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8家上市公司暴露ESG风险事件,保险业违规风险凸显——2024年第三季度上市公司ESG风险报告

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ESG政策持续深化,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

8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首次从顶层设计角度对中国绿色低碳转型进行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强调了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包括加强绿色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完善绿色金融体系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迈向绿色转型的新阶段。

根据上述政策文件提出的目标,未来一段时间内,预计会有更多配套政策出台,促进绿色技术的研发应用,加速传统产业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并构建起支持绿色发展的金融体系,助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上市公司在迎来绿色可持续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将面临更为严格的ESG要求,需要在绿色转型的大背景下,强化自身ESG风险管理能力,积极应对挑战。

1178家上市公司暴露ESG风险事件4491起

在商业环境急剧变化的背景下,ESG数据可以为企业提供一盏明灯,帮助企业灵敏洞察航行道路上的激流和暗礁,更有准备地寻找解决方案。南方周末开发的善择云平台数据库(https://csr.infzm.com/esg),通过对企业正负面ESG信息收集、储存和分析,可以为企业和利益相关方决策提供更科学、全面的信息。

其中,ESG风险预警平台追踪A股、美股、港股六千余家中国上市企业,梳理出九十余项ESG风险点,采集来自政府部门、交易所、媒体报道的信息,构建分析模型,形成上市公司ESG风险指数(https://www.infzm.com/contents/264092?source=101&source_1=263592)。

2024年三季度,善择云平台共监测到1178家上市公司暴露出ESG风险,风险事件总计4491起,风险指数3661.15。从ESG维度看,社会维度的风险事件占比55%,治理和环境维度的风险事件占比分别为37.4%、7.6%。

图片

从行业分布看,三季度ESG风险事件数量位列前五的行业依次是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风险事件数依次为906起、695起、643起、581起、372起。

从风险暴露的严重程度看,采矿业的行业ESG风险均值高于其他行业,共监测到50家采矿业企业发生了272起风险事件,风险指数为460.80,行业风险指数均值为9.22。采矿业风险程度高于其他行业的主要原因是风险事件的影响或危害程度较大。272起采矿业风险事件中,安全风险事件154件,风险指数为435.5;环境风险事件40件,风险指数为120。

图片

在公司层面,三季度风险事件数量位列前五的上市公司有拼多多(PDD)、京东(JD.O)、大众交通(600611)、永辉超市(601933)和老百姓(603883),风险事件数依次为348起、214起、100起、72起、50起。其中拼多多、大众交通、永辉超市风险事件数量已连续两个季度位列前五。

从ESG风险事件严重程度来看,风险指数位列前十的公司依次是中国财险(02328)、中国平安(601318)、中国建筑(601668)、陕西煤业(601225)、中国太保(601601)、恒鼎实业(01393)、中国中铁(601390)、中国神华(601088)、拼多多(PDD)、大众交通(600611)。

中国财险、中国平安的风险指数分别为81.15和81.10,位居三季度上市公司风险指数排行前两位。监测数据显示,这两家公司共发生了75起风险事件,其中有13起事件的风险指数达到或超过了5.0。典型事件有,中国财险分(支)公司就因保险销售从业人员销售行为管理不到位,发生了3起涉刑案件并被处罚。

中国建筑位列第三,监测到的ESG风险事件中,40.4%源于安全责任,25.5%源于环境责任。从暴露的风险点看,生产和施工现场不符合环境要求、拖欠工资等薪资纠纷、交通安全、工程安全是中国建筑ESG风险的高发领域。

图片

环境维度:排污管理需时刻关注

第三季度有145家上市公司暴露环境风险事件341起,风险指数538.3。上市公司曝光最多的环境问题是生产和施工现场不符合环境要求以及废气、固废和废水排放超标,占全部类别的72.7%。

按照风险事件严重程度来看,生产和施工现场不符合环境要求的风险指数最高,共监测到90起风险事件,风险指数116。这些风险事件集中发生在制造业、建筑业、采矿业。该类事件中,单起事件风险指数超过5.0的上市公司,包含中国建筑(601668)、陕西煤业(601225)和新希望(000876)3家公司,具体风险事件包括擅自倾倒垃圾、违反“三同时”、环保验收提供虚假工况证明等。

