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草书代表人物丁申阳在沪举办书法个展“行止由心”

昨日上午,“行止由心——丁申阳书法作品展”在上海中国画院程十发美术馆揭幕。本次展览由上海中国画院、上海市书法家协会联合主办,共展出丁申阳书法作品50余件,是著名书法家丁申阳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个人书法展。

图片

本次展览的主题是“行止由心”,源自《庄子》“身之所往,行止由心”,在丁申阳看来,任何艺术都要有积累,只有积累多了才能随意自由地挥洒,人生亦如是。这种感悟诉诸文字的话就是“行止由心”的感觉。

展览由“广大”“精微”两个部分组成。前半部分是“大”,其大幅作品尺寸之大,气势撼人,让书法在当下艺术语境转化下的表达成功呈现,呈现出一派气象,诗抄以李白“太白仙风”等豪放的诗为内容主题。展览中多件巨幅作品,有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气概,最长作品“月下独酌”长度为15米,丁申阳在书写时,用两支毛笔绑敷于一起,尽全身之力挥洒,一气贯之。“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整部作品真气贯穿,洒脱浪漫,在结体上的宽博端庄,线条则是浑厚苍茫。落款时,因为尺幅过大,落款处姓名章钤盖了四次。这件最大明星作品,在展厅中成为观众们驻足品评的中心点。丁申阳向到访嘉宾解释,自己以隶书或章草笔意加入到大草里,并不一味地追求连绵不断,而是希望于大草有些新感觉。此诗为诗仙酒后而作,丁申阳谦逊承认,自己写得更理性,这是性格使然。“现在年纪也上去了,酒量也不行了,狂放东西少了,更加追求一种泰然自若的感觉。”

图片

图说:草书 李白《送贺宾客归越》

展览后半部分,是“微”。小品、扇面、文房对联,折射着丁申阳对传统书法审美有着深入的把控,小幅作品雅致精美,具有地道的传统意蕴,盈尺之间,精微动人。在“大”与“微”之间,有一面展墙上集中了丁申阳书写的诸多电影片名。早年他在上海电影制片厂担任美工,写得一手好字,跟组期间,他携带毛笔墨汁进组,在拍摄间隙依旧勤勉练习,剧组上下都有耳闻。连谢晋导演都邀他书写电影片头,有外国导演看到他的书法,要求武打戏的背景都换成丁申阳的草书。于是,丁氏书法伴随《走出西柏坡》《女儿谷》《生死抉择》等佳作一起载入史册。但很少有人知道,这是一段他创作的起步期,没有好的书写条件,他依旧执着书艺,会在拍摄电影的间歇以指代笔临空书画。

图片

这次个展,在尺寸上突破了局限,在形式上凸显趣味,是丁申阳艺术心路历程的一个阶段性小结,展厅布置、装裱和作品相得益彰,以形式之美来衬托书法之精妙。丁申阳十分欣赏日本书法家村上三岛的观点,即当代书法已经退隐了实用主义,书法应该追求把作品与现代建筑、家具、服装等融合在一起,书法在新的应用场景里有新的审美效应。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和特殊造型艺术,今天越来越值得书法家去重新探索和追求。“我希望做个赶潮者,把书法推向更高更广的领域,也希望全社会更加重视书法、关心书法。”

开幕仪式上,丁申阳感谢了一路以来对自己有过帮助和教导的前辈,也特别提到自己对上海中国画院的深厚情谊。1985年,他曾在上海中国画院举办的书法进修学校学习,受到胡问遂、钱茂生等老师的指导。丁申阳感谢的几位授课先生里,还有书法篆刻名家刘一闻先生。刘一闻在现场评价认为,主题“行止由心”是丁申阳书法艺术精神的最好诠释,它传递了一种从容自如、随心而动的生活态度和艺术境界。

图片

展览策划、上海中国画院党总支书记江鹏表示,“行止由心——丁申阳书法作品展”在程十发美术馆举办是馆方首次面向社会知名艺术家举办的书法个展,也是迄今为止丁申阳书法参展作品尺幅最大的一次展览。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苏士澍把丁申阳视为“海派书法的重要传承人”“当代草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评价丁申阳对大草笔法、字法、章法乃至墨法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研究,从历代草书名家、名篇中汲取营养,化为己用,形成了鲜明的个人特色,特别是他对隶书用功颇勤,将隶书和章草的笔法融入大草创作中去,尤其注重线条的质感,使作品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魅力,表现出既典雅又生动,既豪放又婉约的风格特征,很有味道。

丁申阳为人低调和谦虚,除了在艺术上不断进取,这些年来在他担任上海书协主席期间,不断加强上海书坛的行业建设工作,扩大了海派书法在全国的影响力。开幕式上,丁申阳分别向上海中国画院和上海市书法家协会捐赠了作品。本次展览将展至2024年10年25日,欢迎广大观众免费观展。(新民晚报记者 乐梦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