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戛洒:哀牢山下 花腰风情惹人醉

位于哀牢山下的新平县戛洒镇是著名的花腰傣之乡,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瑰丽的民族文化赋予了戛洒巨大的发展潜力。近年来,戛洒镇紧盯“风情花腰傣、神秘哀牢山”的形象定位,深入挖掘花腰傣刺绣、手工土陶、竹编工艺、染齿纹身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快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与旅游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图片



在戛洒镇花腰田间非遗土陶体验馆内,生活用具水杯、茶具、花篮、装饰品以及各类工艺品陈列其中,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傣族土陶制作技艺传承人刀正富正在手动转盘上进行土陶制作,制作过程仅使用木板、木棒等简单的辅助工具。他的很多作品被香港、广东、北京,以及新加坡、美国、英国等地游客购买收藏,并荣获多个奖项。

图片

“从前我们的祖先生活十分困难,还买不起铜铁铝锅的时候,就制作这个土锅,土碗等,用它们代替我们农村生活里面的一些生活用具,所以我们祖先的发明创作也是很有智慧。在我这一代,我又根据当地的旅游发展,创作了很多文旅产品,比如这些烟缸,还有花瓶之类的很多,这些是为了方便游客来到戛洒喜欢的话可以购买带走。”刀正富说。
刀正富告诉记者,土陶是花腰傣最简单传统的实用工具,他也重拾这份技艺,做好传承。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他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制作出带着泥土芬芳的土陶旅游商品。

图片

“我做这个土陶,也是带动了我们周边的群众发展,有了土陶文旅产品还可以吸引游客来观光,进一步提高我们民族文化的知名度。传统的大的土陶器具不方便携带,我在保持产品民族特色的同时,尽量做成缩小版的,更精致、更方便携带的傣陶文旅产品。”刀正富说。


“男人看田边,女人看花边”。在戛洒镇平寨社区,刀向梅正在绣花机前修剪毛线。对于七八岁就开始学习刺绣的花腰姑娘来说,不用画稿就可以飞针走线绣出栩栩如生的图案。但怎么让花腰刺绣工艺走出去,为更多的村民谋利益,身为新平花腰傣手工艺品开发协会会长的刀向梅没少花功夫。2015年,刀向梅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把花腰傣民族刺绣与时尚潮流紧密结合,设计出抱枕、钱包、杯垫等文创产品,奔走联络当地400多位绣娘加入协会和公司。农闲时,绣娘们只需要在家刺绣,就能有更多的收入。

图片

“我们一直秉承着传承,主要是以传承花腰傣文化为主,但是我们现在根据市场的需求又进了一台机器,因为机器可以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现在主推租花腰傣服饰,拍照为主,文旅融合,把我们的服饰推广,又把文化宣传了。我们也是在不断的传承、不断的突破、不断的创新,就是为了能把花腰傣文化完整的继续保留下来,也让我们的这些绣娘,我们的会员,能够在家里面守着我们自己的文化,也有一定的经济收入。”刀向梅说。

图片


“一动就是肉 一绿就是菜”,在戛洒除了刺绣、土陶,花腰傣特色美食也备受追捧,最有名的当数牛肉汤锅。苏丽和丈夫在戛洒镇经营着两家牛肉汤锅店,从20年前在汤锅店打工,到成立自己的公司,苏丽说,牛肉汤锅的演变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戛洒的发展,以前逢年过节才能吃到的牛肉汤锅,如今随时能吃,戛洒镇每天都像节庆日。

图片

“戛洒这几年旅游发展比较好,每个顾客来到戛洒几乎都要吃一次我们的汤锅,以前从每天一千两千元到现在每天过万元,每个吃过戛洒汤锅的人都是相当夸赞我们汤锅独特的美味。”汤锅店家苏丽说。
“戛洒是我2003年第一次来过,这个地方我每年都来好多次,哀牢山景区的风光非常美,戛洒的美食囊括很多,有山茅野菜、羊肉、牛肉……这些都挺不错,尤其是汤锅做得非常好吃,每次来我们都要点一个牛汤锅。这个地方气候好、水果很丰富、老百姓很淳朴,这个地方真正的是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地方。我对花腰傣的民族理解是那个帽子,反扣的帽子非常有特色,然后它的服饰,歌舞都非常吸引我,印象很深的还有傣家的姑娘会做干黄鳝。”四川游客冯中志夸赞道。

图片

图片


随着戛洒特色小镇建设和旅游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到戛洒旅游的人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据了解,10月1-7日国庆节期间,哀牢山石门峡、茶马古道、金山原始森林景区共接待游客19764人,云南花腰傣开元森泊度假乐园累计接待游客5700余人次,陇西世族庄园累计接待游客8750余人次,花腰田间民俗文化村接待游客1650余人次,合计35864人次。2024年春节、五一节期间,戛洒镇接待游客40.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38199.68万元。






  • 记者:张少川  李思蓉 白健

  • 通讯员:雷金平

  • 编辑:周晓婷

  • 审核:尤畅

  •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 ©大美新平

图片

新平|最有料的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