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畔展秀带——上海杨浦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五年回眸

这是一条中国近代工业文明长廊,更是蝶变回归、近悦远来的世界级滨水区。

百余年前,周恩来、邓小平、聂荣臻、陈延年、陈乔年等革命家从这里扬帆远航,寻求真理;如今,为民而建、还江于民,杨浦滨江,将最好的资源留给了人民,也为回答人与城市和谐发展这一世界性命题,奉上一份“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优秀答卷。

这里是杨浦,上海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中心城区。滔滔黄浦江在上海市区的东北部转了一道弯,画出一道15.5公里长的滨江岸线,造就这片因水而兴的创新热土。

五年来,杨浦区以“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为指引,瞄准中国式现代化宏伟目标,交出了创新发展再出发的优秀成绩单:2024年1月至8月,旧住房成套改造、新增社区长者食堂完成率在上海位列第一;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收同比增长19.6%,增速居上海中心城区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18.57亿元,增速同样居中心城区第一……

从底蕴深厚的“工业杨浦”,不断迭代到“知识杨浦”与“创新杨浦”;从曾经的“工业锈带”,发展为“生活秀带”和“发展秀带”。杨浦,一个超大城市的中心城区,一幅构建人民城市最佳实践地的生动画卷正在人们眼前展开。

潮平两岸阔,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

这里,曾是点亮上海滩的“电力心脏”。

解放前夕,上海整座城市81%的电都来自当时远东最大的火力发电站——杨树浦发电厂。为了维持供电不停、保障电厂安全,中共地下党组织领导了护厂斗争,保障了上海“不夜城”。杨浦的红色基因,一以贯之。

如今,行走在杨浦滨江,电厂原址中的“灰仓”成为时尚活动的“秀场”。“灰仓”的顶部加装了大量光伏板,用绿色能源“照亮”周边的咖啡馆,成为名副其实的滨江“绿肺”。

昔日电厂,转型为市民共享的“遗迹公园”。“就像走进一个开放的博物馆,又像一部可以随手翻阅的中国百年工业进步的立体教科书。”杨浦滨江集团党委副书记钱亮说。

杨浦滨江,是杨浦区内毗邻黄浦江的岸线地段。一百多年前,通江达海的这里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先后诞生了第一家自来水厂、第一家发电厂、第一家煤气厂等中国民族工业的十余个“第一”。

杨浦创造了无数辉煌的老工业基地,也曾经历转型的阵痛和艰辛,终于闯出新路、向新而行。如今,数十栋百年工业遗存伫立江边,如同一个个工业宝藏,见证着一条“工业锈带”转型升级为“生活秀带”“发展秀带”。

“长江口二号古船启动试发掘!”9月28日上午,位于上海杨浦滨江的上海船厂旧址1号船坞,只听得一声号令,巨型黑色钢架和玻璃构造的考古智能保护舱被“一键开启”。

古船回家,“世界级考古博物馆”在路上。未来,公众将有望看到考古发掘的现场工作。

城市更新,以人为本。拥有百年历史的永安栈房旧址西楼,焕新为世界技能博物馆;原上海茶厂厂房蝶变为国家级非遗保护基地、4A级旅游景区“笔墨宫坊”;上海船厂旧址变身为央企上海总部和未来的古船博物馆;上海烟草仓库,成为“城中花园”绿之丘……这些前人智慧的积淀,被妥善保管、活化利用,成为人人皆可享有的滨水公共空间。

将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杨浦滨江正承担新的时代使命,向每一位游客诉说着中国工业发展的厚重与雄浑。

“我们始终遵循重现风貌、重塑功能、重赋价值的理念,统筹保护和利用,推动工业遗存焕发新活力、展现新光彩。”杨浦区委书记薛侃说。

滨江之变,也在于正确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

在流经上海中心城区的黄浦江上,有一座鲜为人知的小岛,名为复兴岛,地处杨浦区境内。岛上没有高楼大厦,没有车水马龙,没有“水泥森林”,却有一大片真正的森林,一座游人如织的复兴岛公园。

走进公园,一座小型建筑十分引人注目。靠近看,是一个白墙红顶的八角亭和小别墅,墙上写着“白庐”二字,旁边是“复兴岛公园党群服务站”几个字。

这里,就是大名鼎鼎的上海市首家全年无休党群服务站。2021年6月,杨浦区将其作为滨江第九个党群服务站,通过重新修缮、引入社会组织运营,这座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焕发了新的生机。

