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跌至新低,这家2万人的大厂要被接盘了?

全文4735字,阅读约需14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育碧近期股价上涨27%,创下历史最大单日涨幅,此前有消息称腾讯和育碧创始人家族正在考虑收购该公司。

02育碧去年因产品失利下调财务目标,今年调整2024~2025财年财务目标,聚焦开放世界冒险和GaaS原生体验两大战略方向。

03然而,育碧在开放世界游戏领域推进不顺,如《刺客信条:影》和《星球大战:亡命之徒》表现不佳,引发争议。

04另一方面,育碧在GaaS手游业务方面与腾讯合作,如《彩虹六号》手游和《全境封锁:曙光》等,但尚未实现突破。

05由于股价持续下跌,育碧面临外界指责,部分股东或玩家期待公司被收购以实现更彻底的变革。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图片

题图 | 《彩虹六号》

作者 | 鳗鱼

育碧在低谷徘徊了许久,最近好像有了一条明路。

前段时间据彭博社报道,腾讯和育碧创始人Guillemot家族一直在与顾问沟通,寻求方法提升育碧的公司价值并促进稳定运营,其中包括考虑收购该公司。该报道发出之后,育碧股价上涨了27%,创下历史最大单日涨幅。

看起来被收购这件事情像是民心所向,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育碧近些年的表现有点不尽人意。

后续育碧也发布公告回应道,「公司会定期审查所有战略选择,并且在适当的时候向市场通报情况」,并未正面否认被收购的传闻。

上个月底育碧刚刚调整了2024~2025财年的财务目标,下调至Q2的净预订为3.5~3.7亿欧元(Q1财报中目标为5亿欧元),原因是《刺客信条:影》延期发售以及《星球大战:亡命之徒》的市场表现不及预期。

这不是育碧近年第一次因产品失利而下调目标。去年年初时,育碧也下调了2022~2023财年Q3的财务目标,并且宣布了裁撤项目,计划在未来两年内进行团队缩减、剥离非核心资产等降本增效措施。育碧CEO在当时表示,业务调整的原因之一就是《马力欧+疯狂兔子 星耀之愿》和《舞力全开2023》的表现不达预期。

在降本增效和新品上线的影响下,育碧的经营状况确实稍有好转。2023~2024财年的净预订额重新出现出现了增长,营业亏损也得以扭转,均重新回到2021年的水平。

图片

尽管经营状况有所改善,育碧是否已经走出沼泽还有待商榷。

育碧在出现亏损之前也尝试过转型自救,包括更看重GaaS游戏(服务型游戏,简单理解为带内购的游戏)、布局手游业务等。但近些年因为项目延期、质量不佳、引发争议的各种状况,属于育碧的光芒的确正在逐渐变得黯淡,猜测被收购的声音在去年就有所流传。

与其说期待被接盘,不如说大家期待育碧能够因此进行一次变革。

图片

两大战略方向都有所受挫

 

育碧在回应收购传闻的公告中,同时还强调了公司目前聚焦的两大战略方向——开放世界冒险和GaaS(服务型游戏)原生体验。

育碧之所以提出这两个方向,大概率源于两个代表IP《刺客信条》和《彩虹六号》。在2023~2024财年报告中,它们都因为实现了净预订额增长而被点名表扬,目前各自积累3000万活跃玩家。老牌IP的产品还算稳定,也是公司业务的基本保障。

不过如果从近些年的新产品来看,其实育碧在这两个战略方向的推进都不算很乐观。

图片

1、开放世界游戏接连碰壁

过去育碧在开放世界领域推出了不少IP产品,例如自家的《刺客信条》《孤岛惊魂》《看门狗》《碧海黑帆》以及外部的《星球大战:亡命之徒》《阿凡达:潘多拉边境》。

尽管育碧每年都有IP新品,但「育碧出品,必属精品」的说法似乎已经不再适用了。

按育碧CEO Yves Guillemot在财报中的表示,他们的战略重点之一就是「重返」在开放世界游戏领域的领先地位,言下之意也承认了在开放世界游戏上的失利。

图片

罐头式设计(公式化的游戏流程)常年被玩家诟病,育碧也曾尝试过改善这一问题,做出来的产品还是很难让玩家甘心买账。

《阿凡达:潘多拉边境》和《星球大战:亡命之徒》属于外部IP产品,最初依然被育碧给予比较高的期望,最终产品成绩都不那么令人满意。

《阿凡达:潘多拉边境》在去年12月初发售。游戏发售后的口碑并不出众,罐头式设计依然在这款游戏上有所体现,普遍被看作是一款套用IP的《孤岛惊魂》。

据GSD统计的欧洲主机游戏销量,《阿凡达:潘多拉边境》在发售当月排在销量榜的第六位,大约只有《刺客信条:幻景》(同年10月发布)同期的一半。高价没有如期换来高收入,很快《阿凡达:潘多拉边境》就在今年3月在PlayStation平台进行了打折促销,相当于迅速宣告失败。

