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美国动物园:比养好动物更高级的,是展示动物的环境

9月底,我去了趟纽约布朗克斯动物园(Bronx Zoo),从早上刚开园,逛到了闭园后赖了半天才出门,最终,没有逛完,北门附近的几个室内展区只好留给下次。

在这座全球顶级的动物园背后,是赫赫有名的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WCS旗下的动物学家以布朗克斯动物园为总部基地,前往美洲、非洲、亚洲的60余个国家展开生态保护行动,个中翘楚和旗帜,便是90多岁还在跑野外的乔治·夏勒老爷子。WCS的口号是“拯救野生生物和野地(Saving Wildlife and Wild Places)”,理解这句口号,便找到了理解布朗克斯动物园的钥匙。

电影场景般的造景

对于布朗克斯动物园这种顶级动物园来说,养好一种动物,做好繁殖,保证动物福利,哪怕是让动物表达自然行为,都实在是太过于基础和简单。更为要紧的是,做到这一切之后,能通过展示动物来表达什么。

我们不妨迈入刚果大猩猩森林展区来感受这一点。

这是个单独收费展区,展区门票用作运营所需之外,还会捐给中非栖息地的保护项目。这样的单独收费展区一共有8个,加起来收费近15美元,不便宜,但都特别精彩。所以,进动物园大门买票的时候,记得买全园套票。

迈入展区,你首先会感受到的是脚底柔软的触感。展区道路上铺满了厚厚一层木屑垫料。这种脚感,宛如踩入了腐殖层厚实的森林当中。我一直鼓吹,动物园的内展区应该多用垫料,也可以塑造这样的脚感。

图片

在步道上你肯定会注意到许多棵参天大树,它们明显比园内其他的树高且粗,但是仔细一看,咦,这些树怎么都是死的,还有些都被白蚁蛀空。等等,纽约怎么会有生出板根的树,这明明是热带雨林的特征。把手放到这些死树上一摸,触感温润结实,树皮的细节丰富甚至有裂缝、皮下的蛛网,若是再闻上一闻,你就会发现……嗨,原来是假树!几可乱真的假树。

这样栩栩如生的假树,并不只在步道边渲染雨林风情,它们还延伸到了动物生活的展区当中。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山魈和红河猪的混养展区中,两棵巨大的雨林树立在其中。一棵展开如蜘蛛腿一样的根系,将它如吊脚楼一样支在水塘上方,红河猪绕着它在水里寻找藏起来的食物。一棵支着硕大、扁平的板根,挺立在一圈细得多的真树当中。年轻的山魈,绕着两棵大树,摆开修长的四肢,在小树、岩石上奔跑,它们的大家长蹲坐在板根旁,慢悠悠的吃着东西。

图片图片

㺢㹢狓的领地里,拟真的板根树同样围绕在本地能够生长的真树之间,再在其下的是灌木丛。两头㹢狓闪现在林地里,一会儿躲藏在板根后方,一会迈步到开阔地带。其中的雄性打着响鼻,甩出舌头,大口嗅探。它发情了。

为什么要做这些假树?有一个自上而下的解释,和一个自下而上的难题。

这个展区名叫刚果大猩猩森林,三个词中,两个说的是环境,一个是动物。环境如此重要,不让游客宛如踏入应该存在的环境当中自然是不对的。然而,纽约气候不暖,真正的热带雨林显然无从塑造,那么,用几可乱真的假树作为雨林的代表和象征,就是这座展区的选择。这是自上而下的理念作出的抉择。

同时,这些假树自下而上的解决了一个难题。

图片

我们不妨来看刚果大猩猩森林展区的正主:西部低地大猩猩。这个家族有大约20个个体,是北美最大的人工种群之一。我去的时候,几位硕大、强健的雄性正坐在林中吃饭,青年们在旁边玩,雌性结伴休息。有意思的是,这个家族的主雄是个特别害羞的家伙,拿了菜会跑回灌丛茂密的地方躲着吃。

