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渐凉,有孩子的家庭要注意这6种「冷空气病毒」

大家可能都知道,秋冬季节,孩子会比其他时间更容易生病一些。


一些研究认为,寒冷天气病毒感染增加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人们更多时间待在室内,接触更密切,增加了病毒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机会,某些病毒(如流感病毒)在低温下的存活能力增强,以及受低湿度环境的影响(某些病毒在干冷环境中更容易存活)


那这个阶段哪些病毒比较活跃呢?今天我来给大家盘点6种常见的“冷空气病毒”,大家可以提前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异同点,有备无患。


6种常见的“冷空气病毒”


这6种病毒分别是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PIV)、人偏肺病毒(hMPV)、腺病毒和鼻病毒。这些名字大家可能都有所耳闻,甚至亲身经历过。


图片


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和流感在冬季活跃,并导致从秋末到春初的年度暴发;1型和2型副流感病毒在秋季活跃,3型副流感病毒在春季活跃;人偏肺病毒全年均有活动,但在冬末和春季达到高峰;鼻病毒全年均有活动,但在9月至次年5月间的流行率较高;腺病毒全年都有活动,但流行可能发生在冬末和春季。


各类病毒感染有什么特点?


1. 呼吸道合胞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引发婴幼儿冬季下呼吸道疾病暴发的最常见原因。


典型表现


婴幼儿首次感染,从轻度上呼吸道症状(如流涕、低热)到严重的毛细支气管炎,可表现为喘息咳嗽、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大龄儿童和成人的感染,症状和感冒类似。拓展阅读👉:呼吸道合胞病毒近期高发!有娃的家庭一定要注意


治疗和预防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缺乏安全有效的特效抗病毒药物,但疾病有自限性,可对症治疗,包括发热用退热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流涕、鼻塞可按需喷鼻或洗鼻等。


需注意的是,婴幼儿在初期症状类似感冒,中后期易出现毛细支气管炎、肺炎,重症患者会出现呼吸窘迫甚至需要住院治疗。所以对症护理的同时,家长需要密切监测病情是否进展,了解什么时候需要看医生。


对于呼吸道合胞病毒,国内从前除了常规的呼吸道防护、手卫生措施,几乎没有更好的预防办法了。今年7月,合胞病毒“预防针”-“尼塞韦单抗”终于在国内上市,卓正多地的诊所已开放尼塞韦单抗预约(注意:国内目前仅适用于0-12月龄的新生儿和婴儿),有需要的家长可点击下方链接进一步了解。



2. 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在秋冬季传播明显,感染率高。儿童,特别是6个月至5岁的儿童,是流感的高危人群。


典型表现


流感所致症状可轻微,可严重,部分高危个体甚至可能出现肺炎、心肌炎或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寒战、头痛、肌肉痛和咳嗽、咽痛等。儿童可能不会出现典型表现。恶心、呕吐和腹泻也在儿童中比成人更常见。


治疗和预防


流感一般起病急,症状明显,传染性强,也更容易出现并发症,可使用抗病毒药物+解热镇痛等对因+对症治疗。


抗病毒药物目前使用最多的是奥司他韦,此外「只需服一次」的玛巴洛沙韦(速福达)目前我国也可用于5岁及以上流感儿童,具有抗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的作用。起病48小时内使用抗病毒药物,可有效缩短流感症状持续时间,减轻病情的严重程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接种流感疫苗依然是最重要的预防手段,所有6月龄及以上人群每年应按规则接种流感疫苗。此外,采用抗流感病毒药物进行化学预防,仅推荐用于有流感并发症风险的高危人群。而为了保护高危人群,密切接触高危人群的儿童或成人也可以与医生讨论预防性用药。


