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第四大战役必须是襄樊之战。
官渡之战,起因是曹操对付河内太守张扬,因为张扬协助吕布对抗曹操,等曹操收拾完吕布,就开始对抗张扬。
曹操趁机把势力扩充到了黄河以北,占据了张扬的河内郡,袁绍遂发兵11万攻打曹操,官渡之战决定了谁是中原的霸主,奠定了中原政治局势,对三国影响重大。
曹操在官渡打败袁绍之后,还用了7年时间才统一整个北方。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是曹操发动的统一江南的战争,曹操原本是先想夺取荆州,收拾刘备,没想到荆州不战而降,曹操继续攻打刘备,刘备则与孙权结盟。
只要曹操打败了孙权与刘备,统一天下只是时间问题,结果曹操被刘备与孙权联手打败,自此曹操失去了统一天下的机会,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形。
赤壁之战的意义最为重大,只要曹操不能统一天下,那接下来的政治局面是分裂,不管是南北朝还是三国鼎立,曹操都没有机会统一天下,至于将来局势如何,就要看襄樊之战与夷陵之战了。
夷陵之战,是因为孙权偷袭了刘备的荆州三郡,杀死了关羽,这是一场孙权与刘备之间矛盾彻底大爆发的战争,刘备发兵东征孙权,但被陆逊打得全军覆没。
赤壁之战
从某种意义上说,夷陵之战是襄樊之战的延续,两者有因果关系,夷陵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势,导致蜀汉势力只能割据益州,无法从荆州北伐。
论战争规模,汉中之战的规模都要大于官渡之战和夷陵之战,汉中之战刘备至少投入了十余万兵力,曹操累计也投入了十余万兵力,双方合计有20万兵力相互厮杀。
但汉中之战充其量只是一场局部战争,是刘备集团与曹操集团争夺汉中郡的战争,影响力不如官渡之战和夷陵之战。
如果论对历史的影响,襄樊之战才是三国第四大战役。
首先,襄樊之战席卷了魏蜀吴三方。
夷陵之战
起初,关羽北伐之时,打出了威震华夏的战绩,逼得曹操差一点迁都以避开关羽的锋芒,整个三国近百年时间,有哪一个人、哪一场战争能让曹操有迁都的念头,除了关羽和襄樊之战就没了。
其次,关羽在襄樊之战中俘虏了于禁、庞德及七军三万余人,在整个三国时期,除了赤壁之战,曹操在哪一场战争中有如此大的损失,折了两员大将和3万人,哪怕是赤壁之战,曹操也没有损失任何一员将领。
最后,襄樊之战改变了三国政治。
襄樊之战前,三国的主旋律是孙权联合刘备抵抗曹操,襄樊之战后,孙权与刘备之间的基本信任不复存在,意味着孙权与刘备永远不可能继续联盟。
襄樊之战
只要孙权与刘备不能真心联盟,那就是曹魏统一天下的时机,历史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当263年魏灭蜀之战爆发时,东吴不仅没有帮助蜀汉,反而趁火打劫。
曹魏实力强,蜀汉与东吴实力弱,当曹魏攻打一方时,各一方不再给予援助,这不就是曹魏统一天下的时机。
而造成这种影响的,就是襄樊之战。
襄樊之战还暴露了一个问题,就是曹魏自身的弱点,当关羽威震华夏之时,曹魏许都附近很多人响应关羽,这说明曹魏境内并不太平,反对曹魏政权的人大有人在。
论战争规模,襄樊之战关羽总兵力不超过5万人,曹魏一方,于禁先投入的兵力为3万人,徐晃后来的兵来最多也就是三五万人,双方合计起来也不过十来万人。
襄樊之战改变了历史
规模不是很大,但意义重大。
要说对历史的影响,夷陵之战其实不如襄樊之战,夷陵之战导致蜀汉势力退出荆州,但这个结局是在襄樊之战后就注定了的,有没有夷陵之战,都不会改变这个结局。
除非刘备在夷陵之战击败陆逊,重新夺回荆州,那三国历史才有可能改变,如果是这样,那就精彩了,刘备接下来很有可能继续对孙权用兵。
而曹魏则会虎视眈眈,如果打成这样,对历史的影响就大了,三国两个弱小政权不但没有联合,反而打了起来,这无疑是上天给了曹魏统一天下的机会,就看曹魏能不能抓住机会了。
东吴偷袭荆州
但以曹丕的能力,似乎并不能抓住机会,在夷陵之战期间,曹丕一直在看戏,明明可以利用蜀吴双方交战的机会谋取利益,但曹丕却选择坐壁上观,错失统一天下的机会。
虽然曹丕得到了黄权及近万蜀军士兵的投降,但这并没有改变历史,还是维持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综上所述,三国第四大战役是襄樊之战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