品定价要素多元,涵盖客户行为、账户使用情况和产品特性等多维评估,使美国存款利率定价实现差异化和定制化。另外,儿童储蓄账户是将存款作为家长培育儿童从小建立“财商”理念的实践工具进行售卖。(2)存款定价模式:存款的定价由资金成本(利率)和账户服务价值(服务费)两部分组成。银行将服务要素参数化,与相对刚性的利率结合,创建出多样化的存款产品套餐,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并且银行根据客户与银行的互动程度和贡献度,提供价格优惠,激励客户活跃度和忠诚度。这种定价策略实现了客群细分,确保客户待遇与其对银行的贡献相匹配,达到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双赢。(3)中美差异比较:我国商业银行的存款侧重于直接提升产品的吸引力和服务质量,如更高的利率、增强便利性和流动性。美国的商业银行则通过构建复杂的条款、定制化的套餐来细分市场,在存量市场中精准留客,并深挖客户价值,避免在非核心领域进行不必要的扩张。
■ 对商业银行创设养老存款产品的启示。由于我国存款本身并不复杂,所以存款份额差距很大程度上由定价决定。要摆脱存款的价格战,就要将存款产品“复杂化”。第一,以存款组合的形式实现多样化,增加储户的选项。参照美国商业银行“阶梯式存款策略”,平衡现金流和长期性。第二,探讨综合贡献定价法在养老存款领域的可行性,构建具有不同价值主张的存款套餐。第三,用好“备老账户”,成为中青年群体将“存款定投”产品作为承担养老理念的实践工具。

正文


我国居民储蓄率整体较高,尤其是中老年群体通常倾向于以定期存款作为主要的财富保值方式。然而,市面上特色养老储蓄产品供给非常有限,背后可能是由某种程度上的供需错配造成的。一方面,商业银行面临净息差压缩的问题,同时也需要稳定的负债资金来源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另一方面,老龄群体偏好长期限、安全的存款产品,但长期限的存款产品又将对商业银行的负债成本管理构成挑战。

事实上,过去不乏出现各种颇受欢迎的创新型存款产品,但是大都由于不规范、隐藏风险等原因,纷纷被监管叫停或下架。在供需双方均有需求的情况下,养老储蓄类存款产品如何才能实现既合规、又能满足居民养老需求和银行稳定负债的双赢局面,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对此,我们首先回顾了我国商业银行存款产品的发展、特征和问题。然后,归纳提炼了四家美国商业银行存款产品的创设思路和特征,并与我国存款产品进行比较。最后,总结出对我国商业银行养老存款产品创设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图片存款产品概况、特征和问题

(一)养老存款的主要问题:超长期限定价
2022年,根据《关于开展特定养老储蓄试点工作的通知》,特定养老储蓄试点产品正式启动。由工、农、中、建四家大型银行在合肥、广州、成都、西安和青岛五个城市开展特定养老储蓄试点,单家银行试点规模不超过100亿元,试点期限为一年。

