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视频|德昌高海拔水稻丰收忙,安宁河谷种出“凉山好粮”

凉山观察 李思行 川观新闻记者 何勤华

收割机“轰隆隆”开进田里,来来回回收割,金黄的稻谷被分装进大口袋。水分检测、称重、土地测量……一道道测产程序有序进行着。

图片

10月16日是第44个世界粮食日。15日,国家杂交水稻成都分中心与德昌县人民政府在麻栗镇光辉村粮经复合产业园举办“粮安天下 共建彝乡生态大米基地”活动,活动现场进行生态大米基地现场开镰收割观摩和生态大米品鉴活动。

最终,粳稻软米品种“螺髻香2号”,测产达到亩产566.05公斤,较其他品种更适宜在德昌高海拔地区种植,经现场大众品鉴后口感更软糯香甜,成为本次活动的优胜品种。

科技赋能,高海拔水稻开镰收割

步入光辉村新建的高标准农田,记者看到,成片的水稻在阳光下闪烁着金色的光泽,沉甸甸的稻穗把稻秸压弯了腰。随着开镰仪式启动,一台台收割机轰鸣着驶入稻田。一排排稻穗被卷入机腹,瞬间变为金黄的稻谷。

在光辉村粮经复合产业园,首次试验种植适宜高海拔种植的粳稻“螺髻香2号”品种。放眼远望,稻浪滚滚,一年的努力,终于在丰收的季节迎来收获。经过约一个小时的测产流程,现场工作人员宣布:“粳稻软米品种‘螺髻香2号’,测产达到亩产566.05公斤”。

图片

据了解,国家杂交水稻成都分中心早在2018年开始,就在德昌开展一系列水稻科研工作。2022年,德昌县麻栗镇阿月村超级杂交稻单季亩产1200公斤高产攻关基地,平均亩产达到了1132.22公斤,创造了四川省水稻单产的最高纪录;2023年,在同一片土地上,测产验收数据为1251.5公斤,刷新超级稻单季产量世界纪录。

观摩活动结束后,与会人员来到品鉴会场,参加生态大米品鉴活动。“‘螺髻香2号’品种具有米饭绵软、香味浓郁的品质,这次种植采用绿色高端优质模式,提高稻谷的品质,让稻米的价格达到10元/公斤—20元/公斤,增加种粮收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专家匡应龙介绍。

固本强基,坚持良田粮用

“土地是农民和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近年来,德昌县委、县政府围绕助力打造“天府粮仓凉山片区”的功能定位,做精做优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三区三线”划定耕地保护目标24.8246万亩、永久基本农田17.4311万亩,坚持“良田粮用”,确保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和总产量提升。

在海拔1700米的麻栗镇光辉村粮经复合产业园里,一块块梯田平整、有序,田埂由石头、混凝土浆砌。德昌县麻栗镇党委副书记吴少超介绍,这是2022年的旱改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提高了土壤质量和水资源利用效率,有效推动农业向高质量、高效益、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

据悉,德昌累计实施土地整理项目20个,新增耕地13500余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4.22万亩,占区域耕地总面积的57.28%,大大提高了种粮的效率。

“‘螺髻香2号’测产结果566.05公斤的亩产非常可喜,增强了高海拔地区旱地种水稻种植农户的信心。下一步,我们将把该品种作为引种示范在全县适应范围推广,进一步提高群众种粮的积极性。”德昌县副县长牟宗合说。

深挖潜力,“水稻+”促丰产丰收

‌德昌县位于安宁河谷,光热条件好,昼夜温差大,水质好,适宜水稻有机物质积累,水稻种植周期大约为176天,由于育秧占用的土地很少,从水稻收割到移栽,农田有6—7个月可以利用。

图片

“我们种植水稻一般是3月下旬开始育秧,4月下旬移栽,到9月底收割,大概5—6个月。”麻栗镇阿月村村民蒋固英说。

德昌县通过麻栗香稻现代农业园区的探索示范,深挖种粮潜力,推广“粮经轮作”“粮油轮作”的种植模式,其中“水稻+草莓”“水稻+大蒜”“水稻+中药材”轮作模式赢得了广大农户的青睐,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新路子。据村民介绍,种植一亩德昌本土品牌香稻,轮作草莓,年收入可达30000元。

“接下来,我们还将积极探索‘稻渔共生模式’,通过‘水稻+水产’模式,不断增加种粮的附加收入,让水稻单季亩产值达10000元。”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常务副主任彭甦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