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周萍英
特约通讯员 白菲斐
国庆假期,湖北襄阳千年古城再次火出圈,北街、管家巷、鱼梁洲等景区客流高位运行,襄阳古城华丽蝶变的背后,有哪些动力密码?该市的市花和市树分别是什么?又是如何确立的?
10月12日,襄阳人大70年主题展及特别节目举办,以专访、回忆文章和口述史为主的图书《襄阳人大70年》结集印刷,该书从不同角度、不同时期呈现了襄阳人大70年光辉历程,也向极目新闻记者展示了襄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经验做法,透露了很多不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千年古城得保护,三年两部条例推动
襄阳古城拥有2800多年的建城史。一座襄阳城,半部华夏史。
襄阳古城墙是襄阳重要的地标性历史建筑,延续着城市的文化命脉,承载着市民的殷切期盼。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古城墙的保护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十多年前,影响和破坏古城墙的行为时有发生,突出的历史遗留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
襄阳古城墙(邵本刚摄)
如何保护千年古城墙,守住襄阳的根和魂?必须要靠法治的力量来助推。
2016年,襄阳市获批地方立法权,古城墙保护立法首当其冲被提上议事日程,襄阳市人大常委会迅速启动了古城墙保护立法工作。2016年12月1日,《襄阳古城墙保护条例》经湖北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批准,于2017年5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明确了襄阳古城的禁止行为、管理职责及法律责任等,开启了襄阳古城墙保护和利用的法治化篇章。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襄阳古城的全域保护与利用又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襄阳市人大常委会将襄阳古城保护立法纳入重点立法计划项目。2019年11月29日,《襄阳古城保护条例》经湖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批准,于2020年3月1日起施行,襄阳古城保护与发展、保护与利用、保护与建设等一系列新问题、新矛盾被纳入了法治化解决范畴。
襄阳市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工作委员会主任沈德松表示,《襄阳古城墙保护条例》和《襄阳古城保护条例》的先后出台,由古城墙到整个古城,从文化遗产保护到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建立了襄阳古城保护、传承和利用的法规体系,成为襄阳近年来地方立法工作的一大亮点。
管家巷夜景(杨东摄)
如今,漫步在襄阳古城墙上,放眼望去,古城风貌得到巨大改观和提升。襄阳古城也相继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国家级夜间文化旅游消费聚集区和首批旅游休闲街区,古城内的北街、管家巷、单家祠堂、仲宣楼等游客在假日里持续爆满。
“襄阳古城各景区的火爆出圈,就是襄阳古城保护与利用的生动缩影。我们将守护千年古城、赓续历史文脉,用法治力量助推千年古城华丽蝶变。”沈德松表示。
紫薇花女贞树,被定为市花和市树
金秋时节,在襄阳中原路道路两旁的花坛里,大片的紫薇果实挂在枝梢上,随风舞动,美丽壮观。在襄阳的大街小巷,女贞树也随处可见,它们便是襄阳市的市花和市树。
20世纪80年代,国内一些大中城市掀起了评选市花和市树的热潮,国家建设部也有相关要求。1984年,原襄樊市园林局就牵头开展了市花、市树评定的前期工作。据原襄樊市园林局局长邱正森介绍,自然界奇花异草和古树名木何其多,要选出“一市之花”和“一市之树”也不是一件容易事。
紫薇花(通讯员供图)
邱正森回忆说,该局多次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座谈,多方征求各界人士意见,发动群众开展评选活动,经过反复研究讨论,确定作为市花、市树应该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有地方特色,体现襄阳特点,是土生土长的乡土树种;二是栽培历史悠久,为市民所喜闻乐见;三是容易繁殖,普及面广,便于推广。
经过两年的筹备,1986年7月,原襄樊市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召开。会上,提交了选定市树、市花、市标的报告,推荐紫薇花、女贞树分别为市花、市树,委员们对市树、市花入选没有异议。