从建成至今,李长淑就一直运营服务着这座忙碌的党群服务站。这里不仅是喝茶聊天的地方,还提供许多便民服务,更提供一扇民意“采集窗”。

“我家天井里的树苗长大了,需要更多空间,我把它移栽到小区公共绿化带了,可以自行修剪吗?”“最近露营很火,我也想体验,附近哪些公园可以露营?搭帐篷、拉天幕应该注意些什么?”市民和人大代表热切询问,政府工作人员逐一回答,一场场“白庐夜话”,不仅让人们走得进去、坐得下来,也成为宣传法规政策、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

公园不远处,“复兴小集”“一站式社区卫生服务站”陆续开启,实际解决岛上居民买菜难、就医难等问题。

复兴岛的“出圈”,让人们看到擅长“螺蛳壳里做道场”的上海,看到规划为民、建设为民的精细,更看到放眼长远、敢于“留白”的慷慨和睿智。

“复兴岛有颜值,也有温度。”李长淑说。在她看来,把人们吸引过来、丰富他们的生活,不仅有助于其身心健康,也是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重要举措。

从前“闻江不见江”,如今潮平两岸阔,生产岸线逐渐转型为以公园绿地为主的生活岸线、生态岸线、景观岸线,杨浦滨江也成为上海创新浓度、人才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2024年初,“上海杨浦生活秀带”获得“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称号。

民意绣山河,最好的“金点子”来自人民

“知名品牌,长期空白。”

曾经长白新村街道居民的自嘲,终成历史。

如今的长白228街坊,素墙红瓦的建筑保留了工人新村的“乡愁”,新引入的社区食堂、健身房、公共绿地空间形成了全新的“15分钟生活圈”:有平价餐厅为附近居民提供“三餐热食”;有开放草坪供孩子们奔跑,让青年人玩飞盘、看露天电影;有新建的配套人才公寓,还特地设置“猫咪层”,方便养宠家庭入住。

杨浦曾聚集着众多的钢铁、纺织、化工企业。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提出“要解决大城市工人住宅问题”。“两万户”工人住宅由此诞生,228街坊就是其中之一。当家作主的工人们搬进新居,场面一片欢腾。

随着岁月时光的流逝,一片片街区、一处处住宅显得日渐陈旧,居民的不便与困窘日益凸显。城市更新,成为居民们的期盼。

2016年,228街坊被列为上海市城市更新项目,300多户居民将彻底告别共用厨房、卫生间的日子。仅用106天,通过三个100%征收成功,上海成片的“两万户”画上句号。

无论何时走进228街坊,都是一副热闹景象。爷叔和阿姨们三五成群,或下棋或小酌;孩子们在公共草坪上嬉戏追逐,年轻人在健身房里挥汗如雨;已有80岁高龄的阿姨们,在社区工坊里当志愿者,为附近居民做着“小修小补”。

在这里,全年龄段人群都能找到自己的舒适区。

“我父母住在这里,我出生在这,拆迁后就住在附近,几乎每天都要在这里买菜烧饭。”73岁的叶先生正在公共绿地上,和几位老友一起下着象棋。

如今这些贴心的设置,都来自周边居民的需求和建议。241份对社区游泳馆的愿望,199份要建设社区食堂的建议,180份希望能有小剧场的要求……街道工作人员认真统计每一份回收问卷的意见,仔细分类并努力实现。

不少群众建议“要有社区食堂”。考虑到用地成本较高,街道和承建方杨浦科创集团精打细算,把最好的位置留出来,创办了“熊猫饭堂”。

把社会效益摆在前面,事实证明这条路反而更容易“双丰收”。长白新村街道党工委书记孙辉提到一个细节:一开始社区的长者食堂租下的店面,并不在市口,考虑到做餐饮,位置很重要,加上让老人用餐少走几步路,多方一合计,把食堂放在了街面,这让来往居民更易找到,才成就了饭堂今天的客流量。

“建设一个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孙辉说。

外面看着热闹,里面的机制更重要。228街坊的经验在于,让多元利益主体共同参与治理运营,走出一条“商业+公益”的新路子。

因为开放时间限制,一些社区健身房在工作日人数寥寥无几。而228街坊的社区运动健身中心开放到晚上10点,月卡价格99元。白天,银发族在跑步机上健走;晚上,白领在这里集体“卷身材”。

把有限的政府资金用在刀刃上,选择有生命力的业态和高标准的经营主体,结合公益服务内容,形成良性互动。从品牌餐饮、酒吧到咖啡店、健身房,228街坊的招商标准可以对标上海许多一流商圈,生活的服务品质上去了,价格却依旧很亲民。现在,熊猫饭堂的模式,已在杨浦区多个社区开枝散叶。

