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玉米变成衣服究竟有多难?从实验室到产品,我们用了整整八年 | 温廷益

图片


图片

美国杜邦、德国巴斯夫、日本东丽、韩国希杰
这些公司经过了很多年的努力,
都还没有做成功,
那难道我们就能做成功吗?

温廷益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格致论道第112期|2024年6月1日 北京

大家好,我是温廷益,来自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大家都吃过玉米,但是我说可以把玉米穿在身上,你相信不相信?如果你相信,就请听一段从玉米到服装的故事。

图片
 
这是1980年时的我。我在天津市长大,从小性格比较内向,不爱说话,好独处,每天在我们家的胡同里用粉笔头在地上画各种立体几何的模型,画各种化合物的分子结构。我们的邻居都说,这个孩子走火入魔了,是不是有点“神经”了,以后离他远一点。

右边是南开大学新生物楼,1982年我考上南开大学微生物学专业,又开始对发酵罐感兴趣。大家知道发酵吗?我们吃的醋、酱油,包括喝的酒,都是由微生物发酵酿制的。所以当时我就有一个梦想:能不能用微生物发酵制造各种化学品呢?

现在大家都知道,我们这个行业不叫发酵工程了,有了一个时髦的名字,叫合成生物学。

我2005年回国。因为我是南开大学毕业的,我的导师也希望我回到母校,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就给了我一个教授岗位。我就拿着录用通知,准备去做一名教授了。
 
图片
▲高福院士

但有次我在北京做一个学术报告,被时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高福院士知道了。他就过来就跟我聊了聊,当时我觉得只是随便聊聊。但他觉得我没有来微生物所的意思后,就用激将法“激”了我一下。

他说,你如果到微生物所来做氨基酸领域的研究工作,如果3年做不到科学院的前三,5年做不到全国的前五,8年做不到全国的前三,对不起,你在科学院就待不下去,会失业的。

我这人可能比较吃这套吧,他这一说,我非得试试我行不行。然后我“背叛”了我的导师,转身来到了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我导师为此好几年不理我。

发酵出优质的国产氨基酸
已完成:10% //////////

说到这儿,大家知道什么是氨基酸吗?氨基酸就是蛋白质的原材料,产业上主要是通过微生物发酵的方法来进行生产的。其中哪个氨基酸生产量最大呢?就是谷氨酸,我们吃的味精就是谷氨酸钠。

图片
 
那排在第二个的氨基酸是哪个呢?是赖氨酸。大家可能对赖氨酸不太熟悉,但它是9种人和动物必需氨基酸之一,非常重要。

图片
 
而且赖氨酸在常规的谷物饲料中含量比较少,所以是一种极为重要的饲料添加剂。大家吃的猪肉、牛肉、羊肉和鸡肉,之所以价格在国内还能保持那么低,赖氨酸功不可没。而且添加了赖氨酸之后,这些猪和鸡不但长得快,营养和肉质也会变得更好。

我们国家是一个氨基酸大国,全球60%左右的氨基酸是在中国生产的,但是我们却不是一个生产强国。主要原因是我们的微生物发酵菌种生产性能较差、生产成本较高,特别是我们的菌种专利数量还非常地少。所以我来微生物所第一件事,就要做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的生产菌种。

我2005年11月到了微生物所。我一报到,就去看了所里从事工业微生物的实验室,当时还是在用传统的诱变育种。

图片
 
诱变育种是什么概念?就是用紫外线以及像硫酸二乙酯(DES)等化学物质诱导菌株突变。诱变完有大量的工作,有像右图那么多的平板都需要去筛选。那你筛选到的突变是不是你要的?不知道。这就像小朋友开盲盒,开到的东西是我要的吗?未必,但是投入的工作量很大。

图片
 
而当时,国外已经能通过合成生物技术进行基因编辑。它是在DNA水平上去做工作,相当于私人定制,我想改哪里就改哪里,我想怎么改就怎么改。于是我回国的第一件事,就是利用在国外学到的基因编辑技术,创建一个工业微生物个性化菌种改造与创新的平台。

图片
 
我先把细菌的所有的代谢途径的基因都输到计算机里,做成一个网络模型;然后通过模型预测出来应该改造哪些基因;然后再进行合成生物学的基因编辑;随后再进行发酵罐的验证、各种组学的验证;然后一圈一圈这样循环。就是我们合成生物学的8个字:设计、构建、测试、学习。经过多轮的这种循环之后,我们菌种的产量就上来了,副产物也在减少。
 
图片

2007年时,宁夏一家企业找到我,希望改造赖氨酸的生产菌种。当时这家企业在国内氨基酸行业里排到中等水平,但是它的生产菌种的产量太低了,转化率也太低。他们希望能够降低成本,增加企业的利润。

