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考古博物馆所在的太原文庙大成殿
图源:考古汇
山西考古,
即将挺进“中亚之中”乌兹别克斯坦。
10月11日,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与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部、
科学和创新部费尔干纳国立大学,
在山西考古博物馆签署考古合作协议。
费尔干纳国立大学阿赫马达利耶夫副校长、
伊萨米季诺夫教授、
哈桑诺夫教授、坎巴罗夫纳西比龙博士,
山西省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白雪冰,
山西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综合处处长李卫兵,
山西省财政厅文化处二级调研员孙亮,
山西省文物局文物保护利用处处长梁军,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范文谦,
副院长刘岩、高振华、南普恒、朱忠武出席仪式。
▲山西考古博物馆
白雪冰代表省文物局对此次考古合作协议的成功签署表示祝贺。此次签约,是我省考古机构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创建“世界一流考古机构”,积极组织推进考古工作“引进来”“走出去”的初步实践,是我省考古机构主动联合境外机构合作开展考古工作的第一步,开启了山西考古对外工作的新篇章。他对省考古院提出要求:第一,完善工作机制。在对外考古工作期间,遵守乌方考古工作制度,做好考古工作资料梳理等基础性工作;第二,树好中国考古形象。开展联合考古工作,要充分体现山西考古、中国考古的水平,注重考古技术运用和工作人员风貌,为推动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做出山西考古新的贡献。
▲白雪冰副局长讲话
范文谦向远道而来的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大学一行表示热烈欢迎,介绍了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的机构设置、考古研究及博物馆展示利用等情况,同时向相关机构给予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今后将继续加强与费尔干纳大学的交流、合作,促进考古合作走深、走实,在团结协作中取得丰硕成果。
▲范文谦院长致辞
阿赫马达利耶夫副校长向省考古院的热情邀请表达感谢,介绍了费尔干纳国立大学的基本情况、考古学科发展及过往考古工作。他表示,中国与中亚国家自古以来就通过“丝绸之路”密切交往,此次考古合作协议的签署,不仅能促进费尔干纳国立大学考古学科的发展,也将对加强本国“一带一路”文化建设起到良好促进作用。
▲阿赫马达利耶夫副校长致辞
在双方领导、嘉宾共同见证下,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与费尔干纳国立大学签署了考古合作协议。
▲签约仪式
签约仪式后,省考古研究院与费尔干纳国立大学一行举行了考古合作工作座谈会,双方将在联合考古、人才培养、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展览展示等文化交流方面持续推进相关合作。伊萨米季诺夫教授作了题为《中亚南部地区新石器和早期青铜时代农业社区的出现和发展阶段》的学术报告。
▲伊萨米季诺夫教授作学术报告
中亚之中 丝路古国:乌兹别克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号称“中亚之中”,是亚洲腹地中的腹地。它与5个内陆国家接壤,是世界上少有的“双内陆国”(一般指本国是内陆国而周围邻国也是内陆国的国家)。
乌兹别克斯坦是著名的“丝绸之路”古国,也是中亚地区丝路文化遗存最丰富的国家。希瓦、布哈拉、撒马尔罕,这三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城市,自西向东点缀着乌兹别克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城市风光。
新华社记者 李木子 摄
