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智”成城,寻求治理“最优解”|人民城市·五周年

图片

今年是人民城市理念提出五周年。作为首提地的杨浦,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生活青春涌动,一起来感受这座越来越“YOUNG”的人民之城……



城市治理,政府、企业、社区居民都不是单一孤立的主体,不仅要“破圈”,更要扩大“朋友圈”合作。“充电自由”能否缓解“里程焦虑”?社区的疑难杂症,如何进行“源头减量”?“爆改”居民楼大堂,怎么越改越称心?在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执行的基础上,以人为本、疏堵结合,统筹安全性和便利性,引导、鼓励更多主体参与社区治理,才能进一步汇聚力量,大家共同探索社区治理难题的“最优解”。


杨浦人民城市新实践,全力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何以“众智”成城?


图片


要“破圈”更要“扩圈”,“充电自由”能否缓解“里程焦虑”?


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质上是一个相互合作的协同过程,政府、企业、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居民等不同主体根据各自的功能参与不同环节,才能更好地实现善治。


“百联滨江后门锦州湾路上,外卖小哥贪图方便随意停放电瓶车,给周边居民进出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1元钱充电4小时,有时充不满。不同区域、不同小区、不同品牌充电设施的服务费存在差异”“由于小区没有足够的充电桩,或者充电费用较高,所以仍有居民选择飞线充电”……


图片


日前,“人民城市·人人议事厅”基层民主实践活动一开始,不少居民就“吐槽”起了电动自行车充电和停放乱象。这场活动以“满电出门VS满电回家,城市更新如何破圈社区资源瓶颈”为主题,由杨浦区人大常委会与上海广播电视台、阿基米德传媒联合举办。市区人大代表、社区居民、专家学者及相关职能部门齐聚一堂,共商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这一治理难题。


今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新版《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对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均作了明确规定。然而,要在公共空间稀缺的老旧小区增设停放、充电场所,无疑是“螺蛳壳里做道场”。


以杨浦区大桥街道为例,近年来,长阳创谷、互联宝地等大型园区导入了大量年轻就业人群,日均人流量成倍增长,电动自行车使用量也同步快速上升。大桥街道的“先天不足”,却无法跟上这样的“节奏”。


据统计,目前大桥街道辖区共有电动自行车12000余辆,88个住宅小区共提供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场所220处、充电插口7000个,但尚有4个小区无集中充电场所。园区方面,仅有长阳创谷可提供充电点位3个、充电插口111个。因“供需”无法匹配,违规停放、违规充电,成为当前街道治理电动自行车的两枚“钉子”。


图片


有人大代表建议,园区、大中型商超有充分建设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和充电的场所,可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加装充电设施。同时,也可选址符合安全条件的沿街路段加装充电桩,打通群众充电的“最后一米”。


现场,企业相关负责人及时回应,将承担社会责任,进一步挖掘空间,对园区内充电设备进行安全管理,做好日常维护。但也有企业负责人心存疑虑:“目前政府尚未出台统一的管理标准,充电设施的维护成本、占用问题以及安全问题到底谁来负责,要打一个问号。”


资源共享、错峰充电落地推行在理论上可行,但在实际生活中,园区的充电桩利用率能否提高?是不是大部分居民都愿意跑远路到园区充电?


图片


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将充分吸收企业、居民的意见建议,精准选址,进一步优化充电棚改造和布局,要在加强巡查、市场化管理、人防和物防的基础上,强化对非机动车违规充电行为的综合治理,全面防范化解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风险及火灾隐患,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和企业职工,助力城市安全发展。


在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执行的基础上,以人为本、疏堵结合,统筹安全性和便利性,让更多主体参与社区治理,才能进一步汇聚力量,大家共同探索治理难题的“最优解”。“我们也将发挥楼组自治作用,通过微信群分享典型案例,进一步加强电动自行车安全宣传,引导居民自觉遵守居民公约。”活动中,一位居委会干部如是说。


城市治理,政府、企业、社区居民都不是单一孤立的主体,不仅要“破圈”,更要扩大“朋友圈”合作。在共同的目标下,不同主体以不同方式发挥各自优势、协同参与,才能实现治理效果的最优化。


社区的疑难杂症,如何进行“源头减量”?


