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网上刷到这么一张图片:
这是一对跨国情侣的有趣对话。
女主是中国人,男主是德国人,他拿了个挖耳勺放在桌上,一脸懵地问对方这是什么。
让老外自己猜猜看,竟然还以为是个特别小的冰淇淋勺呢。
话说要真的用这个“小勺子”吃冰淇淋,还没等吃完,冰淇淋都化完了。
「 挖耳勺 」
网友@蝌蚪妈的英国生活:震惊老外的神器,老外都托我从祖国代购。挖耳勺,英国人表示没见过这个神器,看到都觉得太神奇了。
网友@困困猫猫:留学生行李查漏补缺,挖耳勺套装,一度怀疑西方人耳朵没有耳垢,真的所有的西人超市都找不到。
挖耳勺这种小东西,我想没有哪一个中国人不知道的吧。
但就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东西,90%的老外都没见过,更别说用过了。
其实,在欧美国家,西方人,尤其是白人,汗腺发达,油脂分泌多,他们的耳屎都是“湿”的,所以他们更习惯于用棉签来清洁耳部卫生。
而我们中国,也包括韩国、日本等国的人,绝大多数人耳朵里都是干的,所以挖耳勺用起来更方便。
「 电瓶车」
在咱们国内,电瓶车真的是普及到了每个角落,共享电动车更是遍地都是。
每天上班路上,我们都能看到好多电瓶车在车流里穿梭,毕竟它方便又快捷,停车也相对容易。
但是在欧美国家,电瓶车却很少见。前阵子小姨去美国旅游,她说在大街上几乎看不到电瓶车。
如果你在欧美街头骑上一辆电动车,一定会成为人群中的那颗最闪亮的星。
事实上,“小电驴”在国外的使用环境还是比较受限的,就拿欧盟对机车的严格法规来说,但凡时速超过25km/h的就必须持有驾照才能上路,与此同时,这类车型还被划分在机动车类别中,必须要走机动车道。
简而言之:欧洲的电动自行车在国内概念下算不上电驴;国内概念下的电驴放在欧洲算机动车但打不过油摩托车。
网友@万万:为什么日本没有电瓶车呢?突然发现日本只有自行车和摩托车。
帖子下面有网友解答说,其实日本有电瓶车,但只能是电助力,就是你不蹬不走。像是一扭就能走的,属于机动车,需要驾照,其他各种限制也比较多。
「 纱窗 」
在国内装修房子时,默认都是要安装纱窗的,但国外并不是这样。
就拿法国来说,大部分房子都没有纱窗,这让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议。
主要因为法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天平均温度不会高于 30 度,蚊虫相对较少,因此法国人防蚊虫的观念不强。
在法国城区,特别是市中心,人口居住密集的地方,虽然蚊子比乡下多一些,但很多家庭仍然不愿意安装纱窗,顶多有个毫无防蚊作用的护窗板。
他们对蚊虫传染病传播也不咋重视,顶多平时买点杀虫剂喷喷。
网友@八吧啦法国:法国以前真的蚊虫不多,这几年慢慢多了起来,还是需要纱窗的。
网友@快乐小魔女:在国外总需要做些意料之外的是,比如说装纱窗。真的难以理解夏天明明很多飞虫的瑞士,居然没有装纱窗的窗框。
「 蚊帐 」
除了纱窗没有普及,国外的蚊帐使用率也很低。
记得之前里约奥运会的时候,中国运动员带了蚊帐过去,那可把外国运动员羡慕坏了。
他们觉得这简直是个神奇的 “帐篷”,既能防蚊又能给自己一个独立的小空间。
而在国外很多地方,他们没有用蚊帐的习惯,更多的是靠喷驱蚊水来防蚊,但有时候效果并不理想。
网友@大象苏打水:欧洲跟团,千万记得自带个蚊帐啊。
网友@RICH:英国那么多虫子为什么没有蚊帐卖啊!真的很怕蜘蛛和大虫子。
「 漱口杯 」
国内家家户户都有的牙杯/漱口杯,国外其实是不用的。
欧美人家里大多没有漱口杯,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听从牙医的建议。在他们的观念里,不漱口或者刷完牙用漱口水,能让牙膏的功效发挥更大。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用的漱口杯容易积水,短短几个小时细菌就会大量滋生,对口腔健康不利。
小编其实也是不用漱口杯的,平时就是用手接水漱口,方便又卫生。
「 遮阳伞 」
老外不爱用遮阳伞,主要是因为中西方审美差异。
在国外,人们更热衷追求小麦色皮肤,认为这是健康的象征。他们觉得通过晒太阳可以获得这种肤色,所以更喜欢用防晒霜来抵挡紫外线。
而在中国,或者说亚洲,很多女性追求白皙的肌肤,认为这样的肤色更加美丽。遮阳伞就成为了出门必备的防晒工具,因为它能提供有效的物理防晒。
就拿在草坪上露营来讲,老外大多是为了去晒太阳,国内则喜欢用各种帐篷、伞之类的物理防晒工具。
说在最后:
这些国内常见,国外几乎没有的东西,是不是很有趣呢?
它们不仅反映了不同国家的生活习惯、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也让我们看到了世界的多样性。
你还知道哪些国内有国外没有的东西呢?快来评论区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发现“赞”和“在看”了吗,戳我试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