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快看,“阳江活龙”御风起飞!

图片

“重阳日,结伴携酒选胜登高。
士人赋诗,儿童放纸鸢较高下。
民国《阳江县志》有记载
重阳节放风筝
是阳江重要的民间节日

图片


今天是重阳节
在南国风筝场举办的
首届广东省职工风筝邀请赛上
各式风筝斗艳
其中,阳江龙头蜈蚣风筝
格外引人注目

阳江风筝,又称纸鹞

是中国南派风筝代表

传统的纸鹞有40多种

画面多以模仿花草鸟虫兽为主

其中较有特色的有

“阳江龙” “灵芝” “立体花草鹞”等


阳江龙头蜈蚣风筝
也叫“龙头百足”
长达百米,凌空翻滚腾跃
放飞效果十分惊艳
因此,被喻为“阳江活龙”
是阳江风筝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图片

摄影 | 吴毅 制图 | 张新倍

今天
我们一起了解阳江非遗之美
龙头蜈蚣风筝


“阳江龙”特点在“活”

阳江龙头蜈蚣风筝属仿生动态类风筝,采用“仿生学”原理,按“百足”类动物的生态设计。风筝由龙头、若干个龙片和龙尾三部分组成,龙头是立体的,结构复杂,扎制困难,通常要用一百多根竹条,分别扎成龙的耳、眼、鼻、腮、须、角等骨架,尔后巧妙地组合为龙的形象。
据相关学者介绍,原先没有龙风筝的,阳江人放此类风筝叫“放百足”,百足就是蜈蚣风筝,由于蜈蚣风筝的形态与龙相似,早前的阳江风筝手艺人便尝试将蜈蚣的头改成了龙头。
这一改变让人意外惊喜,放到高空时,龙头蜈蚣风筝从头到身躯、肢爪都十分传神。风筝艺人带着“阳江龙”在国内外的比赛亮相后,很多地方的风筝队也将蜈蚣风筝改成了龙风筝。
图片

资料图 往年阳江龙头蜈蚣风筝在比赛中亮相

为了让阳江龙风筝更加传神,充满动感,风筝艺人在设计龙身腰片的提线时,没有采用固定长度,而是交错设计成三片一个长度或是五片一个长度,由三根线操控完成各种形态的变化。在这样的巧思下,整个龙身在空中能形成S形飞行,摇头摆尾、栩栩如生。
不仅神态活灵活现,在色彩上,阳江传统龙风筝坚持手工绘制,绘画精美,色泽更鲜艳,体现岭南特色,传达喜庆吉祥的美好寓意。

图片

李圆圆 摄



“阳江龙”放飞更“难”


一架龙头蜈蚣风筝,往往需要3人以上共同配合。放飞如此大型的风筝,不仅需要对场地、风向有把握,还需要掌握一定技巧。
10月9日,陈华赞在南国风筝场向记者展示如何让“阳江龙”御风起飞,其于2006年起代表阳江到各地参加比赛,曾获第七届全国农民运动会等赛事冠军,拥有丰富经验。

图片

李凯 摄


“放风筝靠的不是蛮劲,越大的风筝越不容易放飞,在风力小的情况下,需要的技巧要更多一些。通过提线一收一放,将力量从龙头传导到龙尾”,陈华赞说,放风筝的人要齐心协力,让风筝慢慢稳在空中,找准时机放线,风筝便可直上云霄。
陈华赞分享了一次惊险的经历,2006年在厦门海边的一场比赛中,他与队友放飞一只400米长的巨龙风筝,单龙头就有两米高,当时风力接近4级,20多人的团队几乎要拉不住了,在根据现场风力及时调整后,大家齐心紧紧拽住风筝线,才将风筝稳定下来,部分队员双手都被线绳磨伤了。
放飞后要“拉”住也是一门学问。龙头风筝重达几十斤,因此风筝线使用的是轮胎线,由上百米的“龙身”带动“龙头”起飞,放风筝的人在地面拽住的同时,还需要寻找大树或柱子作为固定点,或换人轮流放飞,才能保证有足够的力量将风筝拉扯住。

图片

李凯 摄


有了一代又一代的阳江风筝手艺人在放飞技巧上深耕钻研,“阳江龙”风筝频频获奖,美名远播。

1993年,在河南开封全国风筝比赛上,阳江巨龙风筝在不到一级风速的劣境下,直冲云霄,被称为“中国第一龙”。2000年,阳江风筝队参加美国加利福尼亚第十五届柏克莱风筝节,阳江龙、双龙戏珠风筝分别荣获表演冠军和设计最优冠军。2022年第39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来自广东阳江的作品《龙头蜈蚣风筝》获评金奖......


“阳江龙”不断求新求变
近年来,风筝手艺人将“阳江龙”风筝进行了多次改良处理,在传统龙串类风筝的基础上加入现代化元素,把碳纤维杆、灯带和电子烟花等新型材料应用到风筝制作上。
新型材料的应用,让龙风筝更加结实耐用,表现形式也有了更多可能性,先后设计出吐烟、喷火、放鞭炮以及戏水等特效多年前,阳江风筝省级非遗传承人梁治昂便创作国内首架夜光龙风筝,融合了现代LED和电子烟火技术。
资料图 “巨龙”戏水

图片

“夜光龙”风筝 李凯 摄


阳江也组建了风筝协会,举办各级风筝比赛。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爱上阳江风筝,近年来,全市30余所中小学、幼儿园和大专院校设立风筝技艺教学点,并设有风筝文化节、风筝博物馆。2023年11月,阳江还组建起第一支高中风筝队,吸引了400多名学生报名。
“风筝需要调动物理、美术、体育、手工等多方面知识,学生在接触后也深深喜欢地上这门技艺”,风筝队指导老师、市风筝协会成员苏华夏告诉记者,学期末将会带领学生按照阳江传统风筝的“四艺”,即扎、糊、绘、放,来全过程参与制作并放飞龙头蜈蚣风筝。
图片

图片

李凯 摄

让阳江风筝“飞”得更远,阳江风筝艺人还设计开发了50多个品种的风筝文创产品,如冰箱贴、明信片、书签、套尺、香囊等,在市风筝馆、漠阳商城、沈海高速阳西服务区乃至佛山、北京等地的店铺都有展销,逐步把风筝发展成有影响力的文化产业。



风筝
连接了阳江的历史与现代
是尤为珍贵的文化印记

条条“巨龙”
在国内国际文化交流中
御风起飞
展示着阳江风筝技艺的实力
也进一步弘扬
我国传统的风筝文化


未来,阳江这座城市

将续写更多风筝技艺

传承与推广的故事




记者、编辑|潘静思
视频 | 李凯

校对 | 孙星准
审核 | 张健青
终审 | 黄   庆

日报精选 

第三届“宜居城市·百岁寿星”探访活动启动

栏目推荐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00:15
3328只股票诊断结果已更新,输入代码,查看你的股票
广告老卢说财
了解详情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