图片

《星球大战:亡命之徒》在今年8月发售,由育碧Massive工作室研发。工作室的创意总监曾在采访中表示,该游戏不会像过去育碧的开放世界一样换皮。最终《星球大战:亡命之徒》试图走出罐头化设计也没有取得很好的成果,玩家评论反应依然能看到过去对于开放世界设计的影子。

早前曾有分析师认为该游戏有望达到500万份的销量,但后来据报道,该游戏首月仅售出100万份。育碧CEO则在电话会议中表示,现在玩家们不满足于稳定的游戏质量,而是抱有更高的期望,这一需求很难被满足。

图片

《碧海黑帆》原本是育碧旗下战略地位格外高的产品,甚至被内部包装为所谓的「4A游戏」。这款游戏最早在2017年E3游戏展上曝光,随后不断延后发售日期,直到今年才正式面世。在不断跳票的过程中,有人将这款游戏看作是育碧管理不佳的缩影,将其视作拖垮财务状况的罪魁祸首。

根据外媒Kotaku在2021年的报道,《碧海黑帆》在早期研发的时候就不断在改变研发方向。《碧海黑帆》最早是根据《刺客信条:黑旗》衍生出来的独立IP项目,延续了船舰战斗题材,后来一度演变成以《彩虹六号:围攻》为参考的射击游戏,过了2年之后又想要做成和《Rust》《Ark: Survival》同类的生存游戏。

报道在当时就指出「研发在前进,设计在倒退」。随后《碧海黑帆》既没有被放弃、又选择屡次延后发售。

与此同时,项目的研发成本在不断膨胀。报道表示,《碧海黑帆》的研发团队规模从2015年100人扩张到2019年的将近400人。在研发8年之后,《碧海黑帆》的研发费用已经超过1.2亿美元。而据今年YouTube创作者Endymion从育碧内部人士了解到,这个数字已经达到6.5亿~8.5亿美元。

为此这款游戏必须担负起更高的盈利期望,以便尽可能覆盖研发成本。早在2022年游戏还未发售的时候,《碧海黑帆》就宣布将定价70美元发售。相比之下,《刺客信条:幻景》依然定价50美元,而上述的《阿凡达:潘多拉边境》《星球大战:亡命之徒》均同样以70美元售卖。由此看起来,「因为4A级游戏而上调售价」更像只是一个由头。

《碧海黑帆》经过长期的研发调整后没能大爆,反而一样在发售没多久就开启了促销。

图片

上述的开放世界新作都是因为遇冷的碰壁,而《刺客信条》的新品则是因为争议而火热。

新品《刺客信条:影》在早期曝光之后就已经受到不少玩家的抵触。原因在于这款日本背景的系列新作将黑人武士「弥助」作为男主角,引起了日本乃至欧美玩家都对此产生了不满。玩家因此产生质疑,认为是因为推行DEI文化(Diversity, Equity, Inclusion,指多元化、公平和包容的组织构建)导致游戏设计思路的变形。

面对玩家的反馈,《刺客信条:影》在今年7月面向日本玩家发布了一则公开信,表示《刺客信条》系列从未把游戏当作历史或历史人物的真实写照,而是努力激发玩家的好奇心去探索和了解游戏所参考的历史背景。此后玩家对于游戏的不满依然没有平息。

图片

当玩家们分析为什么育碧会沦落至今时,首要提出的原因就包括了DEI的推行。政治正确对于文娱行业的影响早就屡见不鲜。如今风向逐渐发生转变,也已经有欧美厂商作出调整,比如今年微软就解散了一支DEI团队。而当《刺客信条:影》同时承担起政治正确和改善经营的责任时,玩家对这款游戏的态度也更加敏感。

如今《刺客信条:影》宣布延期至明年2月发售,最终的销量成绩还没有定论,而游戏口碑至今都没有明显逆转。

图片

在开放世界3A游戏的这条路线上,育碧尝试着做出些新意。但综合项目延期和质量不佳等因素,近期的新项目都未能让玩家满意,想要重回巅峰也还没有明确的思路。

2、GaaS方向的下一个增长点可能在手游

拥抱GaaS游戏可以说是所有欧美游戏大厂的潮流,这代表着一种更为长线稳定的营收方案。育碧当然也不例外。

育碧对在线游戏始终抱有憧憬,到2021年的时候更为强烈。其CFO Frederick Duguet在财报会议上表示,育碧依然会坚持每年推出3~4款3A游戏,同时也会逐步从专注3A转向新的商业模式,当中会通过F2P游戏来加以完善这一商业模式。

如今在育碧看来,GaaS是玩家数量最多、也最有创收空间的市场,市场规模达到1200亿欧元。育碧想要实现触达更多玩家的目标,免不了要在GaaS游戏市场努力。

《彩虹六号:围攻》给了育碧最大的底气。

在2022~2023财年Q4,《彩虹六号:围攻》的玩家参与出现了提升,游戏时长同比增长了30%,同时全年PRI(Player Recurring Investment,包括季票、数字道具、DLC等额外付费)同比增长了13%。到了2024~2025财年Q1期间,《彩虹六号:围攻》玩家人均登录天数增长了18%,更是达到了历史最高的赛季收入。