废气、废水、固废排放超标问题仍非常普遍,监测到风险事件共计158起,占环境维度风险事件的45.3%。其中,废气排放超标事件58起,废水排放超标事件46起,固废处理不当事件54起。

在绿色转型的大背景下,减污降碳协同发展是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的关键路径。减污是根基,不容忽视。上市公司作为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力量,需不断提升自身的ESG管理水平,加强环境治理能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图片

社会维度:平台企业应更注重保护消费者权益

第三季度有471家上市公司暴露社会风险事件2473起,风险指数2199.75。上市公司曝光最多的社会问题是生产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占全部类别的50%,暴露出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上的重大漏洞。

曝光虚假宣传、不正当营销和产品质量问题位列第四和第五,共监测到风险事件419起,风险事件集中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批发和零售业2个行业。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拼多多(PDD)、京东(JD.O)两家知名电商平台成为了此类问题的高发区,合计记录风险事件高达283起,占该类风险事件总数的近三分之二,凸显出平台企业在消费者权益保障方面的缺失。

近年来,随着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消费领域不断出现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新问题,如虚假营销、“大数据杀熟”、自动续费取消难、网络直播带货“以次充好”等,引发了广泛关注。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正式实施,聚焦突出问题,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了经营者相关义务和责任,加大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力度。平台企业应加强自我审视,建立健全内部监管机制,提升对入驻商家的审核与管理标准,确保每一笔交易都能让消费者买得放心、用得安心。

图片

治理维度:银行保险业违规问题突出

第三季度有532家上市公司暴露治理风险事件1677起,风险指数1575.4。治理维度突出问题是信贷管理不到位、业绩披露不准确和保险业务违规,占全部类别的36.7%。

信贷管理不到位是三季度治理维度风险最高的议题,共监测风险事件274起,涉及37家银行。工商银行(601398)、中国银行(601988)、兴业银行(601166)、农业银行(601288)、九江银行(09160)、中信银行(601998)等6家银行风险数量占到全部类别的50%。这些管理缺失导致了一些严重后果,包括贷款资金被挪用、形成不良等,成为影响银行信贷资产安全的重要风险隐患。

保险业务违规风险事件在三季度也有显著攀升,共监测到该类风险事件274起,较上一季度增加60起。从暴露的风险点看,欺骗投保人、财务数据不真实、未按照规定使用经备案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虚构保险中介业务等,是保险企业违规风险的高发领域。这些事件表明,金融行业的内控与合规管理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

今年以来,金融监管持续加大对银行等金融机构治理的监管力度,以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和金融消费者权益。金融机构需将合规经营提升到战略高度,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提升内部治理水平,以实际行动回应监管要求,为金融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图片

提升ESG管理的建议

基于对2024年第三季度ESG风险事件的监测和分析,我们对上市公司提升ESG管理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降碳减污协同发展。在绿色转型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将降低碳排放与减少污染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策略。本季度风险监测显示,环境风险不仅限于污染物超标排放,还涉及生产、施工现场不符合环境要求等问题,这表明企业的环保合规管理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上市公司需认识到,排污管理不仅是遵守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二,全面保障消费者权益。负责任营销意味着企业在营销活动中做到诚实守信,保障消费者权益、促进消费公平。虚假宣传、不正当营销和产品质量问题事件的频繁发生,反映了上市公司在消费者责任方面的缺失。尤其是对于平台企业而言,除了确保自身的营销行为合规外,还需加强对平台上第三方卖家的监管,保证其营销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及社会伦理标准。

第三,持续强化合规运营能力。ESG理念的核心在于对企业风险进行全面管理,而合规运营是这一理念的基础。面对不确定的经营环境和复杂多变的外部挑战,上市公司必须不断提升合规运营能力,确保所有经营活动均符合法律法规并契合社会道德标准,从而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更多ESG风险监测信息请登录善择网站查看https://csr.infzm.com/

南方周末CSR研究中心

责编 闫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