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运:曾经繁盛到“堵船”的行业

现代人都见过“堵车”,但没见过“堵船”。在中国古代,有一种事关粮食的独特历史现象——漕运,不仅被历代帝王称为“安社稷之奇策”,还成为一个曾经繁盛到“堵船”的庞大行业。

图片
京杭大运河的北京通州榆林庄船闸。

漕,从字形上看,就与水有关。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漕,水转谷也。”意思是通过水道运送粮食。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都城需要建立庞大的政府机构和一支常备军。当时,文武官员的俸禄一般由中央政府用粮食和其他物资支付,对粮食和其他物资的需求巨大,仅靠当地的供给远远不够,这就需要依靠征调外地物资补给。有大规模、长距离运输优势的漕运正式走上历史舞台,逐渐成为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物资运输方式。需要说明的是,漕运不同于民间以客运与货运为主的“水运”,它是利用水道调运公粮的专业运输,历代都被官方视为“岁贡之命脉”。

随着灵渠、关中漕渠等运河的开凿,特别是隋炀帝主持的隋唐大运河的通航,很多河道呈现出“运漕商旅,往来不绝”的火热景象,一些重要河道甚至常常发生“堵船”现象。

隋唐大运河不仅提高了漕运的效率,还繁荣了沿线的经济。周边一下子诞生了几十座繁荣城市,洛阳、扬州、杭州在当时都是世界级的大都市。

唐初的漕运主要沿袭隋代遗留的运河系统。武则天称帝后,曾于万岁登封元年(公元696年)租船数千艘,运粮百万石至幽州,充纳军粮。“千帆竞渡、万舸争流”成为当时隋唐大运河上的壮观盛景。

图片
元代的通惠河修好后,从江南出发的漕船可以直达大都(北京)的积水潭。图为当时通惠河漕运的情景。

元代在隋唐大运河的基础上,修建了京杭大运河。清代时,以京杭大运河为主线,从修河者到水运者,再到沿途商贾,漕运形成了蔚为壮观的庞大行业,上百万人依靠其生活。清代人丁显就曾在《请复河运刍言》中说:“漕河全盛时,粮船之水手,河岸之纤夫,集镇之穷黎,借此为衣食者不啻数百万人。”按此估算,从秦代到清代近2000年间,漕运这个超级物流行业至少养活了千万人。

清代后期,经济衰退、运道失修、漕粮减少,漕运逐渐走向衰败和没落。随着铁路、公路的兴盛,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清政府停办漕运,中国两千多年的漕运史就此结束。

虽然清代后期停止了漕运,但因漕运而开通的各条运河一直在旅游和水运方面继续发挥着作用。比如,创造了多项人类历史纪录的京杭大运河不仅进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至今还继续保持着水运方面的交通功能。

供图:视觉中国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作者: 张菁如

记者:李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