为什么要选择紫薇花和女贞树作为襄阳市的市花和市树呢?邱正森介绍说,当时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紫薇花、女贞树在当地栽培历史悠久,古隆中、人民公园以及保康、南漳、谷城等山区县常见紫薇。女贞树在米公祠、习家池、隆中风景区、人民公园等地早有栽培,都有近百年以上大树;二是紫薇花、女贞树发展迅速,遍布市区大街小巷公园和庭院;三是紫薇花、女贞树繁殖容易,市民积累了丰富的栽培经验。“可以说紫薇花、女贞树和市民的生活、历史、文化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市民与这两种花木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襄阳紫贞公园(邵本刚摄)
邱正森告诉极目新闻记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93年,原襄樊市又筹建了紫贞公园。这是市区中心规模较大的一个公园,占地约600亩,2016年正式开园。公园主要突出地方特色,名字中的“紫”取自市花“紫薇”,“贞”取自市树“女贞”,公园门前的广场为紫贞广场,出门就是紫贞大道。紫贞公园现在成了市民休闲和锻炼的好地方。
荒洲变绿洲,鱼梁洲成“城市绿心”
洲上,草木茂盛;岸边,金沙碧浪;沐浴在和煦清风里,穿梭在绿树花海间,如今的襄阳鱼梁洲,早已成为市民休闲放松的好去处,而曾经的鱼梁洲,却是一片荒滩,土壤贫瘠、树木稀疏。
鱼梁洲“荒洲”变“绿洲”,“沙洲”变“绿心”的高质量发展篇章,始于2018年。
2018年以来,襄阳市将鱼梁洲定位为城市生态绿心,确定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方向,襄阳市人大常委会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鱼梁洲经济开发区绿色发展的决定》《襄阳市鱼梁洲生态保护条例》,“一决定”“一条例”为鱼梁洲生态保护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凝聚起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强大动能。
《襄阳府志》载:“鱼梁,亦曰槎头,在岘津上,水落时,洲人摄竹木为梁,以捕鱼。”鱼梁洲因此而得名,它面积约20平方公里,至上世纪90年代,依旧是一座沙洲荒岛。直到1995年,原襄樊市决定开发鱼梁洲,次年成立鱼梁洲经济开发区,才启动了鱼梁洲的开发利用。而由于当时对鱼梁洲的开发价值认识不够全面,定位不够准确,鱼梁洲的开发利用曾一度陷于停滞,直到2010年12月31日,长江水利委员会正式下文,明确鱼梁洲可适度开发利用。襄阳各方形成共识:没有规划好,宁可不开发!
随着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被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汉江流域中唯一获准可适度开发利用、面积最大的洲岛,鱼梁洲迎来了发展的有利“东风”。2018年6月,襄阳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支持鱼梁洲经济开发区绿色发展的意见》,明确了鱼梁洲“城市绿心”的发展定位,力争将鱼梁洲建成汉江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的样板。
襄阳鱼梁洲(邵本刚摄)
襄阳市人大常委会围绕鱼梁洲绿色发展,多次实地调研,广泛征求社会意见,反复论证修改,2018年8月《关于推进鱼梁洲经济开发区绿色发展的决定》出台。通过实施全域绿化工程,启动环岛景观带、中央生态公园等重大生态修复项目,全洲绿化面积超过12平方公里,蓝绿空间占比超过70%,鱼梁洲随处见绿,成为全市人民共同的生态财富。
鱼梁洲可以布局什么样的产业?工业能否准入?随着襄阳“一心四城”国土空间格局形成,鱼梁洲“城市绿心”地位更加凸显,鱼梁洲的保护修复与开发利用面临着深层次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尽快启动鱼梁洲生态立法工作,通过法治保护好一方水土,成了当务之急。
襄阳市人大迅速启动立法调研工作,组织相关部门共同探讨,广泛征求社会意见,经过多次调研、论证、修改,形成了《襄阳市鱼梁洲生态保护条例》,并于2022年11月1日,在襄阳市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通过。
作为襄阳第一部区域生态保护地方性法规,《襄阳市鱼梁洲生态保护条例》为鱼梁洲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撑和法治保障,自此,鱼梁洲生态保护有了刚性约束,高质量绿色发展底色更足,“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转化通道更加畅通。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