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沃野田畴绘新景 幸福乡村入画来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玉壁金川大地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接续奋斗新征程,丽江聚焦“三农”,端牢“饭碗”,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沃野田畴绘出了致富“新景”,和美乡村蝶变出满目“新颜”。
图片
鲁准罗新村全景图。(丽江融媒记者 赵凤铭 航拍)
群山环抱与白墙黛瓦的民居、干净整洁的道路相得益彰,村旁温室大棚连片,村内村史馆、路灯、篮球场、活动中心一应俱全……如今的古城区文化街道拉马古社区鲁准罗居民小组,呈现出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繁荣景象。
图片
鲁准罗村搬迁前航拍全景图。(资料图)
据古城区文化街道拉马古社区鲁准罗居民小组组长雷德岗介绍,鲁准罗村民以前住在山高坡陡、交通不便、地质灾害也相对频发、通讯不畅的地方,居民出行难、看病难、上学难,安群隐患大,居住环境差。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汇聚全社会力量打响脱贫攻坚战。像鲁准罗居民小组这样“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贫困村,实现了“挪穷窝”“拔穷根”奔向“安居”“乐业”新生活。
图片
鲁准罗新村新貌。(丽江融媒记者 赵凤铭 航拍)
搬迁至新村后,原村土地全部栽植青梅、核桃及林下魔芋等,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留守劳动力以养殖为主,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当前,还在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的扶持下,村里引进了菊花产业助力发展村集体经济。今年试种7000盆菊花,销售额已达135000元。村民人均纯收入也从过去的几千元增至20000余元。”古城区文化街道拉马古社区居委会党支部书记、主任和永胜表示。
图片
鲁准罗村留守劳动力以养殖为主,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丽江融媒记者 赵丽军 摄)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近年来,丽江市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深入践行“千万工程”经验,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点,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
玉龙县白沙镇玉湖村,依托独特的山水风光、文物古迹和民俗风情,抢抓乡村旅游大机遇,走出了一条“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农民变股民”的旅游产业发展之路。2023年,全村接待海内外游客近6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0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325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400元。
图片
玉湖村全貌。(丽江融媒记者 赵凤铭  航拍 )
玉龙县白沙镇人民政府副镇长和佳惠表示:“我们从人居环境改善着手,成立了环卫公司,推行环卫公司化运营模式。通过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和村组党员、群众的积极参与,以投工投劳方式开展绿美庭院建设,房前屋后建成了小花园、小菜园,也为来丽游客提供了更加舒适的旅居环境。”
自2021年以来,丽江市坚持以点带面、示范引领,聚力打造“2+6”乡村振兴示范点,截至目前,累计投资31.32亿元,完成项目建设106个。试点村镇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了全省、全市的平均水平。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同时,我市毫不放松抓好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图片
游客正在玉湖村游玩。(丽江融媒记者 张小秋 摄)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丽江市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始终把粮食安全放在首位。2023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播种面积194.74万亩,同比增长0.93%;粮食总产量达52.82万吨,同比增长1.39%,连续19年持续增长;单产达到271.2公斤/亩,增长了0.44%。各县(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稳步发展,农业产值显著增长。2023年,全市5大“一县一业”主导产业实现全产业链产值139.21亿元。
丽江市农业农村局绿色食品发展管理科科长彭涛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瞄准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发挥龙头企业核心作用、做强农民合作社纽带作用、密切利益联结机制,做好‘土特产’文章,全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让农民既有好‘丰’景,又有好‘钱’景。”
站在新起点上,丽江市将树牢“大农业”思维,聚焦推进粮食生产稳面积提产能、产业发展稳基础提效益等重点任务,积极打造乡村振兴丽江样板先行区。在千里沃野上绘就乡村全面振兴的新蓝图,让广大农民在共建共享中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