图1:中国银行特定养老储蓄产品利率表2022-11-30图片资料来源:中国银行官网

其主要的特征为,对于投资者,能够兼顾普惠性(收益率高)和养老属性(期限长)。【注释1】不过对于银行经营管理而言,此次养老储蓄产品期限最长为20年,是普通存款产品所没有的定价期限,超长期限的定期存款定价是一个挑战。试点产品是建立在银行大幅让利的基础上开展的,市场化程度不高。作为试点,有助于提高居民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但未来推行和发展的持续性,或将面临困难。长远来看,仍然需要提高产品的适应性,满足居民的养老储蓄需求。
(二)存款产品的普遍特征:期限仍是最主要的定价因素
金融产品的设计基本围绕流动性、收益性和安全性的不同组合,以满足具有不同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的客户。存款产品同样需要遵循这一原则。综合看目前商业银行的存款产品有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期限仍然是决定存款产品最主要的因素。利率的高低直接与存款期限挂钩,有明显的期限依赖性。
第二,为定期存款增加流动性。例如大额存单的可转让功能、存本取息、整存零取、定活两便。
第三,存款产品理财化,对存款收益做增强。结构性存款的创新带有明显的理财化特征。这类产品选择与不同金融指标挂钩,兼顾收益的增强和存款收益托底,可以满足客户个性化的投资需求,
第四,以金融科技提升存款产品的便利性。例如,智能存款可以根据客户的消费习惯和财务状况,实现存取款的自动转入和转出。
总的来看,期限仍是决定存款利率最重要的产品要素。流动性和便利性功能的创新,虽然对吸储发挥很大的作用,不过对精细化区分客户群体的作用有限。
(三)存款创新过程中的问题及监管规范要点
1. 存款创新回顾及问题:围绕价格的创新,无法增加客户粘性
2015年以前,存款产品的创新主要受到行政利率管制的影响。2015年,人民银行逐步取消了对存款利率的行政限制,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允许金融机构根据市场情况自主确定存款利率,利率体系向更市场化的方向发展。
随着行政限制的减少,存款产品出现不少创新。但其实早在2013年,就出现了活期存款享受定期利息的创新存款产品,例如2013年广州农商行的“定利灵活账户”、2014年广发银行的“定活智能通”等,本质上是提高了银行流动性资金的收益率。背后的主要原因,可能还是由于2013年余额宝的横空出世,对银行造成巨大冲击,进而引发存款产品出现一波持续的创新潮。
当时的创新方式大多通过灵活组合传统的存款业务,或者通过变更起存金额、存款期限、计息结息方式等衍生出创新产品。
创新型存款产品主要有以下三类:一是分档计息类产品,根据不同的存款金额获得不同的利率。二是靠档计息类产品,根据存款的存期来确定利率,以实际存期获得相应的利率,而不是固定的期限利率。这两类产品集中于国有及股份制银行。三是以抬高利率为主要手段的产品,如假结构性存款、智能存款等,此类产品集中在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注释2】2019年,北京银保监局发布《关于规范开展结构性存款业务的通知》,对假结构性存款提出规范要求。
2021年初,中小银行又推出了“周期付息”的存款产品。不过很快,央行在《2020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加强存款管理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专栏中,给存款业务监管定调,指出活期存款靠档计息产品、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产品、“周期付息”存款、互联网存款等属于“不规范存款创新产品”,要督促整改并压降至零。
这些存款产品的创新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创新的重点仍然是价格。吸引客户的主要亮点是利率高于同期限的定期存款。
第二,产品的创新并没有带来客户粘性的增强。一旦出现新的产品形式,同业之间迅速模仿并快速普及,银行并不能从产品创新上提高用户的忠诚度。
2. 监管规范要点:避免负债端价格过度竞争引发风险
其实不难看出,数次监管对市场进行规范和管控,基本都是出于:
第一,避免打价格战。由于银行间可能存在负债端过度竞争的现象,导致不健康的市场环境。
第二,避免造成储户的认知混乱,保护储户资金安全。防止储户对复杂金融产品产生误解,承担不必要的风险。
第三,避免银行负债端结构恶化,引发深层次的风险。在银行息差收窄的趋势下,负债端成本没有明显下降,反而主动进行高息负债,如果这类业务占比过大,将加剧风险积累。
总结来看,存款普遍存在期限和定价的矛盾,利率市场化程度仍待提高。而这个问题在养老存款中尤为突出,如何平衡商业银行盈利性和居民存款养老的功能性,对于存款产品创设的关键。

图片美国商业银行存款产品设计思路分析

美国的银行账户有四类,不同账户对应不同功能,要购买存款产品就需要先开立对应的账户。

表1:美国银行账户分类及对应储蓄存款产品图片资料来源:招商银行研究院

其中,定期存款账户中的各类存款证(下文简称CD),相当于我国的定期存款,也是下文重点分析和比较的对象。
(一)存款产品要素构成
1. 普通存款账户:基于关系层级的利率定价与个性化策略
以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下文简称BOA)和花旗银行(Citi)的存款证为例。虽然二者有一些不同,但都体现出了以下三个共性特征。
第一,银行提供丰富的存款期限选择,但利率并非随着期限的上升而增加。如BOA提供了全面的存款期限,覆盖了从28天到10年的期限范围,以一个月为间隔,客户可以选择任意一个月起存,即固定期限CD。不过,仅有精选月份的存款产品利率接近或超过4%(如7/10/13/25个月),贴近同期限的美国国债利率,即精选CD。其余期限的存款利率为0.03%-0.1%。即便是10年期的存款,利率也仅为0.03%。体现了银行对负债期限管理的引导。
第二,客户与银行的关系,即“客户关系层级”(Relationship Tier),是定期存款利率定价的重要参考依据。定期存款的利率将根据客户与银行的互动深度,划分客户的账户等级,提供不同幅度的利率上浮。这种互动关系的考量包括,客户在本银行开立的账户数量、账户日均余额以及使用银行服务的频率和类型,例如自动转账、特定投资产品等。随着账户等级的提升,客户能享受到的定期存款利率上浮空间也会相应增大。此外,对于账户服务项目及账户服务费,如电汇、ATM机、转账等,也会给予不同力度的费用减免或优惠。
第三,存款产品定价要素多元,涵盖客户行为、账户使用情况和产品特性等多维评估,使得美国存款利率定价实现差异化和定制化。存款的定价要素包括账户等级、自动续费安排、账户日均余额、罚息安排、存款起点等。弱化了存款利率与期限的单一关系。

