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朔迷离,一例“罕见”Burkitt淋巴瘤探秘之旅

作者 | 谢思燕1郑忠信2焦营营2李珍2

单位 | 1.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2.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液科



前言

伯基特淋巴瘤(Burkit lymphoma,BL)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B细胞淋巴瘤,它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约占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的 40%[1]。BL恶性程度极高,细胞倍增周期很短,生长迅速,若不及时治疗,患者可在短期内死亡。


BL的病变可累及全身各组织器官,常发生于结外部位或表现为急性白血病,其中头颈、腹部、骨髓和中枢神经系统是最常累及的部位,有时可出现自发性肿瘤溶解综合征的体征。BL虽然侵袭性极高,但对化疗较敏感,部分可治愈,因此该病早期明确的诊断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一例异常表型BL的诊断之旅,从骨髓形态学、流式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方面,详细剖析该病的临床特征及免疫学特点,及其与其他侵袭性淋巴瘤的鉴别诊断,旨在为BL的临床诊疗思路带来启发。



案例经过

1、简要病史

患者,男,64岁,因“腹胀1月余,发现白细胞增高12天”入院。偶有腹痛,腹泻,呈稀水样便,未予重视直至无法耐受,遂至外院查血常规发现白细胞升高(62.07×109/L),血红蛋白108g/L,血小板64×109/L,铁蛋白1570ng/ml;胸部CT:左锁骨上窝、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肿大。骨髓形态学检查: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占89%,呈急性白血病表现(不能排除ALL);流式免疫分型:异常B淋巴细胞约占淋巴细胞的96.5%,提示可能为成熟B淋巴细胞增值性疾病(CD5+CD10-)。


白血病43种融合基因筛查全阴性。染色体核型:50~52,XY,?+add(4)(q31),add(14)(q32),+16,+18,?+21,+mar,inc(cp6)。外院给与降白和减瘤治疗,患者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门诊以“白细胞增高”收入院。


2、入院查体

体温36.3℃,脉搏71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15/74mmHg。正常面容,全身皮肤、粘膜无瘀点瘀斑无黄染。胸骨无压痛,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肝脾肋下均未触及。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示白细胞明显增多,无法分类,血红蛋白、血小板稍降低。


生化肝肾功能示总蛋白48.4g/L(↓)、白蛋白34.9g/L(↓)、球蛋白13.5g/L(↓)、甘油三酯174mg/dL(↑)、肾小球滤过率61.47ml/min(↓);乳酸脱氢酶753U/L(↑)、α-羟丁酸脱氢酶562U/L(↑);铁蛋白702.01ng/ml(↑);

凝血功能、EB病毒定量、巨细胞病毒定量,乙肝,丙肝,梅毒及HIV抗体均无明显异常。电解质,甲状腺功能,Pro-BNP,CRP、IL-6、真菌D-葡聚糖等感染指标,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外周血涂片:白细胞数增高,分类不明细胞占77%。


骨髓细胞形态:分类不明细胞占85.5%,胞体中等,圆形或类圆形,胞浆少,蓝色或深蓝色,胞核大,可见凹陷,切迹,核染色质致密且均匀,多数核仁清晰,1-3个。粒系、红系和巨核三系增生受抑;血小板罕见。


骨髓细胞组织化学染色:POX、PAS、NAE、+NAF。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流式报告:检测到Ki-67指数为50.33%异常单克隆B淋巴细胞(CD5+CD10- Bcl-2+)。


图片

图片

图片


病理结果:符合具有母细胞形态的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累及骨髓。


图片


PET-CT检查:


图片

Fish检测:MYC重排阳性,IGH::MYC融合基因[t(8,14)]阳性。其余BCL-6、CCND1、TP53、CDKN2A、MLL、BCR/ABL基因未见异常,IGH::BCL-2、IGH::CCND1融合基因阴性。BCL-2基因重排阴性。


图片

图片


淋巴瘤264种基因筛查结果如下:本次共检测到血液肿瘤相关具有明确或潜在临床意义的融合基因2个;明确或潜在临床意义的基因突变共4个;血液肿瘤相关染色体扩增或缺失2个。


图片



案例分析

1、该患者为老年男性,发现白细胞增高12天,全身多发淋巴结肿大;