这也是个真假树混合的展区。不甚粗壮的真树,下方缠上了电网,不允许大猩猩向上爬,上方用藤蔓连接在一起,供给同处一间外展区的小型灵长类生活——这要是黑猩猩就很难这么养,暴力又过于聪慧的黑猩猩会想方设法的狩猎小猴,而温和又几乎纯食素的大猩猩就不会。说来,在人们的刻板印象里,大猩猩就是金刚那样会在纽约大肆破坏的暴力狂,但其实并非如此,他们其实异常温和,那些在野外观猩的游客有时候会遭遇这样的场景:不小心挡了大猩猩的路,大猩猩只是把人推开。

说起来,人类打破针对大猩猩的偏见,就是WCS的功劳。那是20世纪50年代,还特别年轻的乔治·夏勒老爷子前往非洲的野外,近距离观察、研究大猩猩,这才发现这种庞然巨物竟然是温和的绅士、淑女。

图片图片

刚果大猩猩森林展区里为什么要树?自上而下的答案,我们前面说过了。自下而上呢?那自然是树木会带来无穷的好处:树木能作为树栖动物攀爬的通道,能够给叶食动物带来食物,能够带来四季的变化,能够让展区富有美感……列都列不完。

但是,真树有真树的局限。在动物园里,动物展区就那么大,动物只能围绕着那么些树活动。如果动物小则罢了,如果是各种大猿、熊这样破坏力强大的动物,真树扛不住啊。所以,在欧洲、亚洲的动物园里,园方喜欢用粗壮的实木给大猿做爬架。但是,人工做的爬架,往往太过于规整,放在刚果大猩猩森林这样模拟天然雨林的展区当中就会十分违和。换成如此拟真的假树……不仔细上手摸一遍,根本就发现不了是假的好吗!

图片

这样比真树更稳固的假树,看起来像真树,摸起来很像真树,就是气味、口感有点差异。这种假能替代真树的许多功能——它越像真的,效果就越好。而这样亦真亦假的场景,配合各种各样的动物穿行其中,的确能创造出刚果树沼森林的幻梦。

如此美妙的幻梦造价几何?WCS公布过造价:这座仅仅2.6公顷大的展区,饲养有10数种大型陆生动物,布置了400多种植物,总造价4300万美元。

刚果大猩猩森林展区开放于1999年。布朗克斯动物园里,有一座年代更久远、有着类似建造思路的展区:1985年开放的丛林世界

图片

相对于聚焦非洲的刚果大猩猩森林展区,丛林世界关注的是东南亚。尽管从大的分类上讲,这两块展区展示的都是热带雨林,但细分下来就不一样:前者关注的是树沼森林,这样的森林有湿润、泥泞的部分,但同样有相对干燥的地方;后者关注的是海边的红树林,或是沿着河流生长的河岸森林,这片栖息地里的水要多得多,那么环境、动植物的结构就会很不一样。

丛林世界中我最喜欢的部分是银叶猴的展区。这里有几棵硕大的拟真假树立在河滩上,枝干由真正的倒木、藤蔓勾连,周围生活着真实的东南亚热带植物。银叶猴就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

图片图片

而在下方的河道里,好几种东南亚水鸟在其中漫游。动物和动物,动物和植物,动物和水流,动物和岩石,产生了天然的关系。

如此关系,并不只是体现在大景上,在小景中也有。

图片

丛林世界展区中,还有一些小型动物的展缸。例如这只北树鼩,就生活在一片竹林当中,这片竹林布置在一方暗沉沉的展缸里,给你展示的就是这种动物在亚洲竹林的夜间活动时的场景。

树鼩看起来很像松鼠,但它们和松鼠关系很远,反而和猴子、人类的关系更近,是灵长类的姐妹类群,我们在中生代的祖先,或许就和这个尖尖嘴的杂食树栖动物长得挺像。

图片

丛林世界是一个室内温室展区,它比较小,但拥有很高的生物多样性。在开放之初,展区内饲养有99种、780多只大小动物。得益于丰富的植物,明亮的彩光,潺潺流水,人们穿行在这片人工雨林中会忘记这是个室内展厅——这种体验极为奇妙。

如此人工雨林,至今运行了快40年,依旧水流清澈,植株茂密而有层次,动物油光水润、活蹦乱跳,显然是有一个极为彪悍的日常运维团队。这个团队得懂建筑,懂机械工程,懂植物,懂动物,其管理、运行难度,想想就有多复杂。