表2:BOA和花旗银行存款产品要素明细图片资料来源:花旗银行官网、美国银行官网,招商银行研究院整理。数据日期为2024.08.26。

2. 儿童储蓄账户:将存款作为一种理念实践的工具进行售卖
美国的一些商业银行开设了儿童储蓄账户(Kids Savings Account)。以美国第一资本银行(Capital One)、富国银行(WELLS FARGO)为例。
通常儿童存款账户的开户起点非常低或者为零,免除账户管理费,同期限的活期或定期存款利率也较一般存款更低。儿童账户和父母账户相互关联。甚至富国银行将儿童储蓄账户进一步分为13岁以下的儿童账户、13-17岁的青少年账户、18-24岁的学生账户。随着年龄增长,账户内投放不同的投资者教育内容,会在账户中相继开放理财产品选择等功能和界面,从培养儿童对钱的认知,逐步过渡到对理财的认知。并将儿童储蓄账户和学生账户(Student Checking Account)进行衔接。 
儿童账户的要素和成年人账户没有太大的区别,基本都是开户起点、账户管理费、利率、自动续费等。但这契合了家长培育儿童从小建立“财商”的理念。因此,儿童存款账户本质上是在售卖一种理念,重点在于其教育和培养功能,而活期存款或定期存款不过是实现理念的工具,此时存款利率的高低对目标客户而言,就不再是最重要的要素了。
(二)存款产品定价模式
1. 存款定价=资金价格+服务价格
美国储户选择存款时,选择的不仅是存款产品的利率,更是存款账户特点。无论是花旗银行还是BOA,甚至是美国其他的商业银行,对四类银行账户设置的条件都不同。实现了银行与银行间存款的差异化。
每家银行所提供的存款账户中,实际上包含了“存款产品+账户服务”。存款产品利率所挂钩的,除了银行本身所要付出的负债成本之外,还有账户服务费。在存款利率的基础上,通过调节账户服务项目和服务费,对储户行为形成激励机制。
2. 利率相对刚性+服务要素参数化=存款产品定价差异化

美国银行存款产品,通过将不同的服务要素,与存款利率相结合。通过参数化这些要素,提供多元的产品选项,构建具有不同价值主张的服务套餐。进一步地,银行依据客户与银行的互动频率,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套餐,一方面,有助于细分客群,另一方面,也能鼓励客户更多地利用银行提供的各项服务。实现了银行与客户间的双赢关系。

(三)中美商业银行存款产品的差异比较
可以发现,我国商业银行的存款创设策略,侧重于直接提升产品的吸引力和服务质量,例如提供更高的利率、增强便利性、提高流动性。机构甚至让渡部分利润或承担额外风险,以确保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金融产品,满足客户需求。
相比之下,美国的商业银行在存款创设上则表现出不同的路径,倾向于通过构建复杂的条款、定制化的套餐来细分市场,在存量市场中精准留客,并深挖客户价值。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鼓励客户为银行创造更多价值,而不是单纯地扩大服务范围,避免在非核心领域进行不必要的扩张。
这种差异其实反映了中美两国商业银行,在经营策略和客户关系管理上的不同理念和实践。

