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州日报】
高三德,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主任、副主任中医师
如果上火、拉肚子常年交替出现,又或者手是温热的、下肢却怕冷,这些情况到底算是“寒底”还是“热底”?应该如何辨证调理?现在,到治未病科做个医用红外热成像(TMT)检测,就能直观地看到自己身体的“寒热分布图”了,帮助精准用药之余,也可以验证治疗效果。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主任高三德副主任中医师介绍,“中医体检”正在让中医可视化。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吴婉虹 通讯员王雯玉
上火、腹泻常年交替
“中医体检”助精准开药
67岁的陈姨(化名)是一名乳腺癌患者。因为种种顾虑,陈姨没有选择手术,希望通过中医药调理身体。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治未病科潘雨薇主治中医师在问诊和把脉后,了解到她一直受右侧肩周疼痛的困扰,上火和拉肚子总是常年交替出现。
潘雨薇解释,这是一种有热证也有寒证的情况,用药特别不容易。乳腺科治癌症多用大量清热解毒、具有抗癌效果的中药,如半枝莲、半边莲、白花蛇舌草等,但这些药材易伤脾胃,陈姨本来就有慢性腹泻,自然承受不了。
通过医用红外热成像检测,陈姨的身体信息一目了然。“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整条督脉都应该是红色的,但陈姨背部只显示一小块红色区域;肚脐中间是红色的,脾胃、肠的部位都是绿色的;身体右侧颜色很深,跟左边比很不平衡。”潘雨薇解释,这个成像结果显示患者有上热下寒、左寒右热、脾胃虚寒等证,肩痛则为实证。
潘雨薇用了出自《伤寒论》的方子柴胡桂枝干姜汤,其中柴胡、黄芩清热,干姜、大枣等则是温性的。经过一段时间的用药,陈姨的身体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状态,再针对她右肩疼痛进行了刮痧、拔罐等治疗,最后陈姨喉咙痛、腹泻、肩痛等症状都慢慢消失。
“上热下寒”情况常见
常规体检查不出问题
“相比左寒右热、左热右寒,上热下寒的情况在临床上更为常见。”高三德表示,有一位患者李女士(化名)长年感觉膝关节以下怕冷怕风,夏天也不敢穿裙子,经常睡到第二天早上脚还是凉的,也很容易反复感冒不愈,动不动就咳嗽、喉咙痛。李女士每年体检,也没查出现代医学范畴里的某个具体疾病,却一直饱受这种不适感困扰。
“中医来说,这也是上热下寒的表现,可用一些补气活血药物如黄芪、当归,潜阳入阴、引火归元的药比如肉桂,温通经脉的桂枝,散寒的花椒、干姜、生姜等来调理。”高三德建议患者在服药基础上调整生活习惯,比如忌食生冷,增加锻炼如拍打经络、做经络操等。李女士在调理数月后,不再那么容易打喷嚏了,脚也没那么怕冷了,偶尔天气和暖还能穿裙子。
高三德表示,脚很怕冷、容易感冒等情况也会出现在一些肿瘤病人身上,经过调理也能改善症状。除了内服中药,也有一些驱寒、补阳的外治法,比如泡脚、艾灸、蜡泥灸等。一般来说,调理一个来月就能感觉到效果。
“中医体检”让中医可视化
有助于跟患者更有效沟通
一般哪些人适合做红外热成像检测呢?
高三德解释,一些病机复杂的疑难杂症患者,又或者用药后觉得不对症等,都可以做一下。“有经验的中医师通过望闻问切,一般都能诊断出上热下寒的情况,而红外热成像检测除了作为辅助诊断手段,帮助精准开药,还可以跟患者更有效地沟通。”
高三德表示,传统中医理论确实不容易被大众理解,但越来越多的技术正在让中医可视化。比如红外热像检测,就可以直观地显示人体代谢热分布。像失眠患者的成像结果会显示出在前额有H或者M形的偏高温区域,等睡眠变好了就会消失。慢性胃炎、肠炎、更年期综合征等常见病都可以图像化显示,这使患者更容易理解中医治疗。
除了医用红外热像检测之外,还有中医体质辨识、脏腑功能检测、动脉硬化检测、身体成分分析、经络检测、精神压力分析等中医健康体检服务,到治未病科建立中医健康档案,结合慢性病基础疾病情况选择体检项目,就可以解锁全新的中医健康管理模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