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臂飞鱼”郭金城:新起点,再出发

近日,郭金城再次回到河北省残联的训练馆,这个他奥运之梦开始的地方。

巴黎残奥会上,这名来自沧州的23岁游泳S5级(上肢残疾)运动员,在参加的9个项目上获得4枚金牌、2枚银牌,以及一个第五名、两个第七名,并创造4项世界纪录、2项亚洲纪录。

巴黎残奥会结束后,郭金城回到离开了5个多月的家。父亲见到他的第一句话,是“瘦了”。为了给郭金城“补一补”,父亲当即从饭店叫了一桌好菜。饭菜送到家,一家人终于又坐在一起,吃了顿团圆饭。

相比几个月前,郭金城的确瘦了。

根据训练计划,巴黎残奥会前两个月,郭金城和队友们进入了高强度训练阶段。每天还是游1万米,强度却大了不少。

“平时训练用60%的力,那段时间天天用90%的力。”郭金城已经参加过不少大赛,这样的赛前“魔鬼训练”,他已经不知道面对过多少次。但回忆这段训练,他话里依然能听出“酸爽”的味道。

“平时没事喜欢看看书、刷短视频,那段时间根本顾不上”“每天训练结束后,都累得不想动,回到宿舍只想躺着”“食欲也下降了,经常吃不下饭”……

游泳项目,体能很关键。教练制定训练计划时,早就考虑到这些情况。每隔几天,郭金城和队友们就会得到休整时间,他也趁机吃顿饱饭、睡个好觉。

郭金城是个很“佛系”的人。

过去的10多年,他几乎每年训练300多天,每天训练6小时、游1万米。因为失去双臂,他游泳时有时还要在胸前绑上1.5公斤重的杠铃片,以锻炼在水中的平衡能力。甚至在高速游泳中,他还要用头撞池壁上的计时器。

即便说起这些足以让人震惊的训练量、训练细节,他也总是非常淡定。

“头撞计时器,就算疼也习惯了”“训练有时候很累,但还不算太苦”“大家叫我‘无臂飞鱼’,其实我可能做得还没那么好”……他笃信,只要练到位,成绩就不会错。至于那些苦与累,都是训练中“应该做的”。

图片

2024年9月5日,郭金城在颁奖仪式上。 当日,在巴黎残奥会游泳男子50米自由泳S5级决赛中,中国选手郭金城、袁伟译、王李超包揽冠亚季军。 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但在巴黎残奥会上,郭金城却不淡定了一次。

当地时间8月30日,男女混合4×50米自由泳接力20分决赛,郭金城搭档国家队队友,以打破世界纪录的成绩获得金牌。在很多报道中,那场比赛中国队以碾压之势夺冠。但实际上,当时还有个小插曲,让郭金城着实吃了一惊。

比赛中,郭金城最后出场,并率先抵达终点。与平时一样,他触壁后第一时间抬头看大屏幕。这次,他看到了让自己不淡定的一幕——大屏幕上,中国队只是第二名。

“当时心里咯噔一下。感觉我们应该是第一啊。”

让他心里稍安的是,现场并没有像惯常一样宣布成绩。技术委员会成员们凑到了一起,国家队教练认为成绩可能出了问题。

在煎熬中,郭金城和队友们等了足足5分钟,大屏幕上才出现了最终成绩——中国队第一。他后来才知道,那是其他队伍的运动员不小心撞坏了计时器。

“知道金牌到手,终于松了口气。站在领奖台上,心里是说不出的激动。”郭金城说,唯一的遗憾,是赛后没能作出庆祝动作。

一般情况下,郭金城在获得具有重要意义的金牌,或者游出非常好的成绩后,会第一时间呐喊庆祝。而这枚金牌,是他获得的第一枚残奥会金牌,也是河北选手在本届残奥会上的首金。

这是郭金城首次参加残奥会。在巴黎,他参加了包括预赛在内的17场比赛。

从巴黎回到沧州,郭金城只带回了这6枚奖牌。他说,没有顾上给家人带礼物,很是愧疚。但他的父亲告诉他,这些奖牌就是最好的礼物,因为它们代表着他为国争了光、为省争了气。

“这届残奥会对我来说是个新的起点,争取下届还能参加,冲击更好成绩。下届残奥会我就27岁了,体能可能会不如现在,还是要更踏踏实实地训练。”他说,自己会再接再厉,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展现燕赵儿女的风骨,为祖国和家乡河北多争光、争气。(河北日报记者 王伟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