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Optimus发展历程
特斯拉在2021年AI DAY上发布特斯拉通用机器人计划,提出人形机器人概念机Tesla Bot,宣布进军机器人领域。而后,特斯拉在2022年10月发布第一代Optimus原型机,在2023年12月发布第二代原型机Optimus Gen 2。
相较第一代Optimus,第二代Optimus有了较显著的改进,体重减少了10kg,步行速度提升了30%,对身体的控制能力进一步提升。同时,第二代Optimus的手部关节也进一步升级,搭载了触觉传感器,活动更加自然,可精准抓握鸡蛋等细小物品。
对于此次“We, Robot”发布会上展出的Optimus,马斯克表示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从发布会视频上看,Optimus展示出了聊天、倒饮料、猜拳、比心、跳舞、唱歌等多组动作,Optimus在灵活性、轻量化、智能化等方面均进一步提升。另外,Optimus还可顺利识别障碍物,帮他人拿物品等,动作丝滑连贯,可见Optimus在自主导航、物体识别、人机交互方面也有较大的进展。
尽管Optimus所展示的部分动作仍由人工远程操控干预,但整体看较2023年12月展出的Optimus仍有了较大进步。马斯克表示,未来人形机器人可以遛狗、修剪草坪、买东西、照顾孩子等,也可以成为人们的老师、朋友,并认为人形机器人将会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数据来源:特斯拉官网
马斯克此前多次表示“人形机器人将会是特斯拉未来主要的长期价值来源”,并预言未来人形机器人和人的数量比例是2:1,即人们对人形机器人的需求量有望达100亿至200亿台,远超电动汽车的数量。
现阶段人形机器人尚未实现大规模量产,单台人形机器人的成本仍较高,马斯克表示在量产后,Optimus的成本将会控制在2万美元至3万美元之间,更进一步的目标是将成本降至1万美元左右,将售价控制在2万美元至3万美元之间。成本的下降,也将有助于推动人形机器人进行大规模量产。
人形机器人现状
受AI技术、机器人软硬件相关技术不断成熟与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的积极影响,多家企业布局人形机器人。现阶段,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域主要参与者可分为3类,即机器人企业、汽车企业、互联网科技企业。
(1)机器人企业:专注于机器人核心技术的研发和生产,积累了机械设计、运动控制、传感器等各项机器人相关技术,近5年来开始发力人形机器人赛道;
(2)汽车企业:从技术方面看,汽车企业有多项技术可复用到人形机器人,例如视觉感知、传感器融合等可适用于人形机器人对环境的感知、交互;成熟的制造经验与供应链管理能力,有助于大规模生产人形机器人,降低单位成本。从业务方面看,现阶段汽车企业处于激烈的价格战中,需要探索新的发展方向,而人形机器人在技术、工艺、商业模式等方面与汽车企业可产生较强的协同效应;
(3)互联网科技企业:拥有较强的资金实力,且视觉感知、算法、虚拟仿真等软件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布局人形机器人可与原有业务产生协同效应。同时,这类企业对消费者行为和需求有深刻的洞察,有望设计出更符合用户需求的人形机器人。此外,该类企业可利用已有的互联网服务生态,为人形机器人提供更多增值服务,如在线教育等。
除了小米等直接布局人形机器人的企业外,部分互联网科技企业通过投资的形式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如微软、OpenAI、亚马逊、三星等多家企业参与投资人形机器人初创企业Figure。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实际的商业化进展角度看,多家企业的人形机器人首先在工业场景中实现初步应用。
例如,国内优必选在2024年2月发布其工业版Walker S人形机器人在蔚来汽车工厂进行“实训”的视频,并在8月宣布与吉利、天奇股份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进人形机器人在汽车及零部件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
2024年6月,特斯拉宣布有两台二代人形机器人Optimus进入特斯拉工厂进行电池分拣的相关任务,预计到2025年进行小批量生产并用于特斯拉工厂,到2026年进行大批量生产并交付给特斯拉以外的客户。
但目前看,人形机器人的量产仍面临较多挑战,其中资金是一个关键因素,研发和制造人形机器人的费用仍较为高昂,当前一台人形机器人的研发成本可在数十万元至数百万元之间。因此,多家人形机器人厂商也通过融资减轻资金压力。
据来觅PEVC数据显示,2024年1-9月,在国内,人形机器人的融资事件已有32起(含未公开事件),合计融资金额超36亿元。同时,人形机器人领域展现一定的头部效应。例如,智元机器人自2023年共获得6轮融资,已披露融资金额累计超过17亿元,估值已超70亿元。下表展示了2024年1-9月人形机器人赛道亿元及以上的融资事件,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登录Rime PEVC平台获取人形机器人赛道全量融资案例、被投项目及深度数据分析。
数据来源:来觅数据
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
人形机器人行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2024年2月,高盛预测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在2035年将达到378亿美元。人形机器人行业的主要驱动因素如下:
(1)行业技术不断进步:AI大模型技术在人形机器人“大脑”中具有重要作用,而近2年来AI大模型快速迭代,其自主决策、多模态感知、泛化/涌现等能力持续进步,提升了人形机器人理解人类语言、行为和环境的能力,使人形机器人与人类的交互能力进一步提升;
(2)成本下降:据高盛测算,人形机器人的单位制造成本不断下滑,目前已从2022年的5万-25万美元下降至3万-15万美元,下降幅度约40%,这有助于降低人形机器人量产的成本压力;
(3)政策利好:人形机器人是重要的新兴产业,受到各国政府重视。例如,2023年中国出台《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首次对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提出系统性指导意见,明确了人形机器人发展的目标与时间点,即到2025年实现批量生产以及2027年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2023年美国出台《国家人工智能研发战略计划》,提出要开发功能更强大、更可靠的机器人;
(4)市场需求增加:全球多个国家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已处于较高水平。现阶段日本、德国、法国、美国、中国等多个国家均已步入老龄社会,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背景下,用机器人代替人逐步成为新的趋势。
数据来源:高盛
本文内容基于来觅数据认为可信的公开资料或实地调研资料,我们力求本文内容的客观、公正,但对本文中所载的信息、观点及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确或隐含的保证,亦不负相关法律责任。受研究方法和数据获取资源的限制,本报告全部内容仅供参考之用,对任何人的投资、商业决策、法律等操作均不构成任何建议。在任何情况下,对因参考本报告造成的任何影响和后果,来觅数据均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