但注意,化学预防不能替代流感疫苗的接种。其他预防措施包括手卫生、咳嗽礼仪(打喷嚏或咳嗽时应使用纸巾遮挡住自己的口部,并且迅速扔掉纸巾)、少聚集、呼吸道防护等。



3. 副流感病毒


副流感病毒中,最常见的类型是PIV-3,三分之二的婴儿在12个月之前就感染过了。PIV-1感染通常在天气开始变冷的秋季最为常见。PIV-2疾病的季节性活动更加零星,而PIV-3在春季和初夏最为突出,但可能会持续到秋季。


典型表现


PIV-1是导致哮吼(喉气管支气管炎)的主要原因,症状包括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和吸气性喉鸣。PIV-2也可能引发哮吼,但较少见。



PIV-3常与肺炎和毛细支气管炎有关。PIV的再感染很常见,但再感染通常症状较轻,一般仅限于上呼吸道。拓展阅读👉:孩子反复高烧几天,咳得很凶,查出「副流感病毒3型」怎么办?


治疗和预防


治疗目前没有特效药,副流感病毒感染通常为自限性,多以对症治疗为主。


对于哮吼,医生会根据病情判断是否使用激素治疗,即口服地塞米松或者雾化布地奈德/肾上腺素,重症患儿可能需要住院。


目前尚无针对副流感病毒的疫苗,预防方面建议加强个人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居室保持通风。


4. 人偏肺病毒


人偏肺病毒是一种与儿童呼吸道疾病相关的副粘病毒,于2001年被发现。在温带地区,它全年都存在,但在晚冬和早春达到高峰。


典型症状


人偏肺病毒可以引起儿童上/下呼吸道疾病。与呼吸道合胞病毒类似,上呼吸道感染表现为流鼻涕、咳嗽、发热或哮吼,下呼吸道感染表现为毛细支气管炎、肺炎或哮喘加重。


但与呼吸道合胞病毒不同的是,人偏肺病毒相关的门诊就诊率在较大儿童中和较小婴儿相似。



治疗和预防


治疗主要是支持性对症护理,大部分人感染后的病程是自限性的,部分严重病例需要住院治疗。利巴韦林等一些药物可能在体外实验中显示对人偏肺病毒有作用,但尚无关于利巴韦林或其他抗病毒药物治疗人偏肺病毒感染效果的临床资料。


因此,不推荐对人偏肺病毒感染患者常规使用抗病毒治疗。另外,目前还没有针对人偏肺病毒的疫苗,勤洗手,注意咳嗽礼仪等仍是主要预防措施。


5. 鼻病毒


鼻病毒是普通感冒的最常见原因,占儿童和成人上呼吸道感染的近50%。全年都可能导致感染,在寒冷天气月份(北半球9月至5月)达到季节性高峰。


鼻病毒的血清型众多,不同血清型之间几乎没有交叉保护,另外,感染某一血清型鼻病毒后也不能形成长期免疫。


典型症状


通常只引起轻微的上呼吸道症状,任何年龄都可能受其影响。鼻病毒是与毛细支气管炎相关的第二大常见病毒感染,仅次于RSV。


婴儿、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鼻病毒也可能引起严重症状。对于有气道高反应的患者(反复喘息或哮喘)来说,鼻病毒感染可能会诱发气喘发作。


治疗和预防


感染通常为自限性,目前没有批准上市的抗鼻病毒药物,主要是保持水分摄入、注意休息、解热镇痛等对症护理,同时注意监测病情变化,必要时就医。避免不洁的手触摸鼻子(鼻病毒最常见的入侵位置)、眼睛,良好的手卫生,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等可能有助于预防。


疫苗的开发因血清型众多等因素而受到阻碍,所以目前没有针对鼻病毒的疫苗。


6. 腺病毒


尽管腺病毒感染全年都可能发生,但冬季和早春可能会出现流行性呼吸道疾病。


典型表现


腺病毒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范围广泛,从“普通感冒”的症状到肺炎都可能出现。


腺病毒还可能导致咽炎/扁桃体炎、角膜结膜炎、哮吼、毛细支气管炎、中耳炎、胃肠炎,只有少数重症的孩子会出现重症肺炎、肝炎、神经系统感染、心肌炎、播散性感染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腺病毒感染后的轻重程度与被感染者的年龄、免疫能力高低以及病毒的血清型相关。



