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访谈 | 江津以“和美”为笔 绘幸福底色

图片


江津以“和美”为笔 绘幸福底色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主题报道之二

党的二十大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擘画了宏伟蓝图,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 要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这一系列重要部署,彰显了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我国乡村振兴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


图片美丽黄庄 


党的二十大以来,江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毫不动摇坚持党建统领,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大力培育农村特色产业,不断提升乡村生产生活条件,扎实推动强村富民,创新推进乡村治理,切实加强示范创建,巴渝和美乡村建设实现良好破题开局。


津,让和美乡村可感可及!



图片

▲美丽郎家村


产业为本

农村发展展现新气象




和美乡村建设,产业发展是前提。


走进先锋“江津国际花椒产业城”,工人们娴熟地进行着流水线作业,一派繁忙景象;

图片

▲先锋镇花椒种植基地


走进白沙镇河口村的高标准农田,田成方,稻成行。“轰隆隆”大型收割机逐着稻浪前行,将一串串饱满的稻穗“收入囊中”,成为农业现代化图景的生动注解;

走进龙华镇燕坝村的农业龙头企业重庆市瑞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可体验集富硒功能农产品研发、农业示范、富硒功能农产品加工、销售和富硒功能农业体验观光为一体的体验观光游;


……


图片

▲先锋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图为天际泳池度假酒店


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门路。这是江津立足资源禀赋,以和美乡村建设为抓手,引培并举构建多元产业发展格局的缩影。近年来,江津坚持富硒引领,稳步提升粮油生产,不断壮大特色产业。突出提品质、延链条发展花椒产业,建立优质(出口)花椒基地9000亩,花椒产业城实现采收季临时开市运行,江津花椒入选全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名单,“重庆江津花椒栽培系统”成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图片

▲津地禾研学基地 


我们还欣喜地看到,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2.8万亩,“江津枳壳”“江津甜橙”成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建成全市最大甘薯品比园。大力发展蛋鸡养殖产业,存栏实现200万羽,开工建设益海晨科、嘉佳凯蛋鸡养殖项目。成功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1个。推进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德感工业园、白沙工业园获评市级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园,培育市级农产品加工业“双百企业”18家、“十佳企业”8家、“十佳园区”1个。因地制宜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获评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先锋镇保坪村获评“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形魂俱美

和美乡村焕发新颜值





时下,走进慈云镇小园村,一眼望去,错落有致的房屋、干净整洁的路面、小巧精致的文体场所……墙面上,一幅幅以美丽乡村等内容为主题的墙绘色彩绚丽,与田园风光交相辉映,一幅村庄美、乡风好的“和美乡村”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图片

▲美丽的小园村

和美乡村如何“塑形”?在和美乡村建设中,江津彰显绿水青山的鲜明底色和特有优势,把望山见水的生态之美、诗情画意的田园之美、千村千面的乡村之美贯穿融入其中,构成了蓝天白云、水清岸绿、生态优美的“高颜值”乡村风景,先后开展农村水旁、路旁、村旁、宅旁“四旁”植树活动,新增村庄绿化4500亩。


既抓“面子”,也重“里子”。我区深入开展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个革命”,改建农村三格式户厕6884座,排查整改农村黑臭水体36条,完善垃圾收运体系,卫生厕所普及率、生活垃圾处理率和生活污水治理率分别达到87.9%、100%、68.7%。


随着环境的焕然一新,观念也在潜移默化中更新。组织引导群众清扫保洁,今年共摸排无人居住废旧房403宗、归整376处,逐步建立院落人居环境清洁、管护长效机制。


图片▲先锋镇保坪村


“推窗见绿,抬头赏景,百步闻香。”这是先锋镇保坪村留给游客张云容的印象。“保坪村的真的是越来越漂亮了,既干净又漂亮, 真想不到新农村可以这么美!”张云容对保坪村的“高颜值”赞不绝口。


在江津,看乡村的“脸”在变。曾经“灰头土脸”的水泥墙,旧貌换了新颜,一幅幅活灵活现、温馨自然的艺术墙绘跃然呈现在村社墙壁上,色调浓郁、形象生动,使原本单调的墙面有了温度,也有了“灵魂”。一面面美观而又会“说话”的文化墙成为文化阵地,点亮了精神新“妆容”,增添了新底色。


