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麒柏
(意大利)
叶氏咏春拳传人
在上海虹桥路一栋不起眼的居民楼里,当夕阳透过玻璃窗户,斑驳地洒在木质地板上,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松香。
教室中央,意大利人白麒柏身着黑色练功服,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膝盖微曲,身体重心下沉,为身后来自各行各业的学员们展示“咏春”拳法。他的每一个动作都精准到位,力量与美感并存。“咏春不仅仅是一门功夫,还包含了中国文化背后的哲学,通过身体语言来传达和谐与平衡,同时也展现了功夫的美感。”他说。
示范之后,白麒柏逐一为学员们纠正姿势,耐心讲解动作背后的原理。“一个外国人在中国教中国人功夫,这就像一个中国人去意大利教意大利人怎么做披萨一样,听起来有点好笑。”在过去的11年间,武馆不断地有人来“踢馆”。最终,白麒柏凭借自己的实力和他对咏春拳独到的见解,渐渐得到大家的认可。
夜幕渐渐降临,在这个小小的武馆里,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人们因为“咏春”而紧密相连,在“洋教头”的带领下,共同探索中国功夫的奥秘。
在中国教功夫的外国人
上世纪80年代,功夫热一度席卷意大利。同时,李小龙在电影《龙争虎斗》中的中国功夫技惊了整个西方。这使得年少的白麒柏对中国功夫产生了别样的热情,“因为他,我和全世界成千上万的人一样,爱上了中国功夫,我也从很小就开始学习功夫。”
实际上,白麒柏的主业是一名心理学家。“在我生命中的某个时刻,我突然有点厌倦了我的工作。并不是我不喜欢心理学,而是这份工作压力太大,我不喜欢在那样的环境中工作。”那一刻,他决定放下当下拥有的一切:事业、爱情和所有家当。
2009年底,白麒柏只身前往中国香港,拜在叶氏咏春传人温鉴良的门下,学习“咏春”。四年的苦练后,白麒柏艺成出师。当时,有一个在上海开办武馆的机会,师父温鉴良便问他是否愿意去上海。
一个外国人,对上海一无所知,甚至连中文都不会说,却要去上海开武馆教中国人功夫?白麒柏对这个疯狂的想法表示怀疑。师父告诉他,外国人在中国教功夫,一定会有人来“踢馆”,来看你是否真的厉害。你要令他们信服,这将对你的发展非常有利。“所以我想,好吧,为什么不呢!”
2013年,白麒柏来到上海,开设了咏春拳馆,准备开班授课。“起初,我计划只在这里待两三年,没想到后来,我爱上了这座城市,爱上了这里的人,爱上了这里的一切。”白麒柏说。
这一留,就是11年。
中国功夫不仅是武术,还是艺术
2019年起,白麒柏跟随郭伟湛师父学习。经过多年研习,对于“咏春”,白麒柏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这是一门非常务实的功夫,既合理又简单。”他解释说,学习咏春,不要求非常柔韧的身体或非常强壮的体格,所以每个人都能学习。
功夫,原本是战场上搏杀的技巧。而在太平盛世,功夫不再被用于军事用途。“所以我认为,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功夫已经完全改变了。”白麒柏说,它逐渐受到哲学和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甚至有时会渗透进书法和绘画中。从某种角度来说,虽然功夫的本质依旧是用来保护个人安全,但它逐渐变得更优雅,一招一式都很漂亮,不草率,每一个动作都仿佛是身体和心灵的对话。
“来中国之前,我认为每个中国人都会功夫,每个人都了解老子、孔子。”但让他感到遗憾的是,事实并非如此。“当我到了这里我才意识到,并不是所有人都会这些。不只是功夫,像是京剧、舞蹈之类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的传统文化,学习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也因此,在练拳和授课之余,白麒柏开始将一部分精力放到研究咏春精髓、阅读道家及相关书籍上,他希望能从中得到新的理论并运用到教学中,吸引真正想学功夫的年轻人。在白麒柏心中,中国功夫讲求“天人合一”、“刚健有为”,它不仅是一门武术,还是一门艺术。
“希望中国功夫在全世界广为人知”
从意大利到香港拜师学艺,再到上海开设武馆,在传承和推广中国功夫的道路上,白麒柏步履不停。
“说实话,很多外国人对中国功夫的理解并不准确,因为他们大多是通过电影中来了解中国功夫。”白麒柏笑称自己应该成为中西文化间的桥梁,“我希望能让他们了解真正的中国功夫,而它的基础是了解中国文化。中国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仅仅依靠讲故事已经很难表达所有的文化之美。所以,我想试着在中间做一个桥梁,让外国人真正了解中国文化,学习中国功夫。”
如今,白麒柏在线上搭建了一个面向欧洲的社区,每个月都会进行在线课程的直播,内容会涉及不同种类的中国功夫,比如咏春,或太极。大洋彼岸的学员们在家就可以跟随白师父的直播课程,一招一式地学习,并获得实时指导;也可以跟着录播课程进行学习和复习。
“十年前,没人会想到在线学习功夫。而今,在线课程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我觉得,中国功夫也可以朝这个方向发展。”通过在线社区的方法,白麒柏带领更多的外国人认识了中国功夫,学习了中国文化,体验了真正的中国。下一步,他计划组织夏令营,带领一些中国学员去到欧洲走走看看,“我觉得,东西方之间有很多可以互相学习的东西。”他说,“我希望让中国功夫在全世界广为人知,让人们看到中国的瑰宝有多美。”
来源: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