治疗和预防


大部分腺病毒感染都是轻症的,可以自愈,一般来说不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是支持性的,如对症退热、保证液体入量、鼓励休息等。


但是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可能出现致死性的严重感染,偶尔,健康的儿童和成人也会出现重症感染,因此需要严密监测孩子的状态。


如果孩子本身有免疫功能缺陷,或者感染程度重,可经医生评估后考虑尝试抗病毒治疗(如西多福韦,但也有研究表明治疗效果有限或没有改善疾病结果)


目前并没有针对腺病毒的疫苗。预防腺病毒感染的最佳方式是手卫生、咳嗽礼仪,避免和他人共用毛巾、床上用品、睡衣和其他个人用品。通过这些方式,我们可以尽量减少腺病毒感染的风险。


最后,我把6种病毒感染的要点总结成了一张表,大家可以对比看看。


图片


病毒感染常见问题解答


1. 感染了该做什么检查?


大部分情况下,病毒的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可以明确病原,准确的诊断有助于指导治疗方案并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


抗原检测应用广泛,但在早期可能出现“假阴性”。PCR检测(测核酸)要更加敏感(不容易漏掉),且具有更高的特异性(不容易误判)


近年来,通过超多重PCR扩增与高通量测序技术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病原靶向测序(tNGS)能够通过不同组合,对待测样本中几十种至几百种已知病原微生物及其毒力和/或耐药基因进行检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那是不是所有病毒感染都必须明确病原?


其实,对于大多数病毒感染,明确病原并不必要。在选择检测方法之前,医生首先根据患者的症状以及体征,结合既往病史和家族史以及密接者的健康状况,再综合当下各种病原流行的情况有一个临床的判断,必要时再选择相对合适的检测来印证临床的判断。



2. 怎么知道是不是细菌感染?


事实上,血常规并不能很好区分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要不要验血常规应该建立在详细的病史和仔细的体格检查,医生评估后视具体情况而定。


做病原学检查(鼻咽拭子、痰培养等)可以绝对证明或排除细菌感染吗?不能。人体并不是绝对无菌的。尤其是在皮肤、鼻粘膜、咽部、消化道等部位常年都有细菌定植。只不过绝大部分情况下这些细菌和人体和平共处,不引起疾病。


所以,任何时候做鼻咽拭子检查都可能可以查出细菌,检查结果的意义需要医生结合临床具体分析。


目前仍缺乏便捷、有效的单一手段来迅速鉴别感染的是病毒还是细菌。儿童众多感染性疾病中,以呼吸道、消化道感染高发,这其中又以呼吸道病毒感染最常见。病毒感染后,可能会破坏呼吸道上皮的防御机制,从而增加继发细菌感染的风险。


对于早期就诊的普通感冒患儿,我们还无法判断病程发展过程中是否会出现并发症,比如继发中耳炎、鼻窦炎和肺炎。这时候,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极为重要,如果合并了细菌感染或病毒播散,症状/体征会变得不同寻常。


更多时候,我们还是要靠询问病史、严格查体、观察病情和随诊这些经典的医疗手段来分析病因、判断病情进展。



3. 感染后孩子还会再感染吗?


针对不同的病毒,人体会产生不同种类的特异性抗体。那么感染后有抗体是不是就不会再感染了?很多时候答案都是否定的。


虽然像麻疹、水痘、腮腺炎这样的病毒在感染机体后会令人体形成终身免疫,一般人基本上都不会再次发病,但其他更多的病原体却只能令机体产生一段时间的免疫保护,再者,病毒还有不同的亚型,而且病毒还会不停的变异。拓展阅读👉:感染后抗体会持续多久?怎么尽量少生病?


