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赓续之城

图片

红色,是抚顺这座城最鲜亮的底色。1960年春天,雷锋在中国人民银行抚顺第七百货储蓄所(现工商银行抚顺雷锋支行)办了一张存折,将平时的津贴存在这里。

图片

到1962年雷锋不幸牺牲后,存折里的钱只剩下100元余额,其余的都已经被他捐给了社会和灾区人民。这一百元余额是雷锋留下的火种,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雷锋存折”续存活动吸引了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数万人踊跃捐款,现在这张存折余额已经高达百万。

图片

爱越聚越多,在抚顺,雷锋精神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一部分。从2006年至今,抚顺已经连续举办了十八届“百姓雷锋”评选活动。截至目前,抚顺市已有“百姓雷锋”185人、60支团队,学雷锋志愿者25万余人。雷锋,已是这座城市的行为坐标 ,越来越多的人在点亮凡人善举,在温暖着每一个角落,这是人们对雷锋精神的传承,更是一座城市对一种精神的执着与坚守。

图片

在抚顺,生生不息的不仅仅是雷锋精神,还有匠心的传承。在总共18届百姓雷锋评选活动中,一线职工当选的比例最高。赵林源,第一届百姓雷锋,1972年,他来到抚顺石化石油三厂,成为一名钳工。16年后,第十届百姓雷锋刁克剑也来到这里,同样成为一名钳工。两个爱动脑筋又刻苦钻研的工人,在同一个地方迈出了他们成为劳模和百姓雷锋的第一步。在”不怕苦、不怕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螺丝钉精神”的实践中,赵林源以工人身份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刁克剑在电子领域研发出14项科技成果,6项填补国内空白。

图片

匠心筑梦,薪火相传。2009年,王建来到抚顺石化,依然是在钳工的岗位上开始了自己的工人生涯。从前辈那里,王建看到了雷锋精神的传承,感受到了匠心的召唤。刻苦努力之下,王建成为抚顺石化最年轻的钳工首席技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第14届抚顺百姓雷锋。在给设备保驾护航的同时,王建还将从老师傅那里传承的匠心和雷锋精神接续传下去。

图片

工业是抚顺强壮的躯体,雷锋精神是这座城市的灵魂。当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和雷锋精神在浑河边交汇交融,爱岗敬业建设家乡的奋斗场面成为辽沈大地上最美的风景,在劳动者挥汗如雨的样子里,人们看到了新时代雷锋的样子。

图片

同心筑梦,匠心传承;岁月流转,精神永恒。《辽宁红色记忆》八集专题片《奉献》今晚18:22,辽宁卫视继续播出,敬请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