图片对商业银行创设养老存款产品的启示 

美国存款产品之所以能差异化,一个大前提是购买存款产品之前,要先选择开立不同的账户。这种账户制,和美国超市的会员制的核心是一以贯通的。不过,我国实际金融环境和消费者习惯与美国有显著差异,不能直接复制。但一些定价思路和经营策略值得借鉴。
养老存款产品在我国的主要问题是,似乎只有拉长存款的期限,才能够满足养老属性。在需求方面,老龄群体对存款的需求较为刚性,即便存款利率不高,也没有太多其他选择。供给方面,我国银行存款产品无论是便利性还是流动性,并不逊色于美国银行的存款产品,但由于存款本身并不复杂,所以存款份额差距很大程度上由定价决定。要摆脱存款的价格战,就要将存款产品“复杂化”,增加产品的差异性,降低期限对定价的影响权重。参照前文对美国商业银行的分析,有以下三个维度进行借鉴。
(一)存款“FOF”:兼顾长期限和现金流
美国商业银行流行一种“阶梯式存款策略”,通过将资金分散投资在不同到期日的定期存款中,平衡流动性和收益性。例如,将储户的一笔钱分成若干份,存入不同到期时间的定期存款中,形成阶梯式的到期结构。一方面,从第二年起,客户几乎每年都有存款到期,实现现金流;另一方面,通过期限组合,能管理长达10年及以上更长期限的财务目标,最大化获得相对较高的存款利率。
老龄群体通常偏好长期限的存款,存款组合则应以产品要素排列组合的形式,弱化这种长期限存款与养老属性的强关联关系。将不同的产品要素通过“阶梯式”或“组合式”的形式排列组合,要素越多,组合越多,客户选择越多。例如,将活期、可转让存单、定期自动续存、或定期罚息规则设置,以不同的比例进行组合,满足不同客户对长期限存款目标的管理和对流动性的诉求。对银行,也降低了发行超长期限存款才能满足养老的必要性。

图2:阶梯式定期存款策略示意图图片资料来源:花旗银行网站,招商银行研究院

(二)综合贡献定价法:构建具有不同价值主张的存款套餐
综合贡献定价法一般公司金融业务使用更为普遍,从单笔业务收益定价转向全面评估客户整体贡献度的定价模式。主要基于风险与收益匹配原则的考虑,有助于精准定价和优化资本配置,同时深化客户关系。不过对零售客户通常较少使用综合贡献定价法。因为管理成本高、复杂程度大,客户经理推动意愿可能较低,且单个客户对银行风险的影响较小。
老龄群体是零售客户中的一个细分群体,市场尚未充分开发,价值潜力有待深度挖掘。为了实现对这一群体的精细化管理与价值提升,可以探讨融合综合贡献定价法,平衡银行盈利性和满足客户养老需求。
第一,存款供给上,形成“存款+服务” 一体化的储蓄账户产品,提供不同价值主张的养老金融套餐,增强存款的附加值,扩大定价空间。
(1)风险抵御服务。相较于普通群体对便利性的追求,老年群体更多可能需要抵御未来潜在的高龄风险。如财产安全保护、资产遗忘风险、触发特定条件的资产提取等等。
(2)消费场景服务。针对不同消费场景偏好的老年客户,结合银行服务权益与存款。在这个层面,老年群体和其他群体其实没有太多区别。
第二,根据客户的服务使用情况(用户活跃度)或综合贡献(用户贡献度),做有条件利率上浮,挖掘客户潜力。

(三)养老电子账户:承担中青年群体养老理念的实践工具

针对中青年群体的养老储蓄需求,存款产品有望在养老电子账户中成为中青年群体实现“备老”理念的有效工具,而不仅仅为了获得存款利息收益。这和美国商业银行中的“儿童储蓄账户”理念是不谋而合的。养老电子账户实际上是一种“心理账户效应”。即不同来源或用途的金钱,相互之间不能完全替代,这会导致人们产生“此钱非彼钱”的认知错觉,将收入归类后,会采取不同的消费和储蓄策略。
养老电子账户的开发和引用有利于引导和强化中青年群体对“备老”理念的重视,增加对定期存款的需求,同时一定程度弱化对存款利率的敏感度,进行综合的养老财务规划。并且随着对账户的投入使用,也有助于增加客户粘性和忠诚度。

注释


1、首批特定养老储蓄试点产品涵盖5年、10年、15年、20年四个期限,每5年为一个计息周期。4%的利率高出同期5年期定期存款产品利率约2.7%左右。主要由于存款期限很长。同时,设定了办理购买的条件。如15年期产品40周岁及以上居民可以购买,20年期产品35周岁及以上居民可以购买,和养老账户到了退休年龄才能支取的时间能够基本匹配。

2、范宪忠,存款创新产品现状及应对,中国金融,20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