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加快培育壮大文旅领域新质生产力

坐落在河西走廊东端的甘肃省武威市,高原雪域、大漠戈壁、清泉绿洲凝汇出绚烂浑厚的文化底蕴和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近年来,当地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提升文化旅游要素品质,不断优化文旅市场供给,加快培育壮大文旅领域新质生产力,文化旅游产业呈现繁荣发展态势,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图片
武威文庙景区。李丹 摄
文旅资源“串点成线”助力做强产业链条
乌鞘岭天广云阔、冰沟河钟灵毓秀、摘星小镇星光璀璨、八步沙林场精神永驻,在广袤的地域上,武威富集了冰川、雪山、森林、草原、沙漠、绿洲等各种自然景观,它们与历史文化、民族风情交相辉映。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武威成为越来越多国内外游客心中的“诗和远方”。
在武威老城区,历史文化街区、五凉文化博物馆、李铭汉故居及翰林园等一批文旅融合项目加快推进或建成开放;在新城区,博物馆、体育馆、图书馆等一批公益文体设施拔地而起,武威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借助“马踏飞燕”品牌,依托雷台汉墓丰厚的历史资源,汉唐天马城景区建成投运。景区融合了汉文化以及现代元素造型,大汉赋、天马歌、凉州词三大体验馆拔地而起,通过发掘汉代历史文化、天马文化,提升改造雷台汉墓遗址公园及周边文旅设施,全力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新高地。
通过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深度融合,武威持续加大重点景区建设,做优文旅产业链,重塑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精心策划万人健步行、广场舞大赛、民勤沙漠国际马拉松、古浪长城徒步走、天祝赛马会等赛事活动,发展全民冰雪运动、房车露营、赛马等体育旅游业态,让国内外游客耳目一新。持续打造凉州文化游、民勤沙漠游、古浪红色游、天祝藏乡游,推动文旅产业全链条打造、体系化跃升、爆发式增长,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旅游目的地,文旅产业迈上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
与此同时,武威不断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利用,组织实施长城遗址、武威文庙天梯山石窟、雷台汉墓等一大批重点文物保护修缮工程,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武威文庙儒学院遗址区基础设施提升改造等项目进展较快,文物保存状况和周边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图片
武威汉唐天马城景区。李丹 摄
“沉浸式”文旅产品丰富游客出游体验
华灯初上夜未央,烟火繁华武威城。夜幕降临,汉唐天马城景区灯光璀璨、热闹非凡,水秀、灯光秀、实景演出,点亮夜间旅游,迎接八方游客。
景区举办“西凉不夜城”姑臧夜市、灯会等活动,形成集夜购、夜食、夜娱、夜展、夜游等多元业态于一体的集聚区,通过大力发展夜间经济,使汉唐天马城的“烟火气”日益兴旺,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夜间生活。
在这里,身穿汉服的游客们三两结对,漫步在实景搭建的凉州市集,借助数字科技手段穿越古今,体验古人参加宴席、观看西凉乐舞、品葡萄美酒的丰富生活。凭借丰富的夜间文化和旅游活动,汉唐天马城景区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通过“旅游+”融合演艺、体育、非遗等,武威市近年来推出一系列体验丰富、备受游客青睐的文旅产品。创排《天马行》《大漠深处有人家》等沉浸式情景舞台剧,实现在4A级景区及剧院常态化驻场演出。推出“夜游博物馆”服务,武威市博物馆升格为国家一级博物馆,现正加快创建3A级景区。研发推出凉州词魔方、文创雪糕、文创精油皂等文创商品30大类500多种。
此外,阿尼嘎卓帐篷城、户外露营、温泉度假村篝火晚会、摘星小镇星空露营、冰沟河攀岩等项目,打破了以游览为主的传统景区概念,以游客需求为导向,提供沉浸式体验、度假式休闲的消费场景。武威市博物馆、武威市五凉文化博物馆、武威市西夏博物馆、武威市雷台汉文化博物馆持续开展的夜游博物馆成为吸引游客的新空间。
图片
武威南城门楼景区。李丹 摄
“美食+文旅”加快全域旅游新格局构建
武威美食文化源远流长,是美食爱好者的天堂。“三套车”、菜锅子、面皮子、凉州糟肉、民勤凉粉、天祝萱麻口袋、古浪地达菜拌韭菜等各类特色美食,给广大游客带来舌尖上的味蕾享受,共同构成了舌尖上的“武威味道”。
当前武威正以地方特色美食为切入点,将厚重的人文历史魅力和城市烟火诗意完美结合,聚焦汉唐天马城、凉州十七巷、明清街夜市等特色街区,持续打好“美食+文旅”“美食+经济”组合拳,加快构建“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的全域旅游格局。
在汉唐天马城,“汉宴”近期收获了大量的关注。这个河西首家汉文化沉浸式体验餐项目,融汉文化展示、歌舞演艺、场景体验、美食品味于一体,打造餐饮消费新场景,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受汉文化魅力。
在凉州十七巷,游客如织、人声鼎沸,游客穿行在古色古香的巷子中,寻找自己心仪的美食,准备大快朵颐。身着汉服的演员在人群中随机来上一段表演,引得观众拍手叫好。
在明清街,流光溢彩、美轮美奂,美食摊位香气四溢,“热辣滚烫”的烤全羊、独具特色的三套车、香脆又低卡的藜麦锅巴、清凉解渴的西凉姜饮……吸引着天南地北的游客前来“打卡”品尝。
来源:新华财经 何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