2、骨髓形态学检查,呈急性白血病表现,流式结果提示为成熟B淋巴细胞增值性疾病。


3、病理免疫组化:B系标记CD19、CD20、PAX-5,CD79a,IgM阳性,幼稚标记CD10,CD34,cTdT,LEF1阴性;CyclinD1、SOX-11阴性。


4、流式免疫表型:同病理结果一致,表达成熟B细胞标记,不表达幼稚细胞标记;BCL-2阳性;浆细胞标志CD138阴性;


5、PET-CT示全身骨髓及脾脏代谢弥漫性增高,流式KI-67指数50.33%,全身多发淋巴结肿大,提示侵袭性淋巴瘤可能性大。


6、FISH及淋巴瘤基因检测提示MYC重排阳性,IGH::MYC融合基因[t(8,14)]阳性。


综合以上实验室检查及患者临床表现,推测该患者为母细胞形态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可能性大。其鉴别诊断主要有以下几种: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母细胞淋巴瘤(B-ALL/LBL):主要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该患者免疫表型幼稚细胞标记(CD34,cTdT,CD99)均为阴性,白血病43种融合基因筛查全阴性,病理及流式免疫表型均提示为成熟B淋巴细胞淋巴瘤,故可排除。


母细胞变异型套细胞淋巴瘤:老年男性多发,其免疫表型与经典MCL表型相似,大部分病例cyclinD1、SOX11阳性,具有t(11; 14) (q13; q32) 染色体异位,结合本例患者免疫表型及细胞遗传学特征,可排除。


浆母细胞淋巴瘤(PBL):表达浆细胞分化标记,如CD38、CD138、CD79a、IRF4/MUM-1,B细胞标志物表达阴性,与该患者表型不符,可排除。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瘤细胞常以大细胞为主,主要为中心母细胞和免疫母细胞形态,非原始细胞/母细胞形态,与本例患者形态学特征不符。根据WHO2022版[1]分类,同时存在MYC和BCL-2基因易位时,应诊断为DLBCL-MYC/BCL-2( 即双打击DLBCL),若仅其中某一个基因易位或MYC和BCL-6共易位,诊断为DLBCL-NOS,结合患者骨髓形态及细胞遗传学结果,两者均可排除。


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HGBL):如图1[2],根据WHO2022版[1]分类分为HGBL-MYC/BCL-2、HGBL-NOS、HGBL-11q三类,瘤细胞弥漫性生长,可呈母细胞样、介于DLBCL与BL之间的灰区形态或BL样,常有“星空”现象。根据遗传学改变,同时存在MYC和BCL-2基因易位时(伴或不伴BCL-6易位),诊断为HGBL-MYC/BCL-2;MYC、BCL-2、BCL-6易位均阴性、11q23.3获得和11q24.1-端粒缺失,则诊断为HGBL-11q。本例患者与这两类HGBL遗传学特征均不符,可排除。


图片

 图1  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病理诊断思路与策略


HGBL-NOS的诊断需在排除上述两种HGBL后,形态学又不符合DLBCL-NOS(DLBCL大部分瘤细胞为大细胞形态)的情况下才能诊断为该类型。HGBL‑NOS与BL的鉴别较为困难,二者从形态学和免疫表型上很难区分,但BL无复杂核型,并可仅有MYC基因重排,无bcl‑2和bcl‑6基因重排,基因突变筛查多伴有CCND3、ID3、TCF3、MYC等BL特征性突变[3],必要时需要根据基因突变谱对两者加以鉴别。


BL肿瘤细胞形态相对一致、中等大小,有多个靠近中心位置的嗜碱性核仁,核分裂象多,“星空”现象明显。免疫表型特征广谱B细胞标志物(CD20、CD79α、CD19、CD22等)阳性,CD10和BCL-6阳性,BCL-2阴性或弱阳性。Ki67增殖指数通常大于95%,然而该患者病理检查KI-67指数较低(约3%),流式检测KI-67达到50.33%,分析原因可能是:Ki-67受很多因素影响,目前仍无统一的判读和评价指南[4],标本类型、固定类型、冷缺血时间、固定时间以及医生的主观判断,均可能影响KI-67指数。综合患者PET-CT检查及全身多发淋巴结肿大等临床表现,符合具有母细胞形态得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