图片

▲“乡村振兴·法治同行”活动走进保坪村 记者 陈婷 摄


让村民当“主角”,乡村治理特色亮点不断凸显。近年来,我区大力推广“三会”解“三事”,全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现场会在我区举行。率先在全市探索构建党建统领的“院落制”乡村治理模式,打造各具特色宜居宜业“津彩大院”136个,《江津区深化推行“院落制”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津彩版”》荣膺央视首批乡村振兴赋能计划组织振兴十大典型案例。推进“三制一化”重点任务,拓展“积分”激励事项,群众主动参与乡村治理,实现行政村积分制推广运用全覆盖。大力培育文明乡风,深化移风易俗“十抵制十提倡”,新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20个。



宜居便利

群众生活有了新品质




累计建成农村公路6113公里,实现行政村通畅率和通客车率100%,村民小组通畅率100%;


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214家,年均补贴农机装备3000台(套)左右,2023年底,全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 62.4%;


现有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共121处,农村集中供水人口96万人,农村集中供水率91.3%,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1.3%;


……


图片

▲白沙镇基层治理指挥中心


顺民心,厚民生。在江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卷轴上,增进民生福祉是一条贯穿始终的重要脉络。


“这条生产步道修得特别好,方便实用,下雨天也不得怕沾一腿的泥巴 。”昨日傍晚,正在鱼湾村新投用的生产便道上散步的村民高兴地说道。


这不是个例。在倾心打造和美乡村的过程中,我区谋划实施了一大批交通基础设施、农村水源保障和供水、电网改造等项目,乡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升。针对农村生产力萎缩态势,结合全区产业发展实际,推动“土地宜机化、农机宜地化、服务社会化”;实施高标准农田12.8万亩,高标准农田提质改造9万亩,在全国率先探索丘陵山区户作机械化1.6万亩;大力引导和鼓励金融、社会力量投入乡村公共服务建设,全区实现农村广播电视、5G信号、场镇天然气、区镇村三级物流体系全覆盖,行政村通客率、行政组通达率达100%。建设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藏设施23座、容积3.49万立方米,获批2024年度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重点县。


图片
▲头道河社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

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是关键。近年来,积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2024年1-3季度,全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平均经营性收入73.5万元,平均经营收益31万元。规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建立区、镇、村三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累计完成农村产权流转交易鉴证698宗、金额5.72亿元。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建立健全闭环式智能化管理制度,运用“渝农经管”数智系统,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多措并举提高农民收入,今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402元,同比增长5.5%。


图片▲游客打卡雨仙农谷 记者 袁孝椿 摄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我们将锚定区委十五届七次全会提出的加快打造城乡融合发展宜居宜业新高地这个目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改革增动力、守底线、强产业、优治理,加快建设巴渝和美乡村。”区委农业农村工委书记、区农业农村委主任、区乡村振兴局局长杨栋群表示,将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方面落实好覆盖所有农村人口的常态化监测帮扶机制,确保应纳尽纳,及时帮扶。另一方面提升耕地的质量,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紧盯粮食生产的目标任务,在稳面积、提单产、增效益上狠下功夫,全力守住防返贫和粮食安全。再有就是坚持巩固和完善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之后再延长30年的试点工作,大力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化运营,有效盘活闲置资源,同时完善农村的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提升农业科技的应用水平,发展好以小农户为基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农民的合作经营,解决好今后农村谁来种地的问题。此外,全面实施巴渝和美乡村建设“十百千万”行动,到2027年绘就形成“十镇引领、百村示范、千院和美、万家幸福”的新时代巴渝和美乡村新图景!


百村百面,生机无限。如今的江津,一个个有山有水、有形有魂、景里有业的和美乡村正在渐次崛起,一幅幅有产业、有颜值、有乡愁、有活力、有福祉的生动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图片雨仙农谷 记者 袁孝椿 摄

记者手记
奋力绘就江津和美乡村“新画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用好改革这一法宝。要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作出系统部署,明确了农村改革的重点任务,为新征程上推进农村改革提供了重要遵循。当前,各地、各部门正在谋细抓实农业农村改革重点任务,为乡村全面振兴增动力、添活力。


我国自古以来崇尚“和”的理念,讲求惠风和畅、人心和善、和衷共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对乡村现代化内涵和目标的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与美丽乡村相比,和美乡村强调乡村塑形与铸魂并重,以“和”的理念贯穿始终,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确保农村人心向善、稳定安宁。和美乡村中的“和”是内在属性,“美”是外在表现,二者是“一体两面”的关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新征程,再出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这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需久久为功。需要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接着一件抓,也需要“硬件”“软件”两手抓,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奋力绘就江津和美乡村“新画卷”,让更多农民共享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



记者:陈婷   李    航
通讯员:苏俊杰
海报设计:何   瑞
视频编辑:张晶晶
编辑:傅婧 编审:吴    刚
值班副总编辑:周    娅
总编辑:黄    艳

图片

图片

声明:凡江津区融媒体中心所属平台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