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大洋海藻多糖药用空心胶囊生产线加速运转。
完善推动生物医药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既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西海岸新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培育打造海洋新质生产力行动方案》中明确的主攻方向。
近年来,青岛海洋高新区聚焦海洋生物医药特色产业,以链主项目为牵引,加快延链补链强链步伐,以链群化路径开辟海洋特色产业发展新赛道,全力争当新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瞄准“靶向标”<
创新招商引链主
近日,记者来到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园项目现场,推土机的轰鸣和桩机的震动让人切身感受到大项目集聚带来的发展活力。
“这里将重点开发建设斯达舒等药品生产线,全面投产后将新增税收不低于1亿元,新增就业400余人,这也是市、区各级重点关注的龙头项目。”海洋高新区管委经济发展部负责人牟林向记者介绍。
链主项目是推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和基础。海洋高新区坚持以改革的思维创新项目招引路子,跳出同质化招商路径,通过率先在上海、长春等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度高的重点城市建立招商联络处,聚焦生命健康、海洋生物医药等产业,开展精准招商、以商招商,全力引进链主大项目,切实加快延链补链强链步伐。
今年以来,海洋高新区陆续签约引进了艾迪森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大项目6个,总投资超过100亿元,这些项目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链群化发展积蓄了澎湃动能。
8月31日,修正(中国)海洋生物医药大健康科技产业基地项目首开破土动工,该项目将以海洋生物医药和中药现代化“双轮驱动”,助推新区及青岛市生物医药产业实现新增长,同时吸引上下游企业进驻,弥补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领域短板。
“在推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上,我们创新精准化招引、链群化集聚、便利化服务‘三化’模式,以招商增动能,以产业促发展,以作风优环境,加快迈开产业链群化发展新路子。”海洋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主任韩延春表示。
>搭好“连心桥”<
企业抱团谋发展
走进青岛寰宇乾堃航天特种设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到处一派繁忙景象。该项目是国内首家致力于箭体结构绿色制造、产品配套、技术服务、产能建设于一体的商业航天企业。
为保障项目及早落地开工建设,海洋高新区管委成立专项服务保障小组,实行“一对一”管家式服务,为项目提供全要素保障。在专班和各建设单位的共同努力下,该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注册、当年开工,展现了新区招商引资新速度。
“最近,我们正争取各方面力量支持,全力以赴推动总投资50亿元的海洋生物医药生产和研发基地项目建设加力提速。”聊起项目进展,海洋高新区管委经济发展部项目推进团队负责人周飞话语中透着兴奋。这是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园设立以来,引进建设的第4个总投资超过20亿元的主导产业链主项目。未来,这里将按照特色园区标准,打造成为新区海洋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产业集聚发展的新名片。
企业横向联合发展既是链群化发展的媒介,也是催生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海洋高新区在服务企业过程中,注重发挥政务服务平台的信息汇集、沟通便利功能,做好重点行业、骨干企业、优势产业互联互通的“红娘”,用政务服务“红线”促成企业携手联合发展,为新区海洋新质生产力集聚发展提供助力。
在这方面,青岛聚大洋藻业集团有限公司与修正集团的合作堪称范例。原本聚大洋集团对海藻药用胶囊产线倍增扩产的市场前景还有一定疑虑,但有了修正集团这个世界500强制药企业的加持合作,企业发展如虎添翼。
“新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和功能区的大力支持为聚大洋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我们正加快海藻多糖药用空心胶囊项目扩产计划,这些项目产线全部投产后,产能将增加10倍以上,年产海藻多糖药用空心胶囊可达800亿粒。”谈及市场前景,面对满负荷运转的生产线,聚大洋集团董事长吴仕鹏充满信心。
>打好“组合拳”<
拓展发展新空间
海洋高新区主体位于新区建成区,可直接开发的成方连片土地资源相对较少,在发展过程中,海洋高新区下足“绣花功夫”,切实打好推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组合拳”。
一方面,在拓展产业发展载体上下功夫。积极协调国有平台公司、专业招商部门和属地街道,瞄准海洋生物医药、生命健康等重点产业和优质项目,坚持集中土地、资金等资源保障要素,通过合成攻坚,将各类优质资源“攥指成拳”,优先保障海洋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和链主大项目建设。
近年来,在隐珠街道、珠海街道等大力支持下,海洋高新区发挥海高集团等重点国有企业突击队作用,通过拆迁改造将原本亩均效益较低的小厂房聚集区规划为千亩生命健康产业园,成为新区集聚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项目的又一优质载体。
另一方面,在拓展产业发展赛道上做文章。政企研产联合发力是新质生产力集聚发展的核心动力。海洋高新区在推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过程中,充分聚合海藻活性物质国家实验室、产学研联合实验室、国家公共检测平台等创新资源优势,争当全市及新区建设“蓝色药库”主力军。
在一系列有力措施的带动下,辖区企业科技创新潜能争相迸发。明月海藻集团在多方资源帮助下突破技术壁垒,成为国内首家取得岩藻多糖食品生产许可资质的企业,海藻酸盐产能全球第一,主导的治疗幽门螺杆菌的岩藻多糖制剂成功进入临床应用;聚大洋集团生产的海藻生物制品全球占有率超30%,海洋寡糖已从工业级产品转型为食品级、海洋生物医药级高附加值产品,与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合作研发的海藻多糖空心胶囊年产已达80亿粒;琅琊台集团的小球藻加工产业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0%……这些企业已经成为新区海洋医药和生物功能制品高值化提升的新示范。
为更好发挥这些领军企业的“头雁”效应,近年来海洋高新区着力通过优先配置重点发展要素,支持企业抢抓机遇,加快引进新技术,推出新产品,拓宽新赛道。“目前我们正全力做好土地资源要素保障,确保占地100多亩的明月海洋生命康健产业园和聚大洋药用褐藻多糖两个大项目按期开工建设。”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园资源规划工作业务负责人丁磊说。
“我们将坚持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全力推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提档升级,争当新区乃至全市打造千亿级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链的突击队,为加快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核心区提供强力产业支撑。”谈及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未来,韩延春表示。
(大众新闻·青岛西海岸报记者 谭宁 通讯员 刘中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