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S榜单的新老比拼,电力国央企如何高压开新能

图片

【摘要】储能产业厮杀激烈,强者稳立潮头的同时,总有几匹“黑马”闯入,战绩亮眼。

2023年PCS供货量榜单上,老牌强者南瑞继保龙头位置稳定,而位列六位、七位的许继和株洲中车时代电气则是两匹最大的“黑马”。

于此同时,制氢电源市场逐步火热。阳光氢能、中车时代电气、南瑞等企业斩获大订单;许继电气南都电源、福瑞电气等开始布局制氢电源赛道。

几十载栉风沐雨,电力国央企出彩背后,隐藏什么样的逻辑?

以下是正文:

南瑞、时代电气、许继的崛起,离不开背靠大型国央企这一关键,能源行业的中高压之下,市占率是发展底盘。

老牌国央企如何稳住底盘,持续超车?

01

电力国央企PCS端成绩亮眼

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公布的2023中国储能PCS提供商出货量Top10名单,南瑞继保、许继、株洲中车时代电气在国内外市场表现向好。

其中,国内市场许继、时代电气、南瑞继保依次包揽第6-8名,海外市场南瑞继保位居第三,时代电气位列第九。三家国央企在榜单中实力依然相对稳定。

据统计,2023年内,各大央企发电集团共发布了25批次集采,合计采购储能系统超36GWh,储能电池24GWh,储能PCS合计超4.8GW。

集采中有104家企业入围中标候选人榜单,储能系统集成企业的数量实现暴增,市场竞争极为激烈,宁德时代遥遥领先,比亚迪、许继电气、海博思创、阳光电源、中车株洲所等入围候选超过10次。

图片
图源:北极星储能网

2023年有7家企业中标央企集采的总规模超过1GWh。

在PCS端,汇川技术、中电电气都获得1GW左右订单,科华数能、许继电气分别获得超600MW以上订单。

图片
图源:北极星储能网

目前,我国的储能发展主要集中在电站和大型储能领域,需要央企进行宏观调控,平衡各地用电需求,并结合民营企业的技术与市场活力,推动储能产业全面平衡发展。

借助当前东风,南瑞、时代电气、许继等的发展成绩,实际也是我国储能国央企的缩影,储能市场竞争格局中,国央企正受到更多支持而拥有更高的影响力。

02

高压开新能的优势所在

基于国央企储能厂商的本征优势,其本身拥有更多获取资源的能力,但实际最重要的是对于电网机理和运行机制的独到理解,以及强大的电网仿真能力,这与国央企的可触及资源密切相关。

南瑞继保

1995年创建,最开始的班子就是沈国荣原来所在的微机继电保护课题组。

南瑞继保专业从事电力保护控制及智能电力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化。其企业发展史,也是我国电网保护技术的发展历史。

长期服务于电力行业的南瑞继保对电力系统运行机理有着深刻理解,也因此很早就意识到储能具备电源、负荷灵活可控的双重特性,这对后续的储能体系建设有很大帮助。

从实验室到企业,创立近三十年的南瑞继保继电保护产品在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近40%。公司储能变流器累计出货量超过10GW,直流侧超3GWh,构网储能国内市场占有率接近90%。

近十年来公司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14.3%,利润水平保持稳步增长。

中车时代电气

脱胎于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始终坚持交通与能源双轨并行。

稳定业绩的背后在于,其是高铁和地铁等轨道交通设备的重要供应商。且已掌握IGBT全线技术,并实现了全电压覆盖,直供国家电网。

从数据层面来看,2023年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营收217.99亿元,同比增长20.88%。作为全球第一大轨道交通装备供应商,轨交装备业务企稳回升,营收高达129.09亿元,大单“钉子户”名不虚传。

新兴装备业务领域,23年公司营收达87.32亿元,同比增长69.64%,其中功率半导体和新能源电驱动下半年实现超50%的增长,需求带动作用明显。

许继电气

我国最早具备自主设计继电保护产品能力的企业,拥有多年研发制造经验以及多场景电网应用经验。背靠电气装备集团,背景深厚。

作为承接电网相关设备研发生产制造的核心企业许继旗下公司,其更大的优势在于深耕多年的电力电子技术储备,以及基于电网业务的强大仿真能力。这意味着,其对如何抑制低频振荡、理解电网机理等经验较足。

从财务数据来看,2024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09亿元,净利润2.37亿元,增幅高达47.39%。此外,公司的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提升至18.27%和9.38%,相较于上年同期的13.64%和5.73%有大幅改善,降本增效成果明显。

许继是当前储能PCS主要玩家之一,数据显示,2023年,许继电气PCS产品出货量超4.5GW,收入同比增长268%。有机构预测,2024年许继或将实现PCS收入翻番。

03

宏观政策发力储能产业

国央企杀出重围背后,一个核心的变化是储能产业的宏观政策发力。

据统计,截至2024年7月,已累计发布约2200余项储能政策。2024年1-7月,新增发布政策497项,是去年同期的1.6倍。

根据《2024年储能抢占制高点发展蓝皮书》,2024年一季度中国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达到13.05GW/32.19GWh,电网侧储能继续发挥核心作用,装机占比高达63.3%;发电侧储能占比稳定在29.5%,以风电、光伏配套储能为主;用户侧储能占比7.2%,工商业储能占据主导地位。

未来,电化学储能技术将显著提升,固态电池技术有望为储能产业带来颠覆性变革,混合储能技术与新型储能技术的发展为储能系统降成本、多元化添砖加瓦;储能产业链逐步完善,产能规模持续扩大,预计到2029年,全球储能电池产能将达到1000GWh以上。

在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市场机制逐步完善、储能标准体系渐趋建立的现阶段,储能行业内卷化成为必然,储能国央企代表性企业的大幅加码,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当前的阶段性内卷难题。

而在阶段性内卷难题的缓解后,未来市场仍需经历洗牌走出有质量的储能企业,国央企的发力也成为初步塑造产业格局的帮手,助力储能行业提升稳定性。

04

尾声

在储能竞争更为激烈的当下,国央企的发力给产业格局变化带来了另外一种可能。

现在是阶段性内卷,未来还是需要靠洗牌走出有质量的储能企业,国央企的发力也从这个角度影响了产业座次,提升了整个产业收束的稳定性。

在后储能竞争时期,市场可能需要更多懂电网运行、电网机理,拥有更多经验和资源的企业先发展起来,顺势带动整个梯队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