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移风易俗 倡树文明新风|山东两部小戏曲入选全国展演,“整顿份子钱”这样入“戏”→

10月10日,首届全国小戏小品展演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市举行。发布会上表示,首届全国小戏小品展演将于10月16日至28日在湖南省长沙市举行,28个省份的优秀作品将集中展示,山东的两部小戏曲——山东梆子《闯关赴任》和两夹弦《公鸡过寿》入选。

首届全国小戏小品展演由文化和旅游部、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办,该展演将举行开闭幕式、小戏小品展演、一场一评、专题研讨等一系列活动。小戏小品展演部分共遴选出56个作品组成12台演出,参演作品富含生活气息和时代精神,彰显出文艺创作者的灵感和活力。其中,山东入选的《公鸡过寿》曾获第十九届“群星奖”,这是全国群众文艺领域政府最高奖。该作品以美丽乡村建设中移风易俗为题材,通过幽默风趣的演绎,讲述了一个关于随礼现象的故事,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社会影响力。

图片

小公鸡反映大现象

《公鸡过寿》中,抠门的村长“铁笊篱”破天荒要办寿席,专门邀请村民“油条李”和“红山楂”来随礼。二人随礼攀比,却发现寿星是只小公鸡,由此引发了一系列有趣的故事。最终,两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决心改掉不正之风,树立正气。

剧目最初的灵感来源于基层,菏泽市定陶区两夹弦非遗保护传承中心主任侯彦丽带领剧团下村演出间隙,听一位村民谈到随份子的事情,于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了创作。过寿、随礼作为千百年来形成的风俗习惯,虽然展现的是平凡生活中的日常小事,背后却隐藏着移风易俗的社会大课题,越来越多的人忽视了随礼的真正意义,开始注重形式和攀比。

该剧目通过夸张、讽刺等手法,特别突出了随礼现象的荒谬性。村长“铁笊篱”拿出账本做凭据,村民“油条李”和“红山楂”二人才发现是自己经常虚列名目请客吃饭让村里滋生歪风邪气,不禁羞愧无语,从而揭示出随礼现象背后的虚情假意和利益计算。剧中发现寿星是只小公鸡的转折点,不仅增加了剧情的荒诞性,也讽刺了随礼中的不合理现象。最终,两位村民幡然醒悟,体现了剧目创作者对这一社会现象能够得到有效改善的殷切期望。

图片

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并重

两夹弦起源于山东菏泽地区,距今已有两百余年的历史,不仅是山东地区的主要地方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戏曲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2008年,两夹弦被列入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鸡过寿》实现了“随份子”现实事件和两夹弦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既登得了大雅之堂,也走得进人民群众。

两夹弦的艺术核心是唱腔,讲究口齿清楚,字正腔圆,以真声为主,尾声翻高用假声,保持了传统的演唱特色。《公鸡过寿》在唱腔上继承了这一特点,唱腔婉转、节奏欢快,充满了鲁西南地区的乡土气息和民间文化特色。同时,两夹弦剧目多以农村题材为主,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公鸡过寿》根植于乡村风俗,通过充满生活情趣的故事反映了现实社会问题,舞台设计富有乡村气息,体现了两夹弦剧目关注社会、贴近生活的特点。

剧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小公鸡的拟人化处理。作为剧目中的关键角色,寿星小公鸡不仅能够唱歌跳舞,还拥有自己的情感体系和动作展现,从道具转化成人物,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了演绎好这一形象,公鸡的扮演者赵占朋可没少下功夫,他从网络上找到了与公鸡相关的视频,反复观看并进行学习和模仿,比如公鸡如何打鸣、如何走路、抬头的幅度,并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公鸡的生活习性。同时,创作团队设计了一个全部使用真公鸡羽毛覆盖的道具,交由演员穿戴。最终呈现的舞台演出中,小公鸡惟妙惟肖,载歌载舞,有效增强了轻松幽默的喜剧效果。

移风易俗仍在进行时

艺术源于生活,《公鸡过寿》反映的“随份子”现象,并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隐。国庆期间关于随礼现象的吐槽层出不穷,一男子更是在7天假期内收到了8张婚帖。婚礼给亲朋好友提供了欢庆相聚的机会,也对参与者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压力。

面对随份子的压力,一些年轻人开始采取新的应对方式。有新婚夫妇设计了礼金互免卡,与朋友互相约定不送礼金,只用带有祝福语的互免卡表达心意。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主客双方的人情包袱和经济压力,让祝福变得更加轻松纯粹。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人情负担”的概念,强调通过持续推进高额彩礼、大操大办、散埋乱葬等突出问题综合治理,降低农村人情负担。两夹弦《公鸡过寿》的展演,同样表达了对这一社会课题的关注。移风易俗并非一蹴而就的易事,年轻人可以用新的观念推动其逐步改变,让“整顿份子钱”成为年轻一代的新风尚。

来源:大众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