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诰命夫人”到底有多牛,为什么古代女性都要争?

图片

在古装剧中,我们时常看见“诰命夫人”这一称呼。如电视剧《知否》盛明兰就获得了诰命,成为“诰命夫人”。

图片

图片

不仅是女性在争,甚至一些男性角色,也在为亲人的一个诰命努力:

图片

图片

大家都在争“诰命”,那么究竟什么是诰命,又为什么要争“诰命”呢?

什么朝代才能获得“诰命”

我们常听到的“诰命”,实际上指的是一份“诰命夫人”的封号。不过“诰命夫人”可以简称为“诰命”,“诰命”却未必一定是指“诰命夫人”。倘使弄不清这其中的渊源,搞不清朝代便要争“诰命”,可真要南辕北辙、徒劳无功了。

若是单论“诰命”这个词,可实在是历史悠久。早在《周易》泰卦的卦辞中,便有“勿用师,自邑告命”一句,这里的“告命”也就是后世的“诰命”,意思是训诰政令。但这又不是普通的政令。“诰”字在古代,特指帝王对下的训示。商汤伐桀前,便作有《汤诰》一篇誓师;西周成王任命康叔管理殷商地区时,也作有《康诰》。由于这种训示讲话大多发生在官员就任之前,到了汉代,“诰”除了专指帝王训示之外,也开始包含有封官的意思。不过在大部分时间里,“诰”还是更多指君主对臣子的讲话。“唐代大除授、大赏罚用制诰。”

那么究竟要到什么时候,“诰命”才是指给女性的封号呢?这只能再等到宋代了。作为一个文气充沛的朝代,宋朝不仅在文人诗词上独领风骚,在公务文书上也着力进行了一番改革,给功能不同的文书详细分成了不同的叫法。比如册封皇后、皇子、三师(太师、太傅、太保,是宋以后对文臣的最高荣誉官衔)等级别的大臣,所用的文书要叫“册书”;处理国家大事的公文,要叫“制书”。“诰命”在宋代,就是专指“应文武官迁改职秩、内外命妇除授及封叙、赠典”(《文献通考》),也就是官员任命和封妻荫子的一种文书。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看以宋代及以后的明清为背景的电视剧时,才能看到“诰命夫人”这种说法。此前热播的电视剧《星汉灿烂》,虽然在原著小说中有提到“诰命”,但因为电视剧以汉代为背景,便对相关情节做出了修改。

图片

图片

由此可见,在历史上的大部分时间里,“诰命”与“诰命夫人”之间是不相通的。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穿越了,却穿越得不巧,没有精准降落到宋元明清这几个朝代,那么作为一个女性,是不是完全没有追求了呢?

也不全是。从秦汉开始,就已经有给皇室亲属中的女性或者重臣妻女“封君之号”的做法了。比如汉景帝便给了自己的岳母、王皇后的母亲“平原君”的封号。这位王皇后是一位再嫁之妇,她与前夫生的女儿也在自己的儿子汉武帝登基后被封为“修成君”。除了这些本来就与皇家有些关系、却又不算直系亲属的女性之外,也有借助丈夫的权势得到封号的。东汉著名的“跋扈将军”梁冀之妻孙寿,便因有人想巴结梁冀,被提议封为“襄成君”。这位孙夫人的权势丝毫不逊于其夫。据史书记载,她虽然嫁进了梁家,却很有一些“财务自由”,自己给自己盖了大豪宅,而且就在梁冀府邸的对街,夫妻俩“互相夸竞”,竟然相互炫起了富。

图片

图片

秦汉时期的这种“封君”,大部分时候不需要看丈夫的身份地位,而是看女性自己的本事,比如生了个女儿当了皇后、太后;或者给哪位皇帝当了乳母(汉安帝便封自己的乳母王圣为野王君)。而且秦汉的“封君”都有自己的封邑,俨然一个个小型诸侯。

到了唐代,整个朝堂的官职系统和行政体系都较秦汉有了很大的改变:以封地作为官员俸禄的做法已不流行,官员品级的高低也另有一套排序方式,而不是看这个官职一年能拿多少粮食。与之相对应,对女性的封赏也不能像秦汉那样用一个“封君”解决全部。不过唐代对女性的封赏也还是留有秦汉时期的印记,比如一品官员的母亲或妻子,便可以封为“国夫人”;三品以上官的母妻为“郡夫人”;四品为郡君,五品为县君。我们熟知的杨贵妃的三个姐姐,便分别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就是女性封号中的最高一等。乍一看这些名字,怕是还真以为要给她们一个国或是一个郡做封地,但实际上这些地域区划只是一个品级象征,却没有秦汉时封君那么大的意义了。