无论是刚果大猩猩森林,还是丛林世界,展示的都不只是动物,更是动物生存的环境。我们常说,保护野生动物其实也不只是保护一种野生动物本身,而是保护它所处、代表的环境,和这个环境里千千万万种动植物。展示动物的环境,和保护动物的环境,其实是一脉相承的逻辑和思路。

图片

就在丛林世界的出口处有几块LED标牌,上面写着一些数字。其中的一块写着当下全球的人口数量,一块写着当下每秒钟丛林消逝的面积。我相信,每一个穿过丛林世界,感受其中生态之神奇的人,看到这些数字都不可能不动容。

而这种悸动,就应该是一座优秀动物园的表达所希望触发的情感。

自然史:一切表达的基础

如果你推门步入布朗克斯动物园的鸟类世界展区,第一个展窗就会震惊你。

图片

这个展窗中的明星是来自非洲的白额蜂虎(上图)和白头蜂虎,还夹杂着一些其他的漂亮小鸟。展窗中有树枝制作的爬架,周围都很空旷,鸟儿们可以随意飞来飞去。

但是,展窗没有玻璃格挡,也没有笼网。但这些飞鸟就是不飞出来。这是咋回事?

图片

这个展窗,运用了一种新的展示技术:我们暂且称之为“光栅栏”。这种技术的原理非常简单:很多日间活动的小型飞鸟,只倾向于在光亮的地方活动,会天然的回避黑暗区域。那么,我们在展窗内饲养日行的小飞鸟,展窗外布置黑暗的步道,且完全不留适合飞鸟落脚的点位,它们就会被这明暗分界线给拦住。另外,光栅栏之外还有双重保险这是个室内展区,万一有小鸟突破了光栅栏,后方还有布帘或者大门,飞不出去的。

没有玻璃,没有笼网,游客就可以零阻挡的好好观察小鸟,摄影师们也会特别开心。在游客不会投喂或者攻击动物的时候,玻璃幕墙、笼网越少,游客的体验就越好,没有人喜欢遮挡。

图片棕尾虹雉。

光栅栏是个好技术,但也不是什么鸟都能用。在地面生活的各种鸡什么的,习惯林下的阴影,并不会惧怕黑暗的地方,光与暗的分界线就拦不住。大号又聪明的犀鸟,飞行的范围特别大,很快就能明白没有阻拦的现实,也拦不住。所以,只有部分日行性的小型飞鸟,才适合用光栅栏作为格挡。

有意思的是,光栅栏对于布朗克斯动物园来说,也是个新技术。鸟类世界展区似乎是在逐步换装这种展示的新模式。所以,你能看到正在过渡的展窗:这些展窗的低矮玻璃护栏上方,加装了一层几乎透明的软质细网幕帘。看来,光栅栏也需要先用物理格挡,让鸟儿们先形成“此处有隔断”的习惯,才好下一步只靠光与暗的分界线阻隔。

图片苏拉皱盔犀鸟。

什么鸟能用光栅栏,什么鸟不能用,显然需要对鸟儿们的行为、生活方式有深刻理解,才好作出判断。这种对动物自然史的了解,不只是这样的新式展区需要,“老”一点的展区也需要。

例如布朗克斯的狮尾狒狒展区。

图片

狮尾狒狒展区里,除了当家的狮尾狒狒之外,还生活着努比亚羱羊和岩蹄兔。这些动物,在埃塞俄比亚的高原区域,天然的就会生活在一起,因此才会在这处展区中混养。而它们生活的这片展区,就是一片带着小块荒漠的山坡草原,这就是这些动物生活环境的天然地貌——当然比真正的“天然环境”,还是显得单调。

但天然生活在同一块栖息地,并不能构成混养的充要条件。老虎和梅花鹿还不是生活在同一块栖息地,能混养吗,当然不能。

图片

这还是得从展区正主狮尾狒狒说起。狮尾狒狒是各种狒狒的近亲,但它们单独构成狮尾狒狒属,因为外形、家庭结构、行为都和别的狒狒差异巨大。这种动物无论雌雄,胸口都有一块漏斗形红色裸皮,这是它们的第二性征;它们的雄性拥有厚实的长毛,顶端带球的尾巴,走起来确实很像狮子;在自然界里,狮尾狒狒会形成一雄多雌的稳固家庭,没有妻子的雄性会构成全雄单元,数个家庭加上数个全雄单元会构成一个大群。有时候,几个大群会组成更大的群,在一起觅食、活动。这个展区饲养的,就是个完整的家庭。

