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胶合板动了欧盟的哪块蛋糕?
欧盟针对中国的商业行动还在继续!
近期,欧盟宣布对中国硬木胶合板展开反倾销调查,此举被视为中欧贸易摩擦中的又一个“新战场”。这不禁让人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欧盟如此重视中国胶合板的进口?中国胶合板究竟触动了欧盟的哪一块利益蛋糕?
胶合板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在全球市场上有着广泛的用途。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崛起,中国的胶合板产业以其高效的成本控制和强大的生产能力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总的看,中国胶合板有着这些优势。
1. 成本优势:中国拥有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使得产品在价格上具有竞争力。
2. 产业链完整:中国木材加工业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加工再到销售物流,各环节衔接紧密,提高了整体效率。
3. 技术先进:近年来,中国胶合板生产技术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显著改善,逐步满足欧盟市场的高标准要求。
4. 产能优势:中国胶合板生产规模庞大,能够满足欧盟市场的大量需求。
然而,这也意味着传统的胶合板生产国,如欧盟的部分成员国,面临着市场竞争的压力。
欧盟主要的胶合板生产国包括波兰、芬兰、法国以及波罗的海国家等。2023年,欧盟进口了约75万立方米的硬木胶合板,价值达3.27亿欧元,这一数字占据了欧盟胶合板市场总量的30%。中国胶合板的大量进口无疑对本地生产商构成了挑战,尤其是在定价和市场份额方面。
此次反倾销调查的申请是由格林伍德联合集团提出的,该集团代表了欧盟境内的森林所有者、伐木工人和木板供应商的利益。他们声称中国进口的硬木胶合板定价不公平,且使用了欧盟禁止的俄罗斯木材,这威胁到了许多欧洲企业的生存和就业岗位。
但是,这只是表面,更深层次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1. 产业转移与升级的矛盾:随着中国制造业不断升级,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逐步提升,引发某些国家的嫉妒和不安。
2.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各国倾向于采取贸易保护措施维护本国产业利益。
3. 政治因素:与电动汽车一样,国际关系的复杂变化,应该是背后的主要因素。
揣着自己的“小九九”,面对中国胶合板的竞争压力,欧盟采取了反倾销调查的措施,试图保护本土产业免受冲击。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调查不仅是针对硬木胶合板,还包括了含有俄罗斯木材的产品,这反映了欧盟在贸易政策上的多重考量,包括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
关键是,此次胶合板事件并非孤立发生,此前,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中国随即宣布对欧盟进口白兰地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胶合板只是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后续,看来欧盟也没有太多的底牌可打。
如果交锋继续下去,胶合板牌打完了,欧盟再打什么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