图片

图片

到了宋代,连这一点隐约能看到的分封时代的残留也没有了。宋代对皇帝妃嫔之外的女性封号划分更为细致,一共有十四等,其中前五等大长公主、长公主、公主、郡主和县主,一听就知道不是皇帝的女儿就是宗室之女,基本与常人无缘;之后的国夫人和郡夫人,是为超品秩的国公和郡公一族女性准备的,要想获得难度也很大。再之后的淑人、硕人、令人、恭人、宜人、安人、孺人,才是一般官员可以按自己的品秩、为自己的母亲或妻子向皇帝申请的封号。其中能够申请孺人的最低官职是通直郎,这个官职在北宋是六品。也就是说,如果自己的官职比六品还低,那能为母妻申请到封号的可能性就极低极低了。所以在《梦华录》中,男主顾千帆拼尽全力,也要升上五品官,这样才有万全的把握为自己的“姑母”请到封号。

由于宋朝任命官员的文书都叫“诰命”,因此无论“大长公主”还是“孺人”,都一样是“诰命夫人”。这到了明清又有不同。明清时期给女性的封号名称基本沿用宋代,只是更明确地规定了各个封号的品级:一品和二品都称夫人,三品为淑人、四品恭人、五品宜人、六品安人,七品以下都是孺人。不仅如此,由于明清时期任命官员,一品到五品用“诰命”,六品以下用“敕命”,因此这些封号也被分成了“诰命”和“敕命”。又因为一品和二品的封号都叫夫人,为了区分,我们时常在戏文小说里看到的“一品诰命夫人”这个说法就这样“合成”出来了。

如何获得一份诰命?

搞明白究竟穿越到什么朝代才能争到诰命,那么究竟应该怎么做,才能拥有“诰命”呢?

对女性而言,得“诰命”这件事似乎总逃不过男性的帮助——非得是自己的丈夫或者儿子当了大官,才能为自己请封诰命。就连《梦华录》中口口声声要挣“诰命”的孙三娘,所做出的努力也就是日日监督自己儿子读书。这是因为从初衷来说,朝廷给女子赐“诰命”,主要目的便是鼓励女性相夫教子。只有激励丈夫实心任官、儿子努力学习的女性,才会得到朝廷的认可。

那么得到“诰命”的“执念”对女性来说,终点必须是攀附男性吗?

图片

图片

我们首先从秦汉看起。虽然严格意义上来说,秦汉时期并没有“诰命夫人”这一称呼,不过王莽曾以皇帝的诰命封东汉名臣崔骃曾祖母师氏为“义成夫人”,这也被一些人视为“诰命夫人”的起始。这位师老太太可不像前文说到的那些靠和皇家攀亲戚或是靠丈夫的“封君”一般,她得封号,靠的是自己的真才实学。《后汉书》中记载,她虽为女子,却“能通经学百家之言”,王莽因此封其为夫人,佩“金印紫绶”,这在后宫是皇后或仅次于皇后的贵人、夫人、贵嫔才能使用的,在外朝配“金印紫绶”的则必须是相国、太尉这样的高官。与其说老夫人是“第一诰命夫人”,或许称其为“第一女相”更为合适一些。

到了唐代,各级夫人封号便几乎与丈夫或儿子的身份绑定。不过这也并不意味着唐代女子获得“诰命”只能靠男人。众所周知,托女帝武则天的光,唐初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女子地位急剧上升,在祭祀权、参政合法性上都得到了一定的突破。在她之后,唐中宗的韦后也是一位不甘于寂寞、积极参与政治的女性。为了壮大支持自己的力量,她们毫不意外地选择了将女性引入一直被男性垄断的政治生活中。韦皇后便曾向丈夫唐中宗上疏,要求如果女性并不是因为自己的丈夫或儿子而获得封号,就应当与同品级的朝廷命官一样,承担一定的政事,子孙可因她受荫,府门前摆放与同品级官一样的棨戟(诸妇人不因夫子而加邑号,许同见任职事,听子孙用荫,门施棨戟)。这样,获得封号的女性便不只是得了一个“荣誉称号”,而是真真切切地得到一份官职。

图片

图片

那么,在女性被严格排斥于政治之外的封建社会,真的会有女性不靠丈夫和儿子获得封号吗?有的。武则天掌权时,有一年契丹来犯,平州刺史的妻子奚氏率领平州城内女子,和男子一起参与到守城战中。敌人退后,奚氏因战功封诚节夫人。倘使按照韦皇后的建议,奚氏便可以成为拥有实权的一方守将。虽然韦皇后的这份上疏随着她的去世被同这一时期确立的许多提高女性地位的政令一起扫入故纸堆,可这一点星星的火光,确实值得“穿越爱好者”向往一下。

