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云南“链”强中药材丨依托多元优势 打造中药材产业创新高地——访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纪运恒博士

图片

在云南这片被誉为“植物王国”的广袤土地上,中药材产业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和资源优势,以及丰富的民族传统知识,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潜力。在深入剖析云南中药材产业的现状时,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纪运恒博士表示,云南发展中药材产业拥有多元优势,要进一步加大创新投入,力争在新药研发领域取得更多突破,将中药材产业打造成创新高地。

图片

多元优势赋能云南中药材产业

“云南的植物多样性为中药材产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从热带到温带,多样的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道地药材。”纪运恒表示,云南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药用植物的可持续利用方面具有很强的科技优势,例如,三七作为云南十大名药之一,其野生种群虽已灭绝,但通过人工种植技术的推广,三七产业得以延续,并成为云南中药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药用植物是新药开发的宝库。”纪运恒表示,云南作为多民族地区,各民族在长期与疾病的斗争中积累了大量的利用药用植物的传统知识,这些传统知识为新药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例如,基于传统彝药开发出云南白药系列产品,基于哈尼族传统药用植物昆明山海棠研发出的昆明山海棠片,源于苗族传统药用植物短葶飞蓬研发出的灯盏花素系列产品,都是源于云南各民族传统知识的启发,通过科学研究,挖掘出其独特的药理作用,进而开发出对多种疾病具有显著疗效的药物。“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云南未来有望基于这些传统知识研发出更多新药。”

“当前,云南中药材产业也面临一些挑战。”纪运恒表示,随着云南药材种植规模不断扩大,药材产品的开发利用也越发重要,需要不断加强基础研究,推动新药与相关健康产品开发,以增加产品需求量,提高药材价格,从而保障农户和企业的收益。同时,加强招商引资,吸引省外企业来云南投资种植和加工中药材,充分利用云南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推动中药材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图片

科研基础支持药用植物可持续开发

基础研究不仅可以针对新药开发,还可以解决药用植物从野生到人工栽培中间的瓶颈问题。纪运恒表示,云南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除了资源优势之外,科研条件也非常好。云南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许多从事药用植物研究的科研机构,如果能够加强基础研究,那么就可以将这些产业优势和产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例如,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下属的植物化学与天然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云南科研力量的重要代表,该实验室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主要研究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新药研发,通过对天麻、三七、重楼、灯盏花等云南特色药材的系统研究,与省内药企联合研发了天麻素、血塞通、宫血宁胶囊等药物,抗老年痴呆、抗抑郁等新药正在开展临床研究。此外,云南还建立了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保存了上万种植物种子,在保存濒危野生植物,防止其灭绝的基础上,还建立了多样性极为丰富的种质资源圃,为未来的药用植物开发提供了可靠的种质资源保障。中国科学院东亚植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是云南的另一个科研重镇,主要研究植物的多样性和植物资源情况,通过多年的积累,基本厘清了中国西南地区植物多样性的家谱,这为云南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支撑。

在药用植物种植技术方面,云南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云南农业大学和云南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与云南白药集团等龙头企业合作,通过引种栽培和人工种植,不仅扩大了药用植物的种植规模,也满足了医药企业对药材原料的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还致力于药用植物的绿色有机种植等工作,为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支撑。

纪运恒以云南特色道地药材中的代表——云黄连为例,“云黄连的小檗碱含量特高,因此被视为药用黄连中的极品。然而,云黄连的有性繁殖能力较低,很多时候只开花不结果,即使结果了,果实里的种子也较少,且很多种子不能萌发,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种植产业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通过基因组学研究发现了其生殖细胞存在的问题,并正在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其进行遗传改良,以恢复其有性繁殖能力。“对于已经实现人工种植的药用植物,也可以继续深入研究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争取从中研发出更多的新药。”

图片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纪运恒表示,通过对云南道地药用植物的活性成分的生物合成和化学合成研究,厘清药用植物的活性成分及其生物合成途径之后,可以在人工栽培过程中采用更多的调控措施,让植物尽量多地合成出药用成分,同时增加产量,应对市场需求产出更多的优质药材产品。

“目前,云南从药用植物野生资源保护到新资源发掘利用,再到引种、人工种植和产品开发,整个产业链都有良好的科技支撑。”纪运恒表示,随着科研工作的深入和产业的不断发展,云南势必将中药材产业打造成又一个支柱产业。通过加强基础研究、推动新药开发、扩大种植规模和提高药材产品需求量等措施,云南将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在中药材产业方面的优势,为全国甚至全世界人民的医疗保健做出更大的贡献。

他建议,要创造更多与省外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机会,加大招商引资,用好云南的资源优势和科技优势,推动中药材产业的升级和发展。“新药开发周期较长的问题,主管部门要有耐心,无论是企业还是科研机构,只要把基础做扎实,就能实现创新发展的目标。”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 杨抒燕 段毅 王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