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抢抓数字化发展历史机遇,全领域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

8月22日上午,暑气未消,高温笼罩。山东联诚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看到,偌大的车间只有几名工人往来巡查机器设备。“这个露出‘小耳朵’的设备是一个智能信息终端,可以实现数据信息实时采集、生产程序自动下发等功能,车间工作人员大幅减少。”联诚公司工作人员王磊介绍道。

得益于公司新投入使用的5G+智慧工厂项目,王磊在空调房里通过智能监控平台一个人就可以实时掌握176台大型设备的生产信息。“5G+智慧工厂项目提升企业数控化率达到95%,生产效率提高20%,运营成本降低30%,能源利用率提高25%。”王磊对5G+智慧工厂项目带来的效益赞不绝口。在济宁,越来越多像联诚公司这样的传统制造企业应用数字技术提升生产效率,从中尝到了甜头。

当前,数字技术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传统制造业大市,济宁主动顺应信息革命时代浪潮,抢抓数字化发展历史机遇,全领域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带动生产方式、经济结构、生活方式发生了可喜变化。

激活“沉睡”数据 资源变资产

“不用抵押房产,用数据也能贷款?”没错,在数字经济时代,海量数字资源的价值得以展现。今年年初,济宁国投旗下山东政信大数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市大数据局的指导下,将其持有的企业信用金融数据在全国数据资产登记服务平台进行登记,顺利完成数据确权、审计核验、质量评价、资产评估等工作,获得300万元贷款,成为济宁市首笔、全省第三笔数据资产贷款。

无独有偶,今年6月12日,山东卓朗检测股份有限公司凭借“政务软件测试常见问题数据”成功获得500万元贷款,这是济宁市首笔、全省第二笔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作为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并列的“第五大要素”,已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生产要素,数据资产增信融资、数据资产质押贷款、数据资产挂钩抵押贷款等科技金融产品不断涌现,数据要素的价值不断彰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建立数据产权归属认定、市场交易、权益分配、利益保护制度,提升数据安全治理监管能力,建立高效便利安全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济宁市坚持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主线,积极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培育和发展,在数据资源化、数据资产化、数据资本化等方面探索先行,深入挖掘数据价值潜力,让海量“沉睡”的数据价值化。

加快释放数据要素价值,迎头赶上数字经济发展浪潮,为未来发展赢得先机。济宁在全省第2家上线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平台,提供53项数据产品和服务;在全省率先为6个试点单位发布数据资产登记证书,登记数据资产18类27亿条;已梳理形成101个高价值数据集,数据量达到202亿条。

企业上“云” 从制造迈向“智”造

“以前卖出的产品如果出现问题,需要售后工作人员赶到现场去解决,时间成本较高,现在通过公司研发的‘天意工业互联网平台’不仅能远程解决一般性问题,还能实现设备预警、故障检测等功能,客户满意度持续提升。”山东天意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张超说。

山东天意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是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主业是装配式建筑成套装备的研发、制造并提供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一体化解决方案。公司搭建了全国首家装配式建筑工业互联网平台,将智能传感技术、5G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结合起来,为装配式建筑产业装上智慧大脑,不仅产品故障率降低5%,生产效率提高20%,还实现了从卖设备向卖“设备+服务”的转型。制造业是济宁的传统优势产业,截至2023年底,济宁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40家、“四上”企业8941家、上市企业14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突破80家,6家企业进入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上榜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

如何推动体量庞大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济宁市围绕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大方向为抓手,深入推进数实融合发展,实施园区工业智能化改造提升行动,支持企业上云,培育名园、名企、名品一体化的高端产业生态,打造出了一批数字蝶变型企业。

市大数据局有关负责同志介绍,2024年上半年,济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达到434.5亿元,同比增长23.1%,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89.1%。

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济宁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建成全省首批大数据集聚区,创建14家省级数字经济园区、1个省级软件特色型名园、3个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宁德时代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日本小松全球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山能智慧制造产业园等一批投资额过百亿元的数字经济产业项目相继落地建设。

服务“触手可及” 幸福指数再加倍

临近开学,一些困难家庭还在为学生上学发愁。为便利困难家庭办理学生资助申请,济宁市在全省率先设计开发了学生资助在线申请平台。今年秋季学期开学后,困难家庭不用再填报纸质材料,用手机进入“济宁教育发布”或“济宁学生资助”微信公众号即可完成在线申请,更加省时省力。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济宁市紧盯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的“急难愁盼”问题,推行“民事无忧”模式,把“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提升政务服务效能的重要抓手,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不断提升群众办事满意度和获得感。

今年,济宁市在推行“民事无忧”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档升级,创新打造“民事无忧·企事有解·政事高效”服务品牌,围绕群众、企业、政府3个主体,明确18类集群场景,推出46项年度重点改革举措,加快形成全周期、全覆盖、高质量服务体系。

目前,济宁市已在全国率先建成“电子营业执照+移动入网”城市,全市企业开办实现“1环节、0成本、常态化0.5天办结”,全程电子化率达到90%以上。工程审批事项从112项压缩至48项,打通26个部门业务系统,建成市县乡一体化审批平台,实施全流程数字化报建,在全省率先实施“拿地即开工、交房即办证、建成即使用”集成审批模式。帮助企业解难题、办实事,在全省率先上线“惠企通”政策兑现平台,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为1.8万家企业“一键匹配”政策,落实奖补资金35.2亿元,市场经营主体满意度持续提高。

数字赋能千行百业,引领城市精彩蝶变。从窗口排队办事到“网上办、掌上办”,从“最多跑一次”到“高效办成一件事”,群众办事更暖心,企业经营更顺心,政务服务更用心。这不仅是科技创新带来的技术变革,更是建设人民满意服务型政府的生动实践。

时代大潮奔涌向前,前沿数字技术让生活更美好。在孔孟之乡,一幅宜居宜业幸福城市的美丽画卷正铺陈开来。(韩利峰 宋仪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