雄性狮尾狒狒为了争夺组建家庭的机会,会打得很狠。打斗或者威慑时,它们会把眼皮和嘴唇向上翻,露出白色的内皮,以及又细又长又锐利的犬齿,这时狮尾狒狒的面容会有点像科幻电影里的铁血战士。

图片

然而,争斗如此凶狠的狮尾狒狒,面对没有敌意的别的动物时特别温和——这种反差和大猩猩极为相似。所以,在动物园里,狮尾狒狒可以和很多战斗力远不如它们的动物混养,然而什么阿拉伯狒狒啊、绿狒狒啊完全不行。

所以说,无论是单纯把动物养好,或者是更高级的展示动物所处的环境,都需要了解、尊重动物的自然史。这是一切的基础。

基于保护的丰富收藏

布朗克斯动物园有125年的历史,底蕴极厚。目前,他们饲养有640多种、11000余只大小动物。作为对比,国内的动物园,物种数上了200就可以算是顶级收藏。当然,布朗克斯的640种里有不少鱼类和昆虫,但国内动物园也可以养鱼类和昆虫啊,养啊,展啊,为什么不呢?

图片就说路边的斑马吧,这就是稀罕的细纹斑马,不是哪儿都有的平原斑马。

这样巨大的数字有什么意义?比单纯的收藏更有价值的地方在于,布朗克斯动物园是一个利用人工繁殖技术反哺生态保护的实例,这是自它诞生之初就有且延续至今的基因。

1905年,布朗克斯动物园的首任园长威廉·T·霍纳迪和时任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等活动人士一起创办了美国野牛协会,试图拯救因为狩猎而濒临灭绝的美洲野牛。该协会的主要行动手段,就是通过人工饲养、繁殖美洲野牛然后放归野外的方式,增加野牛的数量,布朗克斯动物园就是最重要的饲养基地。他们的行动极为成功,成功到1935年协会直接解散——那时北美野外的美洲野牛已然脱离灭亡的风险,协会不需要存在了。

图片

这样的故事——可以说是动物园支援生态保护的“传统叙事”——在布朗克斯动物园125年的历史里不断重复。举个例子,2007年,上海市在崇明东滩湿地放归了6条扬子鳄,这其中竟然就有3条来自纽约布朗克斯动物园。

然而,布朗克斯动物园对生态保护的支援并不只有“传统叙事”,因为这座动物园的背后是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是一个致力于在全世界“拯救野生生物和野地”的学会。这使得他们的守护行动有很大不同。

图片

我们拿雪豹举个例子。欧美很多动物园都饲养有雪豹,大多数园介绍雪豹,都是说这是一种多么有魅力的大猫,它们需要什么样的保护。而布朗克斯等WCS旗下的动物园不一样,他们除了这些大家都有的信息之外,还会告诉游客:雪豹的研究、保护工作,是从我们敬爱的乔治·夏勒老爷子开始的,我们在蒙古、在中国有这些保护项目,我们做了这样和那样的事情,是这样做的,做到了哪些,还欠缺一些什么,正在努力什么,请捐款支持我们的行动,或者加入我们!

关键是,WCS的动物学家遍布美、亚、非三大洲,保护的物种特别多。除了雪豹,布朗克斯动物园的大猩猩、美洲豹、大独角犀乃至各种小小的飞鸟,都可以有这样从呼吁直达行动的叙事。

图片

这传递的信息,就完全不一样了好吗!只说动物园的自然教育导向生态保护,有几家能形成这样呼吁到行动的直接闭环?有几家能有如此多来自一线的保护信息?

这样保护生态的能力,强大到让人敬畏。


如此动物园,有自己的独特表达,有上百年的底蕴,有对自然的坚守,才无愧于世界顶级的桂冠。那么,我们大陆区域,什么时候才可以有这样一座动物园呢?

我会期待。


更多图片: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