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只朱鹮野化放飞 雌雄比例接近易于繁殖形成种群

昨天(15日),24只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朱鹮在渭河陕西咸阳秦都段细柳营湿地野化放飞。

10月15日早上9点多,来自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和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共24只朱鹮在渭河咸阳段放飞。据了解,这24只朱鹮亲缘关系较远,雌、雄比例合理,身体健壮、发育良好。

图片

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 董荣:朱鹮本身在繁殖的过程中遵循一个单配制,就是一个雌性和一个雄性,所以我们这次放飞也选择了雌雄比例接近1:1。这次放飞的,有接近2岁的个体,也有年龄最大的10岁的个体,也正处于繁殖过程。将来这些个体组成野外群体,容易形成繁殖的个体,有利于种群的形成。

按朱鹮的活动规律,一年中大概分为繁殖期、游荡期和越冬期。选择在10月份开展野化放飞,正好介于游荡期和越冬期之间。

图片

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 董荣:进入越冬期后有利于集群的形成,集群形成以后,容易形成配对,那么它下一年能够进入繁殖。

 

持续开展野化放飞 建立稳定集合种群

这24只朱鹮被放飞之后,当地还会有什么后续的保护措施?持续开展朱鹮野化放飞的目的又是什么?

记者了解到,此次放飞的24只朱鹮中,有9只佩戴了背负式北斗卫星追踪器。

图片

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 牛克胜:因为朱鹮的生存环境是集群性的,不是单个生存,佩戴发射器后,我们知道它在哪一块儿觅食,还要监测它晚上在哪里休息。有一只朱鹮在那个地方休息,就能确定其他朱鹮基本上也在那片树林里休息。

图片

自2007年5月在陕西安康宁陕县首次开展朱鹮放飞以来,陕西陆续在秦岭以北建立了6个朱鹮放飞种群,朱鹮放飞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目前来看,朱鹮的放飞种群仍然偏小,且相距较远,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困难。而在秦岭以北持续实施朱鹮放飞,可以不断增加野外种群数量,复壮现有野外种群,扩大栖息地,建立稳定的集合种群,增加抗风险能力。同时不断总结和探索朱鹮放飞方式和成功经验,为其他地区朱鹮放飞提供借鉴。

图片

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 牛克胜:我们现在做这个试验,看它在高寒地区的生存能力怎么样,放飞以后冬天它不能在那里生存,是不是会飞到关中或者陕南。近几年我们在滨海湿地,也在做这个试验,放飞以后看它到底飞到哪里。通过监测取得一些科学的数据,来对朱鹮进行保护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