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报道,墨西哥经济部长马塞洛·埃布拉德在一个商业论坛上表示,鉴于中国与美国之间的争端比几年前更为激烈,墨西哥已制定相应的路径来应对,其核心内容就是“是动用所有的合法利益,支持北美”。
埃布拉德表示,墨西哥积极支持美方“近岸外包”的理念,将生产链由亚洲转移至墨西哥,这符合墨西哥的利益。
他还提到,目前墨西哥制造业出口的国内成分不足20%,墨西哥官员正在研究如何减少进口产品,在各个可能的领域增加国内成分。
近岸外包一般也被称为“贸易路线转移”,是指一国的企业将业务外包给与其地理、时区、语言相近的邻国或邻近地区的企业。通过这种地理转移,企业可享受税收优惠、在同时区调整劳动力、降低劳动力成本等。许多企业都将近岸外包用于其信息技术、研发、仓储和制造部门。
墨西哥毗邻美国,该国的制造业强大、劳动力熟练、成本效益高、供应链坚韧且贸易协定全面,因而被美国视作供应链近岸转移的不二之选。
西方那边有个概念,叫做“China Plus One”,翻译过来就是“中国加一”,这是其近岸外包理念的一种具体表现。简单来说,“中国加一”业务策略旨在实现公司供应链多元化,以避免过度依赖某一国家的生产。
在此情况下,公司的大部分业务仍将在中国开展,但是也会选择在临近的独立国家开展业务经营。这两种不同的经营方式旨在通过地域多元化降低风险。
但是,近些年由于中美贸易争端加剧,“中国加一”这个概念里的“中国”色彩有所淡化,“加一”的理念反而得以兴起。墨西哥的本意就是想趁着这股东风扶摇直上,所以才会如此旗帜鲜明地支持美国。
不过综合各种因素来看,在近岸外包的框架中,即便中国受损,也不意味着墨西哥受益。
首先,墨西哥复杂的商业环境会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挑战。在《2023年全球商业复杂性指数》榜单中,墨西哥高居第四,是全球商业复杂性最高的司法管辖区之一。其严格的法律流程,可能会让属意墨西哥的企业无所适从。
其次,墨西哥对美出口并未转化为国内更强劲的工业增长,只有食品饮料和金属等小型行业获益,且由于缺乏国内投资,难以充分利用近岸外包趋势。
不过,墨西哥政府依旧保持乐观,因为它们在2023年首次超过中国,成为美国最大的进口商品供应国。
除此之外,墨西哥正积极寻求减少对中国进口产品的依赖度,并已向在墨西哥运营的多家全球制造与科技巨头提出要求,旨在明确识别并列出那些源自中国的产品及零部件,探讨其在墨西哥本土生产的可行性。
事实上,在中美贸易战爆发之初,墨西哥的态度并没有如此露骨,表面上还维持着“中立”的态度。墨西哥前总统洛佩斯曾明确表示,不会也不想与中国发生“贸易战”,中国在墨投资将继续进行。
但是在墨西哥领导班子换届后,这一形势显然发生了变化,墨西哥公开选边站队,想借此渔利,倒也无可厚非。但从侧面来看,这意味着中美贸易战已有外溢效应,很难保证日后不会出现同样的事情,世界两大经济体的割裂,会对全球经济造成怎样的影响,恐怕谁都难以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