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 | 我与伊盟一中

图片


1960年夏天(那年我十六岁),我从达拉特旗中学考入伊盟一中。当时伊盟七个旗县的中学都是初中建制,全盟唯一的一所高中就是设在东胜的伊盟一中。就读期间,伊盟一中给我的印象:真是学习的好地方。偌大的校园整洁有序,教室、宿舍、图书馆、体育场掩映在各种绿树中。浓厚的学习气氛、严格的教学秩序知识渊博、教学有方且认真负责的教师;一大批努力学习、志在必得的青年学生全校师生融洽和谐、其乐融融……同学们在这里不虚此生,各方面得到了长足发展,都有沉甸甸的收获。


图片



同学们都敬佩校长荣钟麟先生,他出身鸿儒世家,家学渊博、家风积淀,再加自我勤勉,刻苦努力且满腹经纶,成为一位受人尊敬的校长。他爱好古文,每次讲话都会讲些历史典故或文言文。校园每年张贴的校长布告,都是竖写,多用文言文,甚至是骈文。他酷爱教育,有着丰富的治学经验和极强的教学管理能力。荣校长遵循教育规律,对学生负责,使我们能够在校有始有终、按部就班、踏踏实实学了三年。自己感觉在知识接受、能力培养、思维方法、生活能力诸方面都有拓展和提高。只要想到这里,我对荣校长就会肃然起敬。


图片

       

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注重水平,不唯文凭,在举荐人才方面唯实、唯才。教政治的河南籍常敏康老师讲课,滔滔不绝,旁征博引,深入浅出。湖南籍数学老师赵奎武讲课全神贯注,他的特点是无论演绎、推理,还是综合知识的运用相当得体。班主任韩德华老师的衣饰是全校最前卫的,她天性活泼,教我们俄语,俄语说得轻妙流畅。化学张恩老师任何时候都很严肃,无论讲课、做实验、批改作业都是最负责、最认真的。韩克老师讲语文言简意赅且不失幽默。特别要说的是康乃清老师,他年纪和我们相仿,成绩优秀,俄语出类拔萃,学校果断让他留校任教,教起俄语。他深知我们学俄语的难点,从关键处加强,效果非常好。我与康老师的往来也比较多,期间,我们成了朋友。还有忠厚仁慈、和蔼可亲的李学增老师,办事认真、急人之困的杜国士老师……


       

教学过程中,早晚自习、上课,基本没人迟到或缺课,课堂上大家全神贯注、精力集中地听讲。晚自习,老师经常到教室答疑解难。在读期间生活艰苦、学习紧张,但各种文体活动丰富多彩。那些活动,体现了年轻人的蓬勃朝气,洋溢着学校积极向上的风气。每周一次的班会内容很丰富,但讨论如何提高学习效率的班会次数最多。学校也经常举办心得报告会。我班的邱发则同学学习好,应邀在全校学生参加的报告会上谈自己的心得体会。记得他讲到最后,慷慨激昂地高声说:“同学们!一朵鲜花不算春,万紫千红才是真正的春天!”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


图片

      

1963年我们高中毕业时,一部分年纪大的同学参加工作了,一部分生活困难的同学报考了中专。当时可以报考大学的很少,但是绝大部分被录取了。后来,这批同学在全国各地各行各业中发挥着自己的价值。这些与学校重视人才、爱惜人才直接相关。

       

在伊盟一中完完整整、平平静静、认认真真地读了三年书,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对我影响非常深远。1965年,我以社会青年的身份报考内蒙古师范大学中文系。从获取信息到考试仅三天时间,我如愿以偿,凭什么?凭的就是在伊盟一中打下的底子。四年大学毕业后,我在小学、中学任教过。那年在包头时,教育局还组织很多教师观摩我的讲课,凭什么?凭的就是伊盟一中的底子。


图片
图片

图片


魂牵梦绕的伊盟一中,真有磁力!你看,贫穷的教师左手捏块玉米面窝头,右手用筷子夹一块咸菜,心里想的是如何提高教学水平。穿着补丁摞补丁的衣服,饿得面有菜色的学生,依然朝气蓬勃、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这么多年,见过很多伊盟一中的毕业生,大家的共识是在伊盟一中的时光是一生中最精彩、最充实的一段历程。一生中能步入伊盟一中这样的学校,真是幸运。

       

去年,有幸见到鄂尔多斯市一中(原伊盟一中)的校长、老师,他们励精图治,继承传统,在提高教学质量诸多方面又有新贡献。鄂尔多斯市一中,依然是鄂尔多斯的一块招牌,依然是我心中的灯塔,我感到特别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