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生活|老家那棵桂花树

潮新闻客户端 毛长明

图片

秋阳不躁,秋风送爽,不经意间我又闻到一阵阵清香扑鼻的桂花香。于是,我打开窗户,让香气飘进我家,驻足在房间里,这样我不出门、躺床上也能闻到浓浓的桂花香,说不定,我还能在桂花香里做个香甜梦呢。

许多花香都是从季节里飘来的,这是自然的安排,也是季节的变换。比如这桂花,就是要等到金秋十月才会开花,头几天散发出来的是一股淡淡的清香,过了三五天,香气渐浓,再过些日子,香气会更加浓郁扑鼻。我居住的小区,国庆过后才见桂花盛开,满树金黄,影影绰绰。我在路边走,花香随我飘。那一股股特有的清香味,把我团团包围,弥漫我的全身,从头到脚,然后又袅袅跑进我的鼻孔里,沁入我的心脾。我不禁感叹,人间金秋,最容易让人陶醉的,便是桂花香了。

闻香识人,我暂且借用这个词。我的小区路旁两侧,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有一颗高大茂盛的桂花树,每年金秋,桂花如约而至。一夜盛开,一香百应,相互簇拥,密密匝匝,吐露清香,成为小区优美的风景。从这“一户一桂”的绿化布局和标配中可以看出,当年开发商的桂花情结,非同一般。让家家都与桂花为芳邻,人人都有桂花香待遇,这绝非等闲之辈的情怀,应该称得上“桂人”了!

小区桂花香,催我回家乡。我不由得联想起老家门前的那棵桂花树来,那是父亲亲手栽种的金桂,想必现在也是满树桂花满屋香了吧?我有半个多月没回家了,不知老家的桂花开了没有。早上打电话问父亲,老父当即回我:“开了!开了!满树都开了!”听得出,电话那头是父亲爽朗的笑声,还有些兴奋的样子。

图片

自拍图片

记得老家的那棵桂花树是上世纪80年代种下去的,至今已30多年的树龄了。有多大多高呢?问过林业友人,说树杆胸径正常情况下应该有1米余粗。但这棵桂树偏偏不按常理出牌,从根部开始就一分为三,分成3叉,像兄弟仨,各自生长,相互比拼了好几年,结果齐头并进,每棵树叉胸径都有70多公分,冠如巨伞,高约10米余,高出屋顶一大截呢,枝叶密不透风,可以遮风避雨。家里那几只大母鸡也很聪明,下雨天知道跑在桂花树下去躲雨。

桂花,又名木犀。属名贵花卉。其品种有金桂、银桂、丹桂和月桂等。过去桂树可是树中稀罕物,多少人都以桂为贵,时尚种桂。古往今来,桂花一直是文人墨客们赋诗作画的所爱,为后人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篇。宋朝吕声之的《咏桂花》大气优美,诗中闻香:“独占三秋压众芳,何咏橘绿与橙黄。自从分下月中种,果若飘来天际香。”而李清照的《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则更把桂花描绘的细腻绝色了。

当年种植桂花树的时候,父亲还不知道唐诗宋词里也种着桂花树。既然是“桂”,那就是“贵”。只有高小文化的父亲,肯定也有“桂谱”在心里。种在哪里合适呢?父亲为此动了一番脑筋,只见他在房前屋后东转转西瞧瞧,前前后后反反复复在比较,终于在协屋的右边停住了脚步,眼睛盯在正屋墙角边,拍板了:“就种在这里了。”原来,这个屋角与邻居屋弄沟距离很接近,出现上下高低落差,给人一种空荡感,还有一种后怕感。若是在此种棵桂花树,将来长大了便可遮挡空档,消除安全隐患,整座房子就显得更加稳实。父亲在找一个他认为合适的位置,桂花树也在为自己找一个安身立命的中意位置。后来证明,父亲是在对的地方种对了树,这棵桂花树就很乐意地在此生根开花,茁壮成长了。