“我愿出一袋黄金,只求看一眼希瓦。”一句中亚古老谚语道出希瓦古城的历史文化价值。希瓦古城是乌兹别克斯坦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城里保存着数十处重点保护历史文化遗迹,部分已年久失修。我国与乌方合作,于2013年启动了古迹保护修复项目,如今已经圆满竣工。
▲乌兹别克斯坦希瓦古城。新华社发
“丝路明珠”撒马尔罕是古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坐落在中国、印度、波斯三大文明交汇的十字路口位置。美国汉学家薛爱华曾撰《撒马尔罕的金桃》一书,他以撒马尔罕出产的金桃,来代指唐朝丰盛的舶来品,也可从侧面看出撒马尔罕在丝绸之路上的盛名。
▲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拍摄的
比比-哈内姆大清真寺。
新华社记者 邬惠我 摄
走进市中心的列吉斯坦广场,仿佛踏入童话世界,恢宏的建筑、蔚蓝的马赛克、繁复的装饰图案,令人过目难忘。值得一提的是,撒马尔罕市还与西安市结为友好城市,这可是跨越千年的友谊。
▲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人们在列吉斯坦广场游览。
新华社记者 邬惠我 摄
布哈拉是一座“史诗和童话之城”。据说,《一千零一夜》中《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的故事就发生在这座城市。
▲在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拍摄的城市风光。
新华社记者 邬惠我 摄
行走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古城中,走进繁华的集市,一个个摊位鳞次栉比,各色商品让人眼花缭乱,此起彼伏的叫卖声更不绝于耳……恍惚之间,仿佛穿越千年,回到繁华丝路。
▲在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州山区拍摄的秋景。
新华社发 高山摄
得益于充足的光热资源和灌溉水源,乌兹别克斯坦成了中亚最大的瓜果生产基地,这里所出产的水果含糖量大,汁多肉厚。在这里,一年四季能看到种类丰富的水果:苹果、香梨、柑橘、草莓、樱桃、桑葚、李子、杏、葡萄、香瓜、哈密瓜……深呼吸,乌兹别克斯坦透着果香味儿。
说到美食,就不能不说抓饭。抓饭是乌兹别克斯坦最具民族特色的食品,各种纪念活动、重要场合都离不开它,堪称“国饭”。在首都塔什干,还有一家“中亚抓饭中心”,无数人慕名打卡。
▲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拍摄的抓饭。
新华社记者 李木子 摄
中乌联合考古项目
乌兹别克斯坦位于欧亚大陆腹心地带,处于连接东西方和南北方中欧、中亚交通要冲的十字路口,是著名的“丝绸之路”古国。古代这里曾是重要的商路汇合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活跃之地,与古代中国文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近年来,我国考古工作者先后在乌兹别克斯坦进行了一系列的考古调查与发掘。
1
明铁佩古城遗址
2012年至201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成的中乌联合考古队对明铁佩古城遗址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系统考古发掘工作,获得了重要考古成果。
作为公元前后费尔干纳盆地内面积最大的古城,明铁佩古城不仅有功能完善的城墙、城门、马面等城防设施,城内外也有规模宏大的大型建筑和道路系统,也有建筑格局清晰、功能完备的手工业作坊,而城外发现的墓葬区则进一步扩大了古城的文化内涵。
▲ 2016年明铁佩遗址作坊发掘区高空影像(上为北)
▲2016年明铁佩遗址作坊区(东南→西北)
▲2016年明铁佩遗址作坊区(西→东)
▲2016年明铁佩遗址作坊区房屋建筑F5(南→北)
▲明铁佩遗址西门马面建筑(西南→东北)
▲2016年明铁佩遗址西门发掘区(北→南)
组图来源: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
2
撒扎干遗址