4. 感染后什么时候可以去学校?


感染后孩子什么时候可以去学校也是家长们很关心的问题。就拿流感举例,流感在我国属于丙类传染病,相对于普通感冒,一般症状明显,传染性强,也更容易出现并发症,确诊后需要居家隔离,避免传染进一步扩散。


隔离时间通常是起病后1周,或者隔离到体温正常后或呼吸道症状消失后24小时,以较晚者为准。


如果孩子是普通感冒,还能去上学吗?


这可能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症状和学校的防疫政策来决定。如果确定是普通感冒,原则上是可以正常上学的,这是因为跟普通感冒相关性强的鼻病毒、腺病毒等都有一个潜伏期,如果孩子在出现症状的前一两天都在上学的话,那病毒在校内的传播就已经开始了。


况且,能引起普通感冒的病毒太多了,单单鼻病毒就已经发现超过100种了,所以即使我们想尽量避免感冒,恐怕也很难实现。但如果孩子感冒了,可以教会孩子尽量做好呼吸道防护和手卫生,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


至于学校的防疫政策,不同学校可能有不同规定,一些学校可能要求孩子完全痊愈后才可以回学校上学,而有的学校可能需要医生的证明。


5. 病毒感染真的只能硬抗吗?什么时候需要看医生?


病毒感染并非只能硬抗,前文中我们提到流感病毒可以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其它“冷空气病毒”目前没有特效抗病毒药物,但也可以积极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发热、喉咙痛可以用解热镇痛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流涕、鼻塞可按需喷鼻或洗鼻清理鼻腔分泌物;1岁以上可口服蜂蜜、大孩子可含服硬糖缓解咳嗽;给孩子提供充足的液体及营养;鼓励孩子充分休息等。同时家长可做好病情监测。拓展阅读👉:感冒没有特效药,孩子发烧、咳嗽该怎么办?


如果孩子有任何以下情况之一,或者任何让你担心的情况,需要看医生:


就医情况⚠️

● 3月龄以内出现发热,立即就医;

● 3-6月龄发热,建议由医生评估后,在指导下使用退热药;

● 6月龄-2岁的孩子,发热超过24小时,建议面诊医生;

● 2岁及以上孩子,发热超过72小时,建议面诊医生(流感季或者有流感接触史的,可尽早就医)

● 鼻塞超过10天没有好转,或者加重了;

● 眼睛红或者有黄色分泌物;

● 有耳朵感染的表现,如耳痛,扯耳朵等。

● 任何年龄段的孩子,感冒症状且伴有后述任何一条,建议立即就医:


   ▪️精神烦躁不安或倦怠嗜睡,尤其体温下降后仍精神不好;

   ▪️呼吸困难、呼吸急促、间歇性呼吸暂停;

   ▪️脱水(如口干、前囟凹陷或尿量明显减少)或不能通过口服保持补液;

   ▪️抽搐惊厥;

   ▪️进食困难、拒奶,反复呕吐;

   ▪️反复发热超过40℃;

   ▪️孩子属于高危群体,如早产儿、患有慢性肺病或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等的儿童。


秋冬季节的呼吸道疾病高发主要与冷空气病毒的特性及环境因素密切相关。通过适当的预防措施和正确的护理,我们可以有效降低孩子感染呼吸道病毒的风险及减轻感染后的不适症状。必要时及时就医并遵循儿科医生的指导进一步治疗。


| 审稿专家

图片

沙小丹

卓正儿科医生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博士

| 参考文献

1.Noor, A., Fiorito, T. & Krilov, L. R. Cold Weather Viruses. Pediatrics in Review 40, 497–507 (2019).

2.儿童普通感冒:治疗和预防。Uptodate.

3.儿童季节性流感的的疫苗预防。Uptodate.

4.RSV感染:婴儿和儿童中的预防。Uptodate.


| 内容团队

医学编辑/lu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