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尾的“天下第一水司楼”重生!留下的警示和教训更应铭记

全文1264字,阅读约需4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贵州省独山县烂尾建筑“天下第一水司楼”经过八年沉寂,将于今年开业,改造成酒店。

02水司楼曾是潘志立留下的烂尾项目,被住建部通报批评,成为“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反面教材。

03由于资金链断裂,水司楼停工,留下巨额债务,如今改造后的建筑将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04改造后的水司楼失去了原有文化特色,部分网友对其能否带来人气和客流量表示担忧。

05为此,当地需科学规划和有效监控水司楼的建设和运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在贵州省独山县影山镇,一座曾引发广泛争议的烂尾建筑——“天下第一水司楼”,在经历了八年的沉寂后,终于迎来了新的生机。

据媒体报道,独山县文旅局工作人员称,“水司楼”改造而来的酒店将在今年开业。开业后酒店有各种活动举行,消费者还可游玩周边古镇。

独山县委一位官员表示,水司楼是县委原书记潘志立留下的烂尾项目,潘志立被查后,这个项目备受舆论关注。“这个项目的竣工和运营时间现在还不确定。(至于)如何保证客流量、如何运营等,后续会给公众一个交代。”(据10月14日中国新闻周刊)

图片贵州独山县“水司楼”现状(图片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曾经风光无限,耗资约2亿元,总建筑面积60000平方米,楼高99.9米,却因资金链断裂而停工的“天下第一水司楼”,曾因劳民伤财、脱离实际、滥建“文化地标”,一度成为时任独山县委书记潘志立“不顾民生盲目举债”的典型项目,被住建部通报批评,也作为“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典型反面教材,被一再提及,备受舆论关注。如今,它的“涅槃重生”再度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大家都很关心,它的未来究竟会如何?

图片2019年,烂尾状态的水司楼(图片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天下第一水司楼”大肆建设,仓皇烂尾,给当地留下巨额债务的整个过程,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某些领导干部在决策中的盲目与短视,也映照出权力的任性和失控。这栋外表宏伟辉煌,宣传上噱头十足的建筑,荒凉尘封多年,不仅让当地财政背负沉重包袱,更成为民众心中的一块巨石。

如今,烂尾楼被改造成了酒店,能够重新活化利用,让很多网友略感欣慰。虽然建设过程存在多项违规,相关官员也已经被处理,但如此庞大昂贵的建筑,一拆了之实在是太浪费,太可惜了,能够有企业接手,让其派上新用场,不失为亡羊补牢之举。而且,虽然“水司楼”是以极具争议性的方式出名,但建筑本身还是很有特色,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如果善加利用,说不定真能给当地带来一波文旅流量,那也算是“变废为宝”了。

从媒体报道来看,改造后的“水司楼”可谓脱胎换骨,原有的琉璃瓦和木质外立面被钢筋混凝土和玻璃幕墙所取代,悬空的亭台楼阁不见踪影,建筑的颜色也由极具民族特色的朱红翠绿,变为了更有现代感的白墙蓝顶。部分网友认为,这样的改造丧失了原有的文化特色,是否能带来人气和客流量,仍然是未知数。

盘活一个烂尾工程涉及众多复杂因素,接盘的企业无疑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水司楼”是拥有极高关注度的社会焦点,也承载着相当重要的社会意义。如今既然要重新改造,建设和运营更需科学规划和有效监控,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这一过程必然不易,充满困难和挑战,也需要摸着石头过河,大家也不必太苛责,不妨保有一定的耐心,给当地一些时间和空间,推动事情向好发展。

“天下第一水司楼”重生的道路漫长而坎坷,更可见,它所留下的警示和教训绝对不能被忘记。要牢记大搞形式主义、政绩工程的巨大危害,牢记领导干部不担当、不作为、甚至乱作为的严重后果,更要反思决策为何不从当地实际出发,权力为何没有得到有效的约束和监督。

这些教训,不仅对于当地来说必须铭记,更应成为全国各地的鲜明警示。只有坚决铲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滋生的土壤,树立正确政绩观,克服浮躁情绪,抛弃私心杂念,才能真正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为地方谋发展,为百姓谋福祉。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