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文旅+业态”融合 促进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委员“金点子”助力激活文旅融合“流量密码”
2159.64万人次,268.85亿元!前不久的国庆假期,北京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入双创历史新高。正在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北京,用实力“圈粉”。
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是新时代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全民进入大众旅游时代,如何更好满足人们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的文旅需求?今年,市政协围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化‘文旅+业态’融合 促进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开展专题调研,并召开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专题协商议政,用一个个“金点子”更好激活北京文旅融合“流量密码”。
北京发展文化旅游优势得天独厚
去年旅游收入居全国主要城市第一
5月至9月,市政协组织委员、专家围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文旅与多种业态广泛融合、加强入境旅游、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等四个重点,开展调研。线上专题网络议政同步进行,17个界别的70余位委员发表了90余条意见建议。市政协还调取了12345市民服务热线相关数据,了解市民诉求热点,并邀请20位文旅从业人员,面对面座谈交流,充分听取意见。
调研形成共识,推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正逢其时。北京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旅游禀赋,发展文化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应坚定不移走好独具特色的中国旅游发展之路。
一方面,北京作为首都,是全国人民向往的地方,是全球世界遗产数量最多的城市,坐拥众多文博场馆和景区,国际会议会展、体育赛事、精品演艺聚集,一流高等学府、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云集。另一方面,北京发力文化旅游产业,不断将丰富的文旅资源转化为优质的文旅产品和消费场景,交出了一张亮眼的文旅成绩单。从去年的数据来看,全市共接待游客3.29亿人次,旅游收入5849.7亿元位居全国主要城市第一。
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性广,有“一业兴、百业旺”的带动效应。委员们同时提出,旅游业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北京应树立大旅游观,将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充分彰显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独特魅力的同时,打造时尚之都、活力之城,建设全球旅游目的地城市,构建涵盖古今、覆盖城乡的全域旅游工作格局,持续增加有效供给,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做好文旅体融合“大文章”
抓住“种草式”流量让“网红”变“长红”
今年国庆假期,WTT中国大满贯赛事、2024中国网球公开赛两大顶级赛事同时在京举办,以体育赛事的人气和“流量”带来了周边商圈的经济“增量”。
不仅是赛事,一场展览、一场电影、一场演唱会,都能“引爆”一座城市。在调研协商中,“文旅+”成为委员、专家建言的关键词。大家认为“文旅+业态”亟需拓展创新,如文博、剧院、体育馆等场所缺乏商业配套,传统商圈缺少演出、展览、非遗体验等文旅内容。
“深化文旅体商产业融合发展关键在于创新,要为企业放开手脚。”市政协常委、市工商联副主席、华熙国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燕认为,企业身处产业运营的第一线,对市场的新变化和消费者的新需求最具敏感性,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最强。应进一步调整管理理念,明确政府部门和企业的责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还应对现有的文旅体商产业融合发展政策进行全面梳理,针对产业特点完善和细化相关政策,确保政策措施长期稳定,避免“一年一策”,使企业能够有明确、稳定的发展预期。
市政协常委、北京演艺集团董事长赵佳琛则更关注演艺经济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中的独特作用。“演艺经济不断升温,为一场演出赴一座城市成为常态。”她分析,北京有丰富的产品供给,但城市文化氛围营造不够;有文旅融合项目,但能代表北京的驻场演出品牌和能级不够;有文化演艺空间设施,但消费场景丰富度不够。她建议持续擦亮“北京文化”品牌,鼓励内容创新,重点打造现象级作品。顺应消费新趋势,结合商圈改造和城市有机更新,大力实施载体焕新和文化演艺赋能,打造消费新场景新体验。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城市文化氛围。
影视作品《玫瑰的故事》里,台词“北京到底有谁在啊”刷屏网络,不仅让北京作为旅游目的地热度拉升,也成为各地文旅部门开展宣传高频引用的“热梗”。如何抓住“种草式”流量,打造具有持久吸引力的文旅品牌?市政协常委、市广播电视局局长王杰群认为,应推进“新时代新北京”创作计划,创作出更多与新时代新北京相匹配的优秀作品。还应深耕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打通内容创作上下游,与文学、旅游、演艺、非遗、科技、游戏、出版等领域深度融合,创新文化“共鸣点”,激发情绪“引爆点”“破圈”生成城市文化新IP,让“网红”成为“长红”。
巩固入境游成效
打造独具吸引力的跨国旅游产品
打卡长城、品尝豆汁、在胡同CITYWALK……这些都是外国博主北京旅行的经典项目。不可否认,北京已经成为入境游客到中国旅游的热门目的地。据调研了解,截至今年8月底,北京市接待入境游客233.4万人次,恢复至2019年的八成。
“入境游成效有待巩固,且提升空间还比较大。”全国政协委员、市政协常委、民建北京市委副主委安庭分析说,北京入境游缺少国际市场的差异化营销及深度体验和互动性强的文化旅游产品,国际化服务标准仍需进一步完善。他建议,通过加强与亚洲主要旅游国家的合作,设计一系列涵盖北京及亚洲的多国旅游线路,将北京的深厚历史、现代都市景观、自然风光和多元文化有机结合,打造出独具吸引力的跨国旅游产品,使北京成为亚洲旅游的重要一站。针对欧美游客兴趣点进行定制化营销,开展联合宣传推广,举办“北京旅游推广周”活动;与海外旅游机构、旅行社合作,提供优惠旅行套餐,吸引更多游客选择北京作为旅游目的地。还应调整和丰富旅游产品,在传统观光游览项目基础上,针对入境年轻化的趋势,增加夜间游产品和互动性强的旅游产品。如将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进科技元素”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文化故事”相结合,应用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技术的科技旅游产品,增加游客游玩体验感。
打造北京旅游的金口碑,离不开高质量的旅游体验。安庭还建议,优化高星酒店的外宾接待流程、简化登记手续,完善无障碍设施,提升酒店信息化建设水平;加强多语言服务的覆盖,增加精准的多语言标识,提高外语导览的准确性和可读性;进一步强化公共交通领域的外卡支付功能,确保外国游客能够无障碍购票和出行。
在提升北京旅游形象方面,市政协常委、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国际交流合作处(港澳台办公室)处长许艳丽建议,加大旅行社监管力度,高效处置旅游投诉事件。构建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健全旅行社事前、事中、事后一体化综合监管机制。落实好未诉先办要求,确保游客投诉得到及时、妥善处理。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武红利,潘之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