于是我们就用刚才提到的这套平台,用计算机模拟一步一步地改,一共给它改了17个基因,最后无论是糖酸转化率、还是产量,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一举两得的好事,为什么别人都不做?
已完成:30% //////////

可是这个时候又出现了一个问题。我2005年回国时,赖氨酸的价格是1吨3万多元,等到了几年之后,赖氨酸的产能过剩了。我们国家2020年赖氨酸产能达到了300万吨,现在已经达到了350万吨。这就使得利润率急速下降,每吨从3万多到1万多,最低降到了5400元,企业没有利润了。

图片
 
有一天,我在办公室就琢磨怎么帮企业把产能过剩的事解决。突然我发现,就跟大家现在看见的图一样,左边是赖氨酸的分子结构,它叫2,6-二氨基己酸。如果我把带红圈的这个1位的羧基去掉之后,就成了右边的1,5-戊二胺,这不就是我们做尼龙的单体原料?尼龙那有多大的市场!

图片
 
就那么一步反应,就能做那么大的事,这件事轮得上我们来做吗?于是我就叫我的助手梁勇博士去查。他发现,90年前也就是1934年,美国杜邦公司的卡罗瑟斯博士发明尼龙的时候,就是用5个碳的戊二胺和10个碳的癸二酸聚合成性能非常好的尼龙510。它跟蚕丝一样,穿在身上凉凉的。

但是,化学合成法制备戊二胺用的原料成本太高,纯化也太难做。于是他们到了1937年,退而求其次,开发了性能略差、但化工合成成本更低的己二胺,也就说用6个碳取代了5个碳,开发了尼龙66技术。

图片
 
这是一张尼龙丝袜的广告。它当年的描述是“像蛛丝一样细、像钢丝一样强、像绢丝一样美”。这个尼龙丝袜杜邦公司卖了4天,竟然销售了400多万双,后来更是风靡全球,成了一个时代的象征。

你看,二战时的尼龙丝袜都能带来这么大的收益,那现在尼龙市场得有多大?2021年全球尼龙的市场规模超过1000万吨,产值1.5万亿-1.8万亿元,但90%以上是尼龙6和尼龙66。而要做尼龙66,用的己二胺的前体己二腈已经被国外企业垄断,这就导致我们国家在尼龙66行业80%以上的利润都被外企拿走了。

一边是赖氨酸产能过剩,一边是尼龙被“卡脖子”。如果我们能够用赖氨酸合成戊二胺,那不就把赖氨酸的产能过剩和尼龙卡“卡脖子”两个问题同时解决了?

但梁博士查回来的结果又告诉我,美国杜邦、德国巴斯夫、日本东丽、韩国希杰这些公司,他们都想走通这条路线,经过了很多年的努力,就因为工艺放大、废弃物处理、成本等各种原因都没有做成功。那难道我们就能做成功吗?

图片
 
大家知道我的性格,谁一激将我就上了。企业老总说,你试试。我说,试试咱就试试!于是我们就选择用大肠杆菌做生产菌株。

大肠杆菌的优点是17分钟就能传一代,基因信息完备,遗传操作系统成熟,代谢途径和调控机制研究也非常深入。但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大肠杆菌自身不能利用赖氨酸合成戊二胺。

图片
 
既然我从大肠杆菌出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要让大肠杆菌能够合成戊二胺,就是把外源基因引进到大肠杆菌,通过基因改造,使大肠杆菌能够合成戊二胺。

第二个目标就是让大肠杆菌高产戊二胺,还让它的副产物越来越少,这件事我们也做到了。

同时还出现了第三件事,戊二胺对大肠杆菌有细胞毒性。也就是说戊二胺到了一定浓度,大肠杆菌就不生长了,这就麻烦了。于是我们又在大肠杆菌的细胞膜上加了一个转运泵,就跟我们用的水泵似的,只要一产生戊二胺,这个转运泵就能把戊二胺从细胞内转到细胞外。
 
图片

最后经过这些努力,我们的产量已经达到了全球领先的水平,摩尔转化率接近100%,底物赖氨酸几乎百分之百被转化成了戊二胺,也就说我们合成戊二胺的这步成功了。
 
图片

在实验室能够合成制造出戊二胺后,接下来还要把它纯化出来。于是我们又在实验室建立了不同的发酵工艺和纯化工艺,得到了2个9(99%)以上纯度的戊二胺。

从实验室到产品的艰难跋涉
已完成:60% //////////

实验室里的成功让我们非常兴奋,信誓旦旦地跑到企业去做中试了。可是,令我们想不到的事出现了。

图片
 
大家看,我们实验室里从5升的旋转蒸发仪做到20升的旋转蒸发仪。20升的旋转蒸发仪对应的是什么呢?对应的是50升发酵罐产生的发酵液。但是我们中试千吨级的时候,发酵液要用到1.5立方米的发酵罐,也就是说要比原来多产生300倍-600倍的发酵液。