本例患者CD10阴性、BCL-6部分阳性,BCL-2阳性,并不符合典型BL免疫学表型。


有文献报道,Bcl-2可在10%~20%的BL病例中表达[5],且其在成人伯基特淋巴瘤中的强表达并不罕见[6],因此不能完全依赖于BCL-2区分BL和DLBCL,BL患者出现BCL-2阳性,对于疾病临床及预后意义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Katalin等人[7]也报道了极少数不表达CD10的BL案例,除此之外,作者还报道了表面和胞浆免疫球蛋白表达缺失,B细胞谱系相关标志物CD19、CD20或CD22的表达缺失,及CD4异常表达的BL病例。由此可见,异常表型BL虽然罕见,但是如果仅依赖免疫表型作出推断,对于这类型BL很容易漏诊;


本例患者最终检出淋巴瘤明确/可能变异基因四个:BCL-2、RB1,SPIB,ETV6,血液肿瘤相关染色体扩增或缺失两个:+4、13q-,这些基因异常可见于多种血液系统肿瘤,如骨髓瘤、MDS等,淋巴瘤等,但都并非常见BL特征性基因突变,可能和其不典型免疫表型相关,具体机制仍需要积累更多病例加以探索。


该患者最终结合形态学(母细胞形态侵袭性成熟B细胞淋巴瘤)、细胞遗传学(单一MYC重排阳性)、分子生物学、PET-CT检测结果,综合患者临床表现,肿瘤大小及骨髓侵犯,高LDH水平等,临床诊断为BL,在采取对应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得到缓解,顺利出院。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骨髓经脱钙处理,骨髓病理检查部分免疫标记表达欠佳的情况存在,骨髓对于淋巴瘤的诊断具有局限性,尽可能完善髓外病理检查对于疾病诊断和分型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该患者病变主要累及深部淋巴结,不易取材组织活检,因此未能获得更多诊断依据,为进一步精确诊断带来一定局限性。



总结

淋巴瘤是临床上诊断难度较大的一类疾病,需要综合血液病理学(包括组织和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与临床特征才能做出精确诊断。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因形态学、免疫表型及遗传学改变均存在交叉,给疾病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容易误诊,然而不同类型淋巴瘤,其治疗方案不同,预后亦不同,因此对于这类疾病精准诊断和鉴别至关重要。


在淋巴瘤的诊断中,流式的主要作用是判断肿瘤细胞的性质,如系别、阶段、良恶性,在亚型判断上,单独依靠免疫学标志只能诊断出有特殊标志的亚型,并且出现该亚型,可能也只是高概率情况,少数其他亚型的出现会在一定程度上干扰疾病诊断。


关于BL中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变化的数据有限。异常免疫表型在BL中并不罕见,如果孤立地解释免疫表型,可能导致诊断混乱,甚至可能导致BL的错误排除。免疫表型的变异性的认识对于建立准确的BL诊断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一例“罕见”表型BL案例的诊断分析过程,将流式细胞免疫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临床特征联系起来,旨在为BL的诊断提供新的思路。对于BL的诊断不仅要依赖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多平台检测结果,更应关注到罕见免疫表型的变化,以常规固化思维来诊断淋巴瘤,可能会掉入诊断陷阱。对于罕见表型的BL,仍需进一步积累病例加以总结,以评估BL中异常免疫表型的诊断及预后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淋巴瘤诊疗指南(2022年版)[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3,30(3):135-158.

[2]易红梅,王朝夫. 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新进展及病理诊断[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24,40(1):13-17.

[3]汝昆,刘恩彬. 高危B细胞淋巴瘤的病理诊断与研究进展[J]. 中华血液学杂志,2014,35(4):282-283.

[4]Bryant RJ, Banks PM, O'Malley DP. Ki67 staining pattern as a diagnostic tool in the evaluation of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s. Histopathology. 2006 Apr;48(5):505-515. 

[5]Chuang SS, Ye H, Du MQ, etl. Histopathology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in distinguishing Burkitt lymphoma from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with very high proliferation index and with or without a starry-sky pattern: a comparative study with EBER and FISH. Am J Clin Pathol. 2007 Oct;128(4):558-564.

[6]Pervez S, Raza MQ, Mirza A, etl. Strong BCL-2 expression in Burkitt lymphoma is not uncommon in adults. Indian J Pathol Microbiol. 2011 Apr-Jun;54(2):290-293. 

[7]Kelemen K, Braziel RM, Gatter K, etl. Immunophenotypic variations of Burkitt lymphoma. Am J Clin Pathol. 2010 Jul;134(1):127-138.