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只羊进棚 节省5万多亩草场

在锡林浩特市白银库伦牧场一处肉羊繁育棚里,牧民杨彦分享了一组数据:占地只有97亩的养殖基地养殖了1200只基础母羊,每只母羊每年1.5个胎次,每胎产3~4只羊羔,平均每胎成活量为2.3只,年出栏4000多只羊羔,实现四季出栏,收入在300万元以上。
这组数据打破传统认知:锡林郭勒草原畜牧业传统养殖模式以天然草原放牧为主,在严格执行草畜平衡制度的基础上,实行休牧、划区轮牧,肉羊每年一胎,主要集中在秋季出栏。“根据草畜平衡制度,我们牧场13亩地养1只羊,4000只羊羔就需要5万多亩草场,传统方式养这么多羊,不敢想!”杨彦摆着手说道。
四季出栏、多胎多羔、只用了97亩地年出栏数千只羊,如何做到?杨彦笑着指向棚里的羊:“你看它们有何不同?”羔皮白柔、耳朵下垂、四肢偏细而高,看上去体质十分结实。“这是湖羊,它们四季发情,繁殖力突出、生存适应性强,非常适合大规模舍饲。”杨彦给出答案:突破传统的秘诀是舍饲圈养湖羊。
图片
2022年,杨彦从甘肃和浙江引进650只湖羊,开始探索肉羊规模化舍饲圈养精养之路。为了让湖羊“舒心”地生长,从小养牧的杨彦下了不少工夫。喂养的是天然牧草、全株玉米、中药渣子等;棚圈经过科学规划,一天中任何时间都能晒到太阳,换气扇每半小时自动换风、消毒系统每周消毒三次、羊床板下方自动刮粪设备每天运行三次,空气源热泵保障冬季供暖,冬季饮用水温度始终保持在20℃左右……“目前有三栋共3500平方米的棚圈,每平方米建设资金1350元,每个棚圈都实现了饮水、喂草、清粪等机械化。”杨彦自豪地介绍。
“咩咩……”谈话间,繁育棚内传来羊羔的叫声,当下该公司的150只繁育母羊进入生产季,目前已有30多只羊产羔,预计全部完成生产可接羔500多只。羊羔出生40天后离乳,放到育肥棚集中育肥110天再出栏,出栏时毛重都在100斤~120斤。今年以来,该公司已出栏3200只羊羔,预计年底出栏4000余只。
图片
看着圈里的湖羊,杨彦眼中满是欢喜,由衷地表示舍饲圈养湖羊好处多:“一是湖羊产羔量多、产肉量高,53斤胴体的净肉量在45斤左右,经济效益非常可观。二是全年舍饲圈养,不在天然草场放牧,可以缓解生态压力、保护草场。三是抗风险能力强,前期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只要备足了饲草料,沙尘、大雪、干旱等天气,我们都能保证正常饲养。”
今年年初,自治区印发《内蒙古自治区解决草原过牧问题试点方案》,聚焦天然草原草畜平衡区过牧问题,明确将转变牧区生产经营方式作为解决草原过牧问题的主要途径,扩大设施畜牧业养殖规模,切实将草原上的放牧牲畜减下来。“如何在减下来草原上的放牧牲畜同时保障收入不降?我的发展模式和收入可以说明,舍饲圈养不仅能有效解决草原过牧问题,还能实现草原生态良好、牧民增收的目标。”杨彦表示,下一步他将继续完善棚圈建设,扩大养殖规模,朝着年出栏2万只肉羊的方向努力。

转载请注明来源:锡盟融媒微信公众号

记者:文/巴雅尔图 耿敏 乌云嘎 图/视频 苏日嘎拉图

编辑:温冬梅

校对:陈松楠

二审:王大为

三审:贺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