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研究所 | 恐龙也“群聊”?史前巨兽也有“胖友圈”——程氏星宿龙

图片



编者按:在漫长的地球生命史中,恐龙曾经是地球的霸主。1995年,在云南楚雄禄丰川街恐龙山,一位青年农民一锄头锄出了一个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侏罗纪恐龙大坟场,范围达到1万平方米,分布着侏罗纪早、中、晚期的恐龙化石及伴生动物群,这是一个1.9亿年前至1.4亿年前真实存在的“侏罗纪世界”。

程氏星宿龙生存于中生代侏罗纪早期,距今约1.9亿年,属早期分化蜥脚形类(原蜥脚类)植食性恐龙,其化石2012年发现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市金山镇三棵树,是禄丰组迄今发现的最完整的非蜥脚类蜥脚形目化石之一。

图片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娅明、尤海鲁在发掘中发现了3具埋藏在一起、相互补充的骨架标本。经拼装后,这些骨骼标本构成了一具几乎完整保存的蜥脚形类恐龙。经研究人员确认,这3具恐龙化石为蜥脚形类新属种,并将其命名为“程氏星宿龙”。目前,其化石骨架在禄丰恐龙科普教育基地展出。

图片

程氏星宿龙出土骨骼及骨骼重建图

程氏星宿龙体形较胖、个头不大,后部背椎神经棘顶部具有横向扩展的板状顶,骶骨存有4块荐椎,肩胛骨相对宽阔,延长的耻骨板约占耻骨总长的40%。3只恐龙同时在同一地点死亡的情况较为罕见,说明程氏星宿龙可能存在群居性。

图片

程氏星宿龙化石

禄丰盆地的禄丰组保存了全球最丰富的早侏罗世脊椎动物群之一,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包括程氏星宿龙、新洼金山龙和黄氏云南龙在内的基干蜥脚型类恐龙。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它们属于同一演化分支,具有共同的亚洲起源。

图片

程氏星宿龙化石局部

尽管程氏星宿龙的其他形态特征相对原始,但是它所具有的4节荐椎(绝大多数原蜥脚类恐龙只有3节荐椎)、宽阔的肩胛骨和延长的耻骨板都与更进步的蜥脚形类乃至蜥脚类更为接近。

程氏星宿龙的发现不仅丰富了禄丰组中基干蜥脚型类恐龙的多样性,还表明了蜥脚形类恐龙早期的演化过程要比先前的认知更加复杂,对于研究禄丰恐龙的进化史以及恐龙从早期过渡到晚期的演化过程都有较大科研价值。



来源“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学习强国”楚雄州学习平台、禄丰融媒号联合出品

资料来源丨中国禄丰恐龙研究中心、禄丰市恐龙研究所
文字整理杨珂
海报设计刘思怡

一审丨杨敏慧

二审丨农耀

三审 | 符文华

©楚雄州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