山里长大的父亲向来偏爱种树,早在上世纪70年代,父亲就在老屋四周陆续种上了杉树、梧桐和椿树。80年代后,又对桂花树情有独钟,除了老屋边,先后在门埂四周和房前屋后的菜地里都种上了桂树。光是门前就有8棵高大的桂花树了。地里泥土肥,种树自然长得快。也不用专门给树木施肥,平时扫地垃圾,统统倒在树根,母亲养得鸡鸭们也很自觉地把粪便拉在树底下,长此以往的如此照料,那棵桂花树自是日见其长。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桂花树在悄悄地使劲地长,在暗暗地比赛,看谁长高长得快,就这样“三兄弟”越长越高,从小树长成大树,树冠也越长越大,甚至高出了屋顶,树枝还攀上了屋瓦,欲与屋顶试比高。

图片

每次回家,父母亲都笑容满面地对我说:“我们家的桂花开的真多,你看,今年又满树都是桂花,那个香啊,远远就能闻到,家园像个桂花园了。”我知道,父亲一生与树结缘,也种树无数,而最上心的唯有这棵桂花树。每天空闲时间,他都会站在门前看看树,有时还会站在树下发发呆,这几年已经成为他的习惯。夏日,酷暑难当。桂花树高大茂密,是天然的避暑场所。其时,父亲就把竹椅子放在桂花树下纳凉,享受遮天蔽日凉风习习的快意。要是我周末回老家,父亲就会把他纳凉的树荫“地盘”让给我,并笑对我说,“还是这树底下比较凉快,你来试试吧。”我也难得享受这桂树之风,换得片刻自然之凉。秋天,父亲站在树底下,仿佛是在静听花开的声音;日常,父亲仿佛又在时光里见证桂树的成长。

又是桂花飘香时,今天上午我陪友人回老家,大老远就闻到浓郁的桂花香。站在门前,我抬头望着满树金黄的桂花树,感觉今年的桂花比往年热烈怒放。因为秋季的几场雨水,桂花自然开得盛,父亲道出了缘由。再看门埂四周的桂花树,同样花满枝条,黄绿相间,秋风吹来,一颗颗米粒大的花朵,纷纷扬扬地飘落在地,像是高兴地为我跳舞,欢迎我回家,但我一时竟忘了鼓掌。此刻,我已经完全沉浸在桂花香里了,我的鼻孔,我的身上,我的头发,我的大脑,我的心肺,都灌满了浓郁的清香 。满树的桂花香着我香着我。我忽然觉得,这是时光的味道,这是深秋的味道,这也是老家的味道……

桂花不仅清香扑鼻,而且还能调出美味。那些年母亲身体健朗时,每年都要采摘一些桂花装在玻璃瓶里,并放些白糖进去,腌制成一瓶瓶桂花糖,等我们兄弟回家时,再分给我们带回城里,说是可泡桂花茶,可做桂花糕点,还泡桂花酒。我就看过母亲糖腌桂花的过程,她把围裙系在腰间,用竹竿子轻轻敲打桂花树枝,那些花朵就高高兴兴地落到母亲的围裙里,等装到一定数量时,她就把桂花放在竹楼里清洗干净,然后又放在干净的不锈钢盘中,晾干后再放入白糖搅拌,最后装入玻璃瓶子里。拿着装满瓶子的桂花糖,心里暖暖的,甜甜的。父母心,桂花情,一切尽在瓶子里。

花开总有花落时,这满树桂花,为了这一刻的盛开,历经了春夏秋初的孕育,终于在秋风秋雨里怒放了,密密麻麻,卿卿我我,满是金黄,清香四溢。可花期却不长,秋风秋雨又会经常来打扰。一夜之间,桂花便恋恋不舍地飘落满地。虽然只惊艳了那么几天,却释放出全部的精华和艳丽,给人们留下了最美的瞬间和感念。桂花觉得也够了也值了。“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父亲小心翼翼地用扫帚扫干净,但由于树枝高大,花繁量多,飘落的桂花几大箩筐才能装满,撒到树根已是厚厚一层,已经足以护花了。我忽然觉得,父亲既是种桂之人,也是护花使者。