2015年9至11月、2016年6至9月,中乌考古队对经调查选择的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州萨扎干遗址进行了为期2年的考古发掘,对探究古代游牧民族在西天山西端区域的起源和特征,搞清撒马尔罕古代考古学文化的发展演变序列具有重要意义。
撒扎干遗址发掘的墓葬应属公元前后的古代游牧人的墓葬。与泽拉夫善河流域的考克特佩、奥拉特遗址发现的游牧人墓葬、锡尔河流域的阿克塔姆和库里妥贝墓地等遗存,应属同一考古学文化。从年代、分布地域和文化特征看,它们可能与中国古代文献记载的康居有关。
▲2019年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撒扎干遗址
M11-2航拍图
▲墓道东端泥砖
▲出土遗物照片
▲M11-2:6 陶豆
组图来源:国家文物局
3
拉巴特遗址
2017年5至7月,中乌考古队对乌兹别克斯坦苏尔汉河州拜松区南部的拉巴特遗址进行发掘。苏尔汉河流域属于古代北巴克特里亚的核心区域,是希腊-巴克特里亚、大月氏、贵霜等人群活动的主要地区。
拉巴特遗址发掘的墓葬形式、埋葬习俗和随葬品组合,均与塔吉克斯坦贝希肯特谷地过去发现的阿鲁克陶、图尔喀等墓地相似。
这些发现表明:公元前2世纪末期至公元1世纪前期,在北巴克特里亚地区(今乌兹别克斯坦东南部和塔吉克斯坦西南部)的苏尔汉河河谷平原、瓦赫什盆地周边的山前和丘陵地带,分布着一种特征明显的古代游牧文化遗存。这类遗存分布的时间、空间和文化特征均与文献记载的月氏人相一致,应该是古代月氏人留下的考古学文化遗存。
▲乌兹别克斯坦拜松市拉巴特墓地36号墓墓室、
墓主人遗骸及随葬品。
▲36号墓出土的金带饰
▲36号墓出土的琉璃珠,又称蜻蜓眼
▲36号墓的随葬品包括玻璃、玉石和玛瑙等饰品。
组图来源: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
4
契纳尔特佩遗址
契纳尔特佩遗址由中国-乌兹别克斯坦联合考古队于2019年发现。2024年4月2日至6月8日,两国考古工作者对这里进行了首次联合考古发掘,确定该遗址分布在契纳尔村东侧台地的边缘地带,分布面积约2.5万平方米。
遗址中部的居址区由中心主城和郊区构成。居址区南北两侧的台地上分别有Ⅰ号、Ⅱ号墓地,目前已发掘25座墓葬。居址区的郊区地带目前已发掘200平方米,其中就有贵霜帝国时期修建的房基。“在挖掘墙基时,我们发现一个长方形灰坑,出土了大量的陶网坠,还有典型贵霜时期的陶器——双耳罐。”正在考古现场工作的中国西北大学考古技术员陈新儒说。
▲乌兹别克斯坦契纳尔特佩遗址出土文物。
图源:新华社 唐云鹏供图
据介绍,目前发现的三座贵霜时期房屋中有明显的生活痕迹,还出土了纺织和捕鱼用具。考古人员据此认为,在贵霜时期苏尔汉河区域东侧存在连续的居住痕迹,是贵霜人分布的关键地带,这一发现填补了该时期这一区域历史的空白。
“今年的发掘成果揭示了贵霜居民农业与渔业并重的特色,这不同于月氏以牧业为主的生计方式。”参与考古工作的中国西北大学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讲师唐云鹏说,新发现的植物种子包括小麦、稻米、葡萄等,进一步证实贵霜经济侧重于农耕,并辅以渔业及园艺作物,这与当代中亚经济模式展现出惊人的相似性。
唐云鹏说,贵霜帝国时期对应中国的东汉时期,在中国甘肃省发现的若干简牍证明,贵霜方面曾派遣使节沿丝绸之路到达长安。
▲契纳尔特佩遗址出土文物。
图源:新华社 唐云鹏供图
▲中乌考古工作者
在乌兹别克斯坦契纳尔特佩遗址进行考古工作。
图源:新华社 唐云鹏供图
文|综合自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央视新闻 国家文物局 文博圈 新华社
图|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新华社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 国家文物局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
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 南丽江
审核|方天戟
点击往期原创
▼
徐显秀蓝宝金戒 . 赫拉克勒斯|大康通宝. 皇后悲剧
山西古代壁画|眩晕的山西古琉璃|《金瓶梅》与山西
山西珐华|南涅水石刻.民间原力
错金鸟篆铜戈. 妖姬传奇|嵌玉琉璃带钩.魏文侯之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