旋转蒸发仪下边是油,温度要达到120℃把戊二胺减压蒸馏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至少要做到直径5米以上的球体,用它去蒸发。而这么大的旋转蒸发仪表面的蒸发量太大,能耗太高,这在产业化上是行不通的。
 
图片
▲左:提取工艺走不通
右:大量设备报废

于是,我们又和企业设计了不同的中试设备。但是大家看,我们最后做出来的东西有的像排骨,质量非常差,这种纯度根本没有办法去做我们以后要做的尼龙和服装。

这个时候,大量的设备报废,企业的几千万已经打了水漂,这对我、对企业来说压力都非常大。怎么办?坚持不坚持?不坚持,没法交代;坚持呢,做不出来又怎么交代?我就得离开科学院,刚刚说了8年嘛。所以已经开弓没有回头箭了,必须坚持下来。

这个期间非常苦,包括我、包括刘树文博士,我们每天都干到夜里两三点,因为研发中心晚上10点关门,我们出来之后要翻墙头到职工宿舍去睡觉。刘树文博士更是最长一次连续做了45天,为此还推迟了婚期,工业化实在是非常艰难的一件事。

图片
 
不管怎么样,经过3年努力,我们做成了,把戊二胺的中试成本从刚开始的9万多元降到了2万元左右。大家看右边红线框出的这些设备,都是我们重新研制的。
 
图片

然后又经过2年的努力,在2020年8月,我们在黑龙江大庆市建成了全球第一条万吨级的戊二胺生产线。这个生产线和我们中试又有很大的区别。它用的是精馏塔,成本就会更低。

图片
 
我们同时又用戊二胺聚合成了尼龙56,做了切片,做成长纤维、短纤维。它的黏度也达到了2.5左右,分子量达到2.5万左右,达到了纺丝的要求,就可以用来做衣服了。

图片
▲左:吸湿性强
右:易染色

刚才我说戊二胺比己二胺好,那尼龙56自然要比现在尼龙66好。它的优点很多,我举几个方面。它吸湿性强、易染色、难燃、玻璃化温度低。

小朋友们冬天脱衣服时是不是滋啦啦地“电闪雷鸣”?为什么?静电太强了。但是你要穿上我们尼龙56做的服装,由于它的吸湿性非常强,不会带这么强的静电,晚上脱衣服就不会把你吓着了。
 
图片

▲耐磨性强


它还非常耐磨,特别柔顺、丝滑,夏天穿着也非常干爽。现在网上就有我们尼龙56做的瑜珈服、内衣、防晒服,性能明显地超越了尼龙66。

图片
 
同时,我们的合作企业还和国内外一线品牌开展合作,估计未来大家穿的鞋的鞋面都会是我们尼龙56的。而且他们在国外卖的价格能卖到每吨3.2万元,因为我们尼龙56里的戊二胺来自生物,国外现在特别认生物基的产品,在国内卖的价格反而还没有那么高。目前,这家企业也从原来的中型企业,成为了国内氨基酸产业前三名的巨头。

合成生物学还有更广阔的天地
已完成:80% //////////

我们做了一个什么工作?打通了从玉米到服装的全流程。
 
图片

我们拿玉米做成淀粉糖、再做成葡萄糖、再做成赖氨酸盐酸盐、再做成戊二胺;接着做成尼龙56晶体、尼龙56切片、尼龙56长纤和短纤;最后做成布料、做成各种服装。这样,就实现了我们把玉米穿在身上的目标。

图片
 
我们现在正在以戊二胺做单体,做尼龙5X系列,包括尼龙510、尼龙512。
 
图片

我们未来要做的东西包括海下的油气管道、绳索、降落伞、火箭的整流罩,包括人工血管管钳的线,都可以拿我们的材料做。所以我们国家将走出一条生物基尼龙5X的路,这和国外石油基的尼龙6X的路是完全不同的。

图片
 
而未来的合成生物学有可能将30%-60%的石油基化学品都通过微生物制造来实现。什么概念呢?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煤化工产品、石油化工产品,以后很大部分都会通过玉米或者秸秆来做原料进行生产。
 
图片

2005年夏天,也就是我来微生物所之前4个月,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给微生物所写了9个字:“微生物,高科技,大产业”。这也是我近20年来追求的目标。

我儿时的梦想就是生物制造,做一个产品。现在我已经有三四个产品在祖国大地的企业上得到了应用。我们最终目标是要实现以塑料取代钢材,实现更环保、更低碳。

在座的同学们,如果你们有志于以后做合成生物学、生物制造方面的研究工作,可以加入到我们团队里,加入到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一同让我们中国的微生物站到国际科学的最前端。

谢谢大家!

- END -

文章和演讲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格致论道讲坛立场。

版权说明:
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的媒体转载和摘编,
并且严禁转载至微信以外的平台!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