图片

时至今日,育碧都还没有一款新品能够从《彩虹六号:围攻》手中接棒。

比如2019年的《全境封锁2》未达到育碧的预期;2022年的《彩虹六号:异种》一度有500万活跃用户,后面便在财报上销声匿迹;今年上线的新品《不羁联盟》在发售两周内也吸引了1000万玩家,前不久育碧CEO同样透露其表现不达预期。

在失利产品之余,育碧还有更多未能顺利产出的产品。例如拖到今年才宣布停止研发的F2P游戏《全境封锁:腹地》,这款游戏在2021年曝光,后续也出现过延期的情况。根据Insider Gaming的报道,育碧在2021年底同时研发有12款战术竞技游戏,其中大多数都在测试阶段被砍。尽管想要在GaaS领域更进一步,育碧始终有心无力。

图片

反倒是GaaS手游业务有了些苗头。从2022年开始,育碧就相继曝光了《彩虹六号》手游、《全境封锁:曙光》等手游项目。当中还离不开腾讯的身影。这些项目虽然也出现了延期的情况,目前在国内市场还是有了比较明朗的进展。

《彩虹六号》手游由育碧旗下11家工作室和腾讯合作研发,今年拿到版号之后便正在筹备国服的移动端和客户端的上线。去年这款游戏就已经在海外App Store开启过预订,不过今年9月份在应用商店下架,目前暂时依然没有定档消息。

图片

《全境封锁:曙光》和《刺客信条:侠隐》也是育碧和腾讯合作的产品,去年都在国内拿到了版号。《全境封锁:曙光》同样早早在海外App Store上开启预订,目前显示预计在今年12月上线。《刺客信条:侠隐》即早前曝光的《代号 Jade》,在2022年便开启过海外测试。

结合公开信息,《彩虹六号》手游和《全境封锁:曙光》都在2018~2019年左右开始研发,也就是紧接着育碧脱离维旺迪恶意收购之后。这也呼应了Frederick Duguet在财报会议上所表示的,腾讯是育碧进一步关注F2P游戏和手游的一部分原因。

不同于在开放世界领域上的沉寂,育碧在手游方面甚至还没迈出成功的一步。纵然手游市场存在机会,育碧还需要等待这几款和腾讯合作的游戏上线才有机会实现突破。

图片

腾讯再度救场?

实际上「育碧要被收购」的猜测也不是第一天被流传了。在2022年彭博社就有报道,育碧因为内部动荡和股价长期下跌而寻求买家,只是当时表露的潜在卖家不是腾讯或其他游戏公司,而是私募股权。

图片

这次腾讯被放上台面,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持有育碧股份不到1%的对冲基金AJ Investments发表了公开信。公开信中呼吁育碧可以进行重大改革,包括以合理的价格将公司私有化、降低成本和优化成员、聚焦核心IP、变更管理层。

过去腾讯对育碧尤为关照,自然是推动育碧私有化的首要人选。

在2018年育碧面临维旺迪的恶意收购时,腾讯扮演白衣骑士和Guillemot Brothers Limited收购了育碧的股份。腾讯持有育碧5%的股份,同时协议规定腾讯不会进入董事会,但双方会就产品进行合作。紧接着2018年育碧在财报会议上透露会代理发行《彩虹六号》的国服版本。

2022年腾讯宣布收购Guillemot Brothers Limited的49.9%股份,对育碧的直接持股比例上涨至9.99%。腾讯这笔增持帮助了育碧长线发展,而育碧准备将3A游戏IP带到移动端平台上来也符合腾讯的理念。

现在回看2022年育碧被指出的问题,例如股价下跌、公司规模臃肿,在接下来的两年内依然没有被扭转。股价甚至一跌再跌,相较两年前下降了超过一半,市值仅剩下16.53亿欧元(约128亿人民币)

图片

育碧面对外界的指责开始了一场自救。育碧在过去一年半以来裁撤了1700人,固定成本同比减少了1.5亿欧元,运营现金流达到9100万欧元。降本增效似乎初步看到了效果。不过相较于前几年的迅速扩张,1700人还不足以让育碧摆脱规模臃肿的标签,育碧缩减成本的计划至少延续到2026财年。

图片

至少在AJ Investments眼中,它想要看到的是更激进地收缩策略,这也可能代表了一部分股东或玩家的心声。而被收购大概率就会促成这个结果。外媒Insider Gaming的Tom Henderson提出,如果促成收购就毫无疑问意味着大规模地裁员。

图片

不过站在腾讯的角度来看,过去腾讯在投资收购海外游戏公司后,通常都会给予充分的自主权。育碧想要真的渡过难关并改善现状,或许最终还是需要想办法自救。

图片

结语

 

当下越来越多玩家对育碧心灰意冷,无非希望育碧做出改变,以保证提供足够高品质的游戏。眼下在产品端看不见能打响翻身仗的希望,玩家只能寄望于育碧能够在公司经营层面做出更彻底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