可惜随着礼教的要求一步步收紧,这一点星火只不过是历史中的转瞬即逝。就连对唐代来说,武后及其之后的女性参政时代也不过短短数十年。进入宋代,要想不靠丈夫或儿子获得诰命变得愈发困难。当然这其中确实也有达成这项成就的奇女子,她就是南宋抗金名将梁红玉。据传世史料记载,因她与丈夫韩世忠在抗金战争中的卓越贡献,她先受封护国夫人、再封杨国夫人,死后又获赠邠国夫人,靠自己的实力连拿三个最高品级的“国夫人”。至于我们非常熟悉的杨家女将中的“一品太君”佘夫人,倒是戏说成分更多了。

图片

图片

综观历史上不靠父子获得诰命的例子,似乎都是女将军,这可又令人犯愁了:如果我手无缚鸡之力,怎么获得诰命呢?不要急,其实还有一个更省事的法子:为了恤老,历朝历代都有给老人封官的做法。只要能够努力活过九十岁,你也是可以拥有一份诰命的,坚持活着也能成功!

获得诰命之后,我们可以……

相信看到这里,大家已经对穿越到什么朝代比较好拿“诰命”,以及如何拿诰命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诰命到手之后,我们能做什么呢?

有“饱览群剧”的网友已经有了发现:同样背景是宋代,同样是敲供百姓申冤的登闻鼓,《知否》中有诰命的女主盛明兰便无人阻拦,而《梦华录》中真正是平民百姓的赵盼儿却被官府抓了起来。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就是诰命夫人的第一项特权。由于诰命夫人也是朝廷认证、记录在册的官身,拥有与“命官”相对的统称“命妇”,因此官府是不能轻易逮捕她们、也不能轻易定罪的。如果诰命夫人们果真有罪,官府必须先报告皇帝,除去她的诰命封号,才能抓人审讯。正因为有这条法令的存在,在电视剧中,有诰命在身的盛明兰敲登闻鼓时便一路畅通无阻;而赵盼儿没有诰命护体,自然是官府想抓就抓了。

图片

图片

在电视剧《知否》中,盛明兰去敲登闻鼓时,是特意换了一套衣服的。这就是她的命妇朝服。作为朝廷记名的“官员”,一些大型的朝会、祭祀活动,都需要各品级命妇的参与。因此和官员们有朝服一样,她们也有一身专门用以参加仪式的朝服。这身衣服上的珍珠、金线,除了装饰作用之外,也是身份的证明,因为在宋代,除了命妇之外,女性是不允许用珍珠、销金、泥金装饰衣物的。

图片

图片

由于可以参与一些朝廷仪式,命妇们且不说能够见到皇帝、混个脸熟,至少也可以和皇后及后妃们保持良好的关系。通过这种官员与皇帝之间的“夫人外交”,命妇往往在维持家族地位上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尽可能地接近政治中心,也算是命妇与其他女性相比拥有的特权之一。

图片

图片

除去这些特权,命妇还可以和官员一样,享受一些朝廷的额外物质福利。比如夏天可以使用朝廷统一配给的冰块,以及定时供给的肉食。如果有幸能成为诰命夫人,这就可以夏日“空调”自由,以及“吃肉自由”了。

其实对于诰命夫人而言,这些物质上的待遇实际作用并不算大。仅凭丈夫或儿子的地位,她们也可以有比较富足的生活。诰命夫人所带给她们的社会对其身份的认同,才是“诰命”二字长期以来对女性的吸引力所在。

图片

图片

然而,随同“诰命”光环带来的,也有无尽的枷锁。清朝初年便有规定,被封“诰命”后,女子不得改嫁。因为女子的“诰命”因夫家所得,其实并不属于女子本人,而是夫家给予女子的财产。一旦女性离开夫家,便必须将这份财产归还。清代还出现了因女子贞烈而赐诰命的例子。

究其本质,诰命的出现,并非是对女性独立地位的确认,恰恰相反,它更加将女性的社会地位与男性绑定。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有一天你真的穿越了,你会去为自己争一份诰命吗?

图片

参考文献:

(后晋)刘昫等撰. 旧唐书[M]. 北京:中华书局, 1975

(唐)杜佑撰. 通典[M].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7.09

(元)马端临撰. 文献通考[M]. 商务印书馆, 1936

(元)脱脱等撰. 宋史[M]. 北京:中华书局, 1977.11

(清)张廷玉等撰. 明史[M]. 北京:中华书局, 2003

(本文系“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作者:潇湘水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