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镇压讲究多!苗前压还是苗后压?旺苗压还是弱苗压……

任何技术都有其使用条件和适用范围,小麦镇压也不例外。合理镇压可踏实土壤,预防播种过深,减少出苗水灌水量,保墒提墒、利于抢墒播种种子萌发和出苗,以及控旺防冻。但使用不当,不根据土壤质地、墒情、苗情、农时科学镇压,同样会造成危害。在暖秋加急剧降温情况下,就有临近上冻才镇压、冻害反而加重的实例。那么,麦田镇压应遵循什么原则呢?


图片

造墒播种,播后即压与未压地块(右)苗情对比

一、宜早不宜迟


图片
额外装镇压辊的旋耕机

墒情适中或一般、质地较轻的土壤,为防止整地过于疏松、播种深度难以控制,建议播前适度镇压。推荐用额外装镇压辊的旋耕机旋耕第二遍,使整地做到上虚下实,表面平整。

图片

种子萌发后镇压(左)出苗情况

播后以踏实土壤、保墒提墒为目的,只要不导致土壤形成“泥块”“泥饼”,均应播后3天内镇压。第一,超过3天,种子生根发芽,镇压必伤根伤芽,影响出苗与麦苗生长;第二,抢墒播种、需浇出苗水的,播后即压,畦灌出苗水时既降低灌水量,也能加快浇地进度;第三,推迟镇压,镇压保墒提墒的意义必打折扣,苗后镇压还伤苗。笔者田间走访看到,造墒播种麦田,土壤开始冻时才镇压,轻度镇压难以压实。旺长麦田,临上冻才镇压,控旺也就失去了意义,旺长已成事实。冀中南麦区,足墒播种,只要质地适宜,播后即压,利于苗齐苗壮、免浇冻水。

图片

播后即压麦田

二、压干不压湿(沙土地除外)


图片
质地较重地块高湿时苗后镇压


含水量较高、质地偏重土壤镇压后会形成“泥块”“泥饼”;播前镇压,不利于圆盘式开沟器播机将种子播入土中;苗前镇压有碍出苗;苗后镇压会使麦叶粘贴于地表,降温后被冻死。沙土地保墒保肥性差,镇压不会形成土块,含水量高时也可播后即压,且利于出苗。
图片

高湿沙土地播后即压与未压的(畦背右侧)出苗对比

三、压暄不压实


图片
浇出苗水、不宜苗后镇压地块
质地较轻、墒情一般、播后土壤疏松地块,播后及时镇压,能很好发挥保墒提墒作用。浇过出苗水地块,土壤紧实,镇压对土壤松紧度影响不大,且苗后镇压只会伤苗,该类地块若麦苗无旺长趋势,不需要镇压。黏土地适耕时机难以把握,整地播种时土壤较湿,会出现大而多的坷垃,这些坷垃湿时虽可压动,但易压成“泥块”“泥饼”,干了则难以压碎。浇过出苗水的黏土地至越冬前还易出现大的裂缝,无论土壤墒情如何,企图通过镇压弥补土壤裂缝不现实。黏土地只适合利用浇出苗水与冻水来踏实土壤、弥补土壤裂缝、粉碎坷垃。
图片
不宜镇压的黏土地

四、压旺不压小

镇压控旺是利用对麦苗造成机械损伤来减缓其生长速率,原则上讲,非旺长麦田苗后尽量勿压。有旺长趋势的麦田,控旺宜早不宜晚。早播或播量偏大的麦田,10月下旬就该落实控旺措施。遇暖秋年份,适期播种的旺长麦田,镇压控旺,最迟不应晚于11月上中旬,要给受伤麦苗留有足够时间愈伤以抵御严寒,在大幅度降温前企图利用镇压减轻冻害的思路是错误的。

大降温前才采取控旺措施,第一,旺长已成事实,再控意义不大;第二,镇压造成的机械损伤来不及愈合,反而加重冻害。近年来一些地方,临上冻时才组织镇压,且不看苗情(苗的大小),不看地块(播后是否浇过水),统一镇压,做法荒唐。少做些不看效果,只表态度事为宜。  

在河北,进入昼消夜冻之时小麦就不宜再压了,否则,受伤的组织(茎叶)晚上就可能被低温冻死。河北小麦有明显的越冬期,冬季多数年份也不适宜镇压,上冻的麦苗会被压碎。
图片
镇压两次的旺长麦田

五、适时预判麦苗冬前是否会达到旺长指标

河北冬麦区大部分种植半冬性品种,冬前生长期间>0℃积温不应超过470~490℃,主茎叶片数不宜多于6片,单株分蘖不宜超4个(胚芽鞘蘖除外),亩茎数不宜大于140万(笔者观点,调查亩茎数通常会将胚芽鞘蘖计算在内),超过上述指标为旺长。

11月上中旬,对于已经达到旺长指标的麦田,毫无疑问,应马上采取控旺措施,但预判小麦冬前是否会长成旺苗、是否该尽早落实控旺措施意义更大。 

预判小麦冬前是否会长成旺苗,应以调查之日(主茎4~5叶期间任选)为节点,统计自播种至调查之日实际发生的积温,加上预估的自调查之日起至越冬期积温(预估积温,以当地常年日平均气温或中长期预报的气温为准),看会不会超490℃;也可依据预估积温、叶蘖同伸规律以及主茎每长一叶需70~75℃积温,概算至越冬期主茎叶片数、单株分蘖数是否会达到旺长指标,有可能达到旺长指标的、尽早控旺。

来       源:石家庄农业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