在居民区、尤其是老旧小区,因装修而损坏房屋承重结构的问题,是基层治理面临的一大挑战。


“从源头治理,首先需要了解、吃透损坏承重结构问题,它为什么会发生,它发生背后的原因有哪些。”在日前举行的五角场街道12345热线源头减量专项行动启动暨“损坏房屋承重结构”问题治理专题推进会上,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前,街道对装修损坏承重结构开展过深度的调研分析,包括问卷调查等。可以看到,居民区是装修损坏承重结构的主要发生区域,有一定的季节规律性,4-8月是高发阶段,且处置周期很长,但案件当事人一般只损坏一到两处墙体,违法情节较为轻微。”


图片


记者了解到,五角场街道辖区现有149个住宅小区,2000年以前(含2000年)的老旧小区占比超过60%。目前治理损坏房屋承重结构问题主要依赖执法部门事后介入执法,而不是从源头减少违法行为的发生,由于信息滞后导致执法成本过高,很难满足群众对公共安全利益的需要。


随着城市发展的加速和居民需求的日益多样化,街道决定启动12345热线源头减量专项行动,通过深入剖析损坏房屋承重结构发生的原因和治理中存在的难点、堵点,进一步规范房屋装饰装修管理,不断推动治理重心前移,尽可能消除安全隐患,切实维护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提升辖区居民的幸福感、满意度。


“爆改”居民楼大堂,怎么越改越称心?


居民楼大堂是居民每天出门、回家前都要途经的公共空间。推开棕红的复古大门,眼前是墨绿的铁皮信箱、生机勃勃的盆栽、温馨的阅读角……最近,一个全新的“睦邻客厅”在四平路街道铁岭大楼“闪亮登场”,是居民们举办活动、闲话家常、读报下棋的“家门口好去处”。一位在此居住了三十多年的居民感慨:“看着这个曾经杂乱无章的地方,变成我们‘共同的客厅’,心里别提有多激动了,感觉整个楼都‘活’了起来。”


图片


铁岭大楼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共住着142户居民,由于小区公共配套设施“先天不足”,久而久之,作为唯一出入口的大堂成了居民电瓶车的“停车场”。“那时整个大堂很旧,一进门两边都是电瓶车,进进出出很拥挤,不美观也不安全。”有居民坦言。


如何让大堂“脱胎换骨”,让居民拥有更好的生活环境?一个“一事一议”的自治小组成立了。经过共商共议,居民们决定将改造项目取名为“睦邻客厅”。自治小组坚持“居民自筹为主,政府补贴为辅”的原则,定期组织召开居民会议,征集改造意见、协调施工进度。历经数月的筹备,今年8月,铁岭大楼“睦邻客厅”项目动工,并于近期顺利完工。


图片


硬件改造完成后,设施布置等软件的优化又被提上了日程。在居民区党总支的引领下,自治小组与居民群策群力——打造摆放轮椅的爱心角、图书漂流角,议事厅的每一件家具都是出自居民的捐赠……与此同时,该项目还邀请同济大学师生加入,从专业角度出发为大家出谋划策。“‘睦邻客厅’不仅仅是一个空间的改造,它更像一条纽带,连接着每一位居民的心。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收获很多,成长很多。”同济大学学生小程说。


如今,一走进铁岭大楼,雪白墙壁上“睦邻客厅”这四个大字便映入眼帘。“从最初的筹备到如今的完工,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但看到居民们参与热情高涨,我们觉得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自治小组组长朱士泓高兴地说,“现在,在大家的共同参与下,‘睦邻客厅’越改越称心了!”


图片



编辑:张辰霏 奚宇轩

图片为资料图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