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美”!《荆楚映象》在珠海绽放,唯美演绎楚文化

编钟化身舞者跃动,山鬼随赤豹踏歌而来,楚国命运于“活棋子”间博弈……10月12日-13日,原创史诗舞台剧《荆楚映象》在珠海华发中演大剧院上演,将楚文化绘成“画”、谱成“歌”、舞出“魂”。12日晚,著名舞蹈家杨丽萍亲临现场,静坐观众席。

展现屈原多面特质

《荆楚映象》以屈原的经典作品为主线,通过画卷式的叙述方式,生动展现了楚文化的独特魅力。从《天问》到《九歌》,再到《离骚》和《橘颂》,这些作品不仅承载着对宇宙、人生和社会深刻的思考,也激发了总导演杨丽萍无限的创意灵感。在她眼中,屈原不仅是哲学家,更是一位充满家国情怀的“圣人”,是她的偶像。屈原的多面性深深吸引着她:他既是诗人,又是政治家;既能抚琴吟诗,又能舞剑习武;他的诗句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细腻。杨丽萍希望通过《荆楚映象》展现屈原丰富的特质。

为了更好地呈现这种多面性,剧目的结构设计经过精心安排。前两幕带有神话般的气质和梦幻思考,后半部分中,《离骚》转向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坚守清廉的决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世界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彰显出屈原的独特品质;《橘颂》则表达了对故土的深厚情感,以及对美好家园的向往。最终,屈原选择投江,宁折不弯,“屈原的精神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杨丽萍说。

图片

呈现文化视听盛宴

在舞台上,《荆楚映象》“复刻”了精美的楚国文物,让这些历史珍宝在舞台上“复活”。青铜器上的千年锈迹、漆画中飘动的衣摆以及来自两千四百年前的编钟之声……每一个细节都被精心雕琢。结合激光与投影技术带来的身临其境效果,以及极具还原度和质感的道具,该剧将楚文化的史诗感推向极致,呈现出恢宏壮丽的舞台气场和美轮美奂的视听盛宴。

图片

该剧汇聚了作曲家谭盾和服装设计师崔晓东等知名艺术家,展示了高水平的艺术创作。舞台设计巧妙地融入了铜雕墙和国宝级文物,并通过多媒体技术如升官殿,为观众提供了沉浸式的观赏体验。编钟等古代乐器的声音,更是让观众深切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杨丽萍介绍,剧中使用的编钟声音源自1997年谭盾老师专门采集的曾侯乙编钟原件,“所以观众在这部剧里听到编钟,是真的来自于两千多年前的声音。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架起远古与现代观众之间的桥梁,实现跨越时空的文化交流。”

在精心打造的艺术氛围中,杨丽萍表示:“剧中注入匠心,处处值得细看。但只有美是不够的。”据介绍,《荆楚映象》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致敬。戏曲、皮影戏、偶戏及武术等传统艺术形式被巧妙融合,既丰富了表演内容,也为现代舞台注入了新的活力。杨丽萍希望观众能感受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表演艺术的魅力,并借此机会深入了解并爱上神秘而美丽的楚文化。

“我来珠海已经不下百次。”在接受采访时,杨丽萍对珠海的艺术氛围给予了高度评价,“珠海的观众和演出市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的硬件设施一流,剧场条件也非常出色。每次与当地团队合作,他们都非常配合和支持,这让我感到非常感动。一个优秀的作品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来支撑,而珠海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理想的平台。”

文 | 记者 钱瑜
图 | 受访者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