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孤困孩子遮风挡雨

山东省滕州市龙阳镇一个特殊的教育“大家庭”——“龙山快乐成长营志愿服务队”。服务队的教师与学生之间虽无血缘关系,但教师却把学生视为己出。

刘真标是龙阳镇学区党委书记、主任,也是服务队的“营长”。一次,他在河边发现一个独自玩耍的孩子,了解后发现这是一个孤儿且无人看管,经常在外游荡。“像他这样的孤困孩子在龙阳镇还有近70名。”对于这些孩子,怎样让他们安全地度过节假日,是最令刘真标揪心的事。

深思熟虑后,刘真标产生了一个想法:组建“龙山快乐成长营”,在节假日给这些孩子一个温暖的“家”。他向全镇11所学校发出倡议,一下便吸引了65位教师担任志愿者,“龙山快乐成长营志愿者服务队”由此诞生。

志愿者有了,场所问题如何解决?经过考察,刘真标决定利用撤并后空闲的史村小学校舍建设“营地”。由于缺少改建营地的经费,服务队的教师便在工作之余自己动手清理杂草、接线路、刮墙面……在大家的努力下,原来废旧的校舍相继建起了炒菜坊、烘焙坊等工作坊,开辟了百果园、百蔬园等园子。一所废弃学校很快被教师打造成孩子的乐园。

经过一段时间运转,志愿者发现相较于仅提供生活和学习上的托管服务,一些孩子的思想、行为、品德更需要引导。学生张义(化名)到营地的第一天就开始欺负其他孩子,吆喝着“在这里,我是头儿”,教师讲话也不听;一个女生趁大家室外活动时,自己躲进会议桌下藏了三个多小时,不敢与其他孩子一起玩……为此,志愿者安排心理咨询师开展心理辅导活动,渐渐打开了孩子的心结。

如今,志愿服务队的教师也都练成了“多面手”。他们是“公交司机”,每逢周末、节假日用私家车把孩子从四面八方接来送往;是“全才”,根据孩子兴趣指导他们唱歌、跳舞等才艺;是“大厨”,每一餐都亲自烹饪,确保孩子吃饱吃好。

从最初的自我封闭、不服管理,到现在的活泼开朗、彬彬有礼,甚至还有一技之长,一系列帮扶关爱举措让成长营的儿童改头换面。挑食懒散的小梓成了“小厨神”,不爱运动的小丽成了“呼啦圈王”……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龙阳镇学区龙山快乐成长营荣获2024年“齐鲁最美教师团队”称号。不仅如此,在该服务队的带动下,滕州市教育系统已成立此类服务队11个,公益看护困境儿童达300余人。

《中国教师报》2024年10月16日第2版 

作者:通讯员 胡乐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