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高路
电子教材内的二维码 图源:极目新闻
近日,华东政法大学一位教授反映,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和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宪法学(第二版)》内,竟设置了多个二维码收费点。“一本47.8元的教材,中间设置46个收费点,每个收费点3元,总共138元”,一时引发舆论热议。16日下午,出版社回应称,教材内二维码资源为拓展性资源,使用正版新书的读者可以免费使用。
出版社说了,二维码里的是拓展资源,也就是说书还是原来的书,只是加了部分拓展资源,也不多收钱,对于新书购买者来说,这是虚惊一场,可是对于二手书购买者来说,就不是什么好消息了。不买吧,担心漏掉什么,会不会影响知识点的吸取,错过什么必考必读的内容;买吧,138元的价格着实有点肉痛。
书页里添加二维码,说起来这也算是“互联网+”的一个创新。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书籍毕竟容量有限,表现形式也比较单一,而电子产品则不然,装下一架子书可能只需要一个移动硬盘。通过二维码链接打通互联网世界,可以联通海量信息,内容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视频、照片,可以做到声形俱备,也可以无限扩展。通过这种方式其实可以很好地弥补篇幅上的不足,表现形式上的短板,让书立体起来、生动起来,也免去了读者查询翻阅之苦。
但是这种形式是否适合教材,该以什么样的方式与教材融合值得商榷。
社会的担心主要来自两点,一个是如何界定拓展资源?什么是书本应该有的内容,什么是拓展资源,界线其实非常模糊,出版社为了增加付费可能,会不会将原本属于书本的内容切割进收费包里?这种可能性不能忽视,毕竟教材不比别的书籍,教材还承担着考核依据的作用,哪些是必读必修的内容往往决定了教材本身的使用率。新模式的产生容易导致重复收费,切割知识,以形成收费理由,破坏书的完整性和可读性。
拓展资源的价值和收费是否合理也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由于是付钱后才能查看,而且买定离手,不予退款,读者是没有后悔权的。拓展资源里都有什么内容,质量如何,对学习理解课程有没有帮助,读者其实一概不知,既然是未知的东西,读者怎么来评估自己购买的必要性? 怎么来评估买得值不值?如果不值又该怎么办?如何维权?从报道看,书本才47.8元,可46个拓展资源总共得138元,远远高于原书价格,这样的定价是否合理?电子版的成本显然不能跟书本相比,这么高的收费不免让社会狐疑,这到底是卖书还是卖拓展资源?大学教材的功能性是非常明确的,以教学为主,不是做百科全书,拓展资源过多,会增加学生的经济负担也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需要一个相对严格的把关机制。
教材有公益属性,很多教材还享受国家教材补贴,不以赚钱为目的,不宜附加过多商业利益。教材同时也是必需品,学生没有选择的权利,更容易被灰色利益盯上,不得不防。虽然出版社称第一位购买者免费,但能持续多久,读者心里是没底的。到期以后会不会收费,恐怕读者说了不算,出版社也不敢打包票。而且,限制二手书的使用,显然也很不合理,我们应该鼓励书本的多次流通,节约社会资源。一本书如果只有一个人能读,那是书的不幸。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