图片

自拍图片

树大不仅招风,也会招人。老家的这棵桂花树,招惹了许多爱树者的目光。平常一些邻居或客人来我家走动,当他们的眼光扫视到门前的那棵桂花树时,都无不流露出十分惊讶和羡慕的目光,同时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哇,您家这棵桂花树好大啊!”那一声赞叹,父亲爱听。因为只有别人的点赞,才能把父亲不便炫耀的心理反映出来。有一次,我请来绿化师傅,帮我修剪那些影响屋瓦和橼树安全的树枝。那位师傅边修剪边夸奖,说这棵桂花树不仅高大,而且树冠树形也很好,如今这么大的也不多见了。父亲听了自然十分高兴。经过一番剪枝疏密,那树杆树枝像人理过长发似的,显得干净又精神。

那些年,你来我往,人人观赏,我家的这棵桂花树名声在外。有些绿化老板曾经也盯过这棵树。起初,父亲不管是熟人还是陌生的,人家上门来看树,他就客客气气地陪,泡茶递烟,热情相迎。这是他一辈子待人接物的礼仪规矩。对方见父亲这么客气,也不知怎么开价,或者也不好意思开低价,只好含糊其辞,只说这树卖不卖。父亲笑而不答。

前几年,又有人想买这棵桂花树,其中还有一位上门看中甚是喜欢,出价也不菲,欲购我家这棵大桂树。我曾试探过父亲的意愿。父亲抽着烟,沉思片刻后说,卖出去容易长起来慢,卖树一眨眼,树长三十年。价格高可能一时会心动,但事后肯定要后悔的。后悔什么呢?是担心市场价格还会波动走高吗?非也。父亲接着说,因为卖掉的是树,丢失的是魂。树有灵性也有魂,我与桂树和谐相处这么多年,心里已把它当成“老伙计”,哪舍得卖掉呢?再说,这树与屋已相互映衬,相互依靠,融为一体,难舍难分了。若是卖掉它,就会影响整体性和观赏性,更会失去协调性。我没想到,父亲对一棵树的命运有如此之深的见解!这颗老桂树,就是护家美院的风景树。

图片

自拍图片

时过境迁,观念嬗变。我发现,年过八旬的老父亲的思想观念也在变。过去门前种树,为的是绿化和自用,如今决定留树,却是为了美化和观赏。树木虽有价,但风景也值钱啊!时代改变人,环境造化人,美化意识,风景理念已深入人心。乡村美,要看农家庭院美不美,只有美了庭院,才有美丽乡村。老父亲种树造景,视桂如宝的观念,真是让我既感慨又敬佩。

门前桂花树,飘香30年。今天,我与父亲站在桂花树下,一同赏桂,揣摩花事。30年了,这颗桂花树已是名副其实的老树,30多个春夏秋冬,树干树枝的表皮已透出岁月的苍老痕迹,树叶的颜色里也积聚了风霜和光合的厚度,显得更加深厚而坚韧,却挡不住细密金黄的花朵,那些花朵硬是要挤破头皮,露出充满清香的笑脸,让你观赏,给你闻香。

我想,如果桂花也有心事,那就是只留清香在人间,然后义无反顾地把自己葬身于地,化身为泥。在这3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这颗桂花树已竭尽全力,把所有的清香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我家,让我的老屋保留着清香,让我的父母保留着清香。

我忽然有了一种莫名的感动和亏欠,这棵桂花树为主人馈赠奉献了30多年,而我们却心安理得,只会在开枝散叶的同时,做一些修枝剪叶的伤痛之事,其余就没有为它做过什么有益的事了。这是对桂花的长久亏欠。如今拿什么来回报呢?我想不出更好的回报方式,估计我父亲也没有什么好的主意。也许桂花压根儿就不求回报,是我自作多情了,否则我们就真的无以为报。    

2024年10月10日改定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