沿着“秀带”,以民意绣山河。上海,始终把人本价值作为推动城市发展的核心取向,作为改进城市服务和管理的重要标尺,作为检验城市各项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

杨浦投控集团副总经理陈军,兴冲冲带着记者走进了新江湾城文化体育公园。鸟鸣水净、绿荫葱葱。很难想象不久前,这里还因为“野划”泛滥而让居民感到困扰。

新江湾城,因在黄浦江河口处的第一个大转弯边而得名。长江河口、黄浦江河口叠加,潮汛一来,大片土地变成水域、滩地,潮水退后,又露出无边的芦苇、湿地。这里成为一块自然生态的“绿宝石”,极为宜居。

浆板、冲锋舟、皮划艇等水上运动的兴起,让这里的平静一度被打破。最“鼎盛”的时期,附近两个小区光桨板和皮划艇就有300余艘。居民的体育运动热情高涨,也带来新的治理难题。

“别的小区是停车难,我们小区是‘停船难’”“小区的鸟明显变少了,公共河道的水质也下降了”……8月30日,杨浦区新江湾城街道文化活动中心,200多位居民代表、专家学者、人大代表、社区工作者围绕新江湾城水上休闲活动的“堵”与“疏”展开一场大讨论。“我为船说几句”“那我要为鸟说几句”……你一言我一语,既要满足水上运动的居民需求,又要保护“城市绿肺”的健康生态,这场关于人、鸟、船的意见交锋,是杨浦区人大常委会创新的“人人议事厅”基层民主实践活动之一,通过创新机制,探索走好基层治理共同体的“平衡木”。

“今天的会场不仅是一个渠道,门口还提供登记服务。人民意见征集不止这一次,有了这些,政府部门制定规则才会变得更聪明,谢谢大家的金点子。”新江湾城街道办事处主任胡元晖说,未来还将形成自治公约,共同维护新江湾城这一片绿水。

一场大讨论,从群众身边小事出发,形成新的多方合力回应社会关切的机制。

陈军说,未来的新江湾城公园,不仅是一个规范的水上运动公园,还将更好地配套健身房、图书馆、露天剧场、驿站、咖啡等公共设施,以“体、文、旅、商、展、演、绿”为核心,以“人民水岸,共建新城”为主题,“文化、体育、公园、水上”四大片区缤纷互动,提供烟火气和吸引力十足的滨水空间,满足群众的新需求。

“人人议事厅”基层民主实践,是杨浦全面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推动人人有序参与城市治理的鲜活实践和有力探索。薛侃表示,杨浦将持续聚焦群众关注关心的“关键事”,不断健全完善人人议事厅、人民建议征集、基层立法联系点等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的有效机制、通畅渠道,加快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为上海奋力打造人民城市最佳实践地贡献更多杨浦样本。

科创长风起,“杨树浦”变身“杨数浦”

杨浦曾经在中国近代工业史上浓墨重彩,一条杨树浦路两边,百年老厂林立;新中国成立后,这里又诞生了“凤凰牌自行车”“上海牌手表”等知名品牌;经历了轰轰烈烈的产业转型,时代大潮滚滚向前,杨浦怎样才能更好在“腾笼换鸟”中实现产业升级?

坐拥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知名高校的杨浦,坚持向科技创新要动力。大学以城成长,城因大学扬名。杨浦一直把高校作为城区发展的“独家资源”。在这里,18万名年轻的大学生,生生不息地把杨浦的创新活力,维持在“永远的18岁”。古朴的“杨树浦”,正加速变身为“杨数浦”。一字之别,道出一个老城区转型的创新求解。

——跨前“竞”服务,助力“奇思妙想”落地。

取餐、称重、审核食安标签,确保餐品符合配送标准,打包装箱,挂载外卖……点单后,一只挂着外卖的无人机,从五角场合生汇“起飞”。数分钟后,买家在2公里外的黄兴公园空投柜,就能顺利取到咖啡,比普通外卖预计配送时间快了20分钟左右。

这是继去年美团在杨浦落地上海中心城区首条无人机航线后,又一条新航线在公园场景的落地。

积极响应《上海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的相关要求,杨浦区正在推动“小众试点”转变为“大众体验”,不断拓展和创新低空应用场景。

一次“从无到有”的突破,不仅是企业创新的心血,也是对政府协调组织能力的新考验。

协调解决起降点设置、地面配套基础设施支持、常态化低空飞行航线设置等瓶颈问题,需要协调市级部门;也要帮助企业制定完善项目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确定最优飞行航线;还要在合法合规前提下简化报备流程,指导项目组以“白名单”形式进行备案。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会遇到很多未见的难题、需要突破的难题。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就是要努力服务好、保障好这些‘奇思妙想’能够落地,对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始终保持战略敏捷,努力抓住机遇、抢占风口。”杨浦区科技经济委主任李正明说。

——退后搞“后勤”,让“最先一公里”翱翔。

当“书卷气”和“烟火气”重合,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走进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或许有实际的感受。这里毗邻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高校,能够获得充足的智力人才支持;这里又紧邻中环线、地铁10号线,学校、医院、体育场馆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为科学家们提供了很多生活便利。

不看“短平快”,只看“原创性”,研究院瞄准的是“最先一公里”的基础理论难题。

“今年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十周年,我们越发意识到,没有科技的发展,未来甚至影响到生存。所以希望在上海建立一个学术中心,引进世界上最好的学者去解决最基础、最前沿的科学问题,并关注交叉学科的应用。”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虽建设时间不久,研究院已招聘了全球48名科学家,遴选了数值风洞与机场区域仿真系统、人类语言演化复杂系统建模研究等11个项目给予支持和孵化。

选址之初,地方政府广泛听取了师生的意见建议,结合他们的诸多需求,对多个地址反复研究、认真比选,最后由丘成桐先生拍板决定落户在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

政府部门则是全力当好服务科技创新的“后勤部长”。支持区域内高校建设基础研究先行区,促进基础学科、交叉学科、前沿学科发展,加快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突破,不断打造科技创新的“核爆点”。“我们相信研究院的落户,一定能够最终实现‘寸土生金’。”薛侃说。

——全面建生态,让上下游链出“大集群”。

深耕双创领域20年的大创智园区,是杨浦远近闻名的智力、活力、创力枢纽。在这里,总能找到企业从种子萌发、成长为隐形冠军的鲜活故事,完美诠释“0到10”全过程创新的轨迹。

“步行五分钟就是网红餐厅,可以随时和周边高校的创业学子交流心得、碰撞梦想,要不你去‘大创智’看看?”2014年,一个不经意的建议,让刚从海外归来的赵斌在这里租下了3个工位,迈出创办“声网”的第一步。

如今,声网技术服务已遍布全球。“我们研究的是底层技术,需要客户帮助打开更多场景。园区的生态集聚,不仅让有想法者迈得开步,更让你走得远。”赵斌说,左邻右舍的创业伙伴们助推企业迭代升级、小步快跑。一条互联互通的上下游产业链已然成型,业务合作似乎“唾手可得”。

从小小的1平方公里,到孕育4500多家双创企业、总营收超过3000亿元、超17万人在此就业生活的产业园。“大创智”不仅是周边高校学子的梦想家园,也因厚积薄发的创力集聚,获评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数字经济、平台经济更成为杨浦创新发展再出发的又一张亮眼名片。

此刻,从杨浦最高楼——尚浦领世双子塔为圆心高空俯视,会越发感觉这里像是一个圆心,窥见“科创立区”的转型升级路:

最近的第一圈层,集聚了抖音、B站、叠纸等数字经济领军企业;

再往外一圈,集聚了一批高校及科研机构,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科研圈”和“产业圈”被有机“圈”在一起,进一步实现科研成果“从0到10再到100”的全链条加速、全流程闭环;

再往远处积极“破圈”延伸,北边是未来谷—湾谷创新中心,是杨浦区支持复旦大学发展“新工科”建设、开展前沿科学研究的重要平台;南边是长阳创谷、互联宝地等园区,已集聚大批数字经济企业;东边是杨浦滨江中北段,正积极谋划搭建未来产业技术概念验证—技术熟化—成果转移“从1到10”的“跨越之桥”,打造创新策源的试验场、未来产业的孕育地和复合功能的先导区。

一个地区的瞪羚企业数量越多,一般意味着这一地区的创新活力越强。在杨浦,如今已集聚国家级和市级“专精特新”企业410家,高新技术企业超1300家,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835家,均位居上海中心城区第一。

江岸,在线新经济“总部秀园”日夜赶工,老工业建筑和新总部项目遥遥相望,人们在其间休憩、生产。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这一重大命题,在杨浦,有着生动而充实的诠释